巧用导案 高效自学
2014-12-01刘丽丽
《礼记·学记》中写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的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又能归功于教师,对教师表示感激之意;不善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力很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少,反而把责任推给老师,埋怨教师。
学者善学,固有智力悟性,勤奋专心等品质,但与老师的学养修为、人格魅力和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学》记中的这段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要使教学高效,为师者应该善于学会培养这样的“善学者”,即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行为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当前,我国课堂实践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其中以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为代表的导案教学引发起理论界、实践界的关注。这种模式基于学校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成为自下而上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典范。导案教学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这种以“导学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的自主学习。因而,导案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策略,它适于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导案教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导案教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我国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是谁的事情?教师当然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学生自己的责任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的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导案教学将学习的重点前移,在为学生规定了预习内容、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课堂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堂,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因此,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二、导案教学,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需求,变“教我学”为“我能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包括“自立性”和“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
自主学习具有“自立性”。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可见,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同时,自主学习又具有“自为性”。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剥落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除了特殊原因,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传统的教学,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欲望,忽视或压制学生独立学习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丧失。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努力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对待独立性学习,应该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是完全独立。
导案教学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需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导案教学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因此导案教学实质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变“教我学”为“我能学”。
三、导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力,变“他律”为“自律”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导案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教学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学习前,学生与教师一起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地调适;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地评价,并作适度拓展和延伸。在每一个环节,导案教学都注重学生的自我监控。因而,导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力,变“他律”为“自律”。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创设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这样自由学习的空间内,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超越,而导案教学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
(刘丽丽 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