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喜醜聞 誰之殤?

2014-12-01史瑩

台商 2014年9期
关键词:福喜監管速食

史瑩

案例重現

2014年7月20日東方衛視晚間新聞爆出,有媒體記者臥底兩個多月發現,麥當勞、肯德基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產品的行為。

這家公司被曝通過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等手段加工過期劣質肉類,再將生產的麥樂雞塊、牛排、漢堡肉等售給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大部分速食連鎖。為了掩蓋種種見不得光的生產行為,上海福喜還處心積慮地做了對內、對外兩本賬。

目前,福喜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繼百勝、麥當勞停止與福喜合作後,7月31日,再次傳出美國連鎖速食企業漢堡王封殺福喜的消息。

然而,停止合作並非問題的終結,無論對於福喜、還是上述跨國餐飲巨頭來說,「過期肉」事件暴露了其全球品質管控及供應鏈管理上潛存的巨大風險。

供應商醜聞讓品牌商連連翻船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洋速食巨頭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再次因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變質肉」事件遭受食品安全和信任雙重危機。這也是近兩年來洋速食巨頭第二次「中槍」。變質肉本質與上次使用違禁藥物催肥速生雞相同,都是無視食品安全一味追求經濟利益。

不同的是,上次洋速食巨頭將責任歸咎於中國本土供應商,而這次出事的供應商上海福喜,其隸屬於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OSI集團。該集團是全球性食品供應商,2013年年收入近60億美元。這說明無論是從本土還是國際知名集團企業,都在供應這條路上翻船。

由於上次事件觸發了當月百勝餐飲店同店銷售額下降37%,其中肯德基同店銷售額下降41%,必勝客同店銷售額下降15%。而本次的事件對兩家企業的衝擊更大,麥當勞因上海福喜事件蒸發26億美元,肯德基母公司百盛餐飲市值一夜蒸發15億美元。

其實,2013年的「馬肉風波」事件,無論從性質惡劣程度和影響層面都不及變質肉。無毒的馬肉只是踐踏了消費者的信任,但卻一時改變了歐洲人的消費習慣,比如英國一項2000調查資料顯示,58%的人表示不會購買加工過的肉類,三分之一的人已經不從超市購買便宜的肉製品,而選擇購買較貴的肉製品。

從大陸情況來看,與豬肉有關的莫過於雙匯瘦肉精事件。該起事件使得雙匯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股價一天蒸發103億元(人民幣,下同)。受此拖累,雙匯當年淨利潤下滑超5成。

事件再一次出現,當替換世界知名的供應商仍無濟於事,這已經不是果斷封存出事產品所能解決的。即便洋速食能熬過這次危機,但品牌損傷是難以預估的。事實上,儘管雙匯瘦肉精已逝去多年,但其陰影依舊存在。

供應鏈管理之殤

其實,目前零售商採購原料主要憑藉相關檢測機構的合格證明,無法完全杜絕供應商以次充好的行為,也缺乏有效的懲罰手段。以麥當勞為例,其在中國有一批核心供應商小夥伴,這批小夥伴跟隨麥當勞在中國一起成長,其價值觀與麥當勞契合度相當高,而雙方的信任度也相當高。或者就是基於這一原因,洋速食們對於小夥伴們過於「放心」。

在供應商被納入洋速食巨頭的供應商體系展開合作後,其常規的「老三樣」就是要求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然後自身會隨機抽檢,同時會定期或不定期到供應商生產線進行巡查。經歷此次風波,洋速食巨頭如何在「老三樣」之後尋求一條更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路徑,值得其及所有餐飲連鎖思考。

此外,監管部門,也難逃其咎。一方面福喜是多次獲得當地政府授予「先進外資企業」等榮譽的外資企業;另一方面,上海福喜卻在政府監管的眼皮底下,發出「過期原料優先供應中國市場」的指示,且其違規行為又是被媒體扒出曝光,這多少讓政府監管部門臉上無光。

如果套用經濟學中「窪地效應」的概念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標準、監管的力度和水平均落後於其他區域時,那些問題食品或相關產品就會流向那裡。

雖然目前中國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已經空前重視,但多少還有點停留在表面。這次風波也恰恰暴露出我們在建立全產業鏈的食品品質監管、問責和處罰機制上依然需要更猛烈些的作為。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上海福喜此次違規的代價是:問題產品會被處以貨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還可能被吊銷許可證。然而對照其他跨國企業在其本土市場的違規,其往往會面臨著天價的罰單。這次風波會如何收尾?上海福喜是否會得到一個「殺雞儆猴」式的處罰?業界拭目以待。

「變質肉」事件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食品供應鏈的漏洞。上海福喜這類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尚且出事,眾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就更令人擔憂。

目前中國大部分食品加工企業為小規模食品廠或手工作坊。企業經營中普遍存在機會主義行為,很多企業缺乏必要的安全的加工設施和環境。在加工過程中缺乏對食品品質和食品衛生進行嚴格控制的意識。更有甚者,很多食品都是在缺乏生產許可情況下非法加工出來,給市場秩序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食品供應鏈的發展過程具有「先發展、後治理」的特徵,發展過程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此時,建立健全的供應鏈透明體系,使政府、商家、消費者形成良好互信的關係變得尤為重要。這有賴於商家與政府監管部門及時公開供應鏈情況,遇到問題主動向公眾說明。

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吸取的教訓

雖然供應鏈管理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但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

在食品供應鏈的源頭,法國當局實行了嚴格的監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豬都會掛有識別標籤,並由網路電腦系統追蹤監測。屠宰場還要保留這些牲畜的詳細資料,並標定被宰殺牲畜的來源。肉製品上市要攜帶「身份證」,標明其來源和去向。

在流通和銷售環節,日本實行嚴格的食品標注制度。日本米麵、果蔬、肉製品和乳製品等農產品的生產者、農田所在地、使用的農藥和肥料、使用次數、收穫和出售日期等資訊都要記錄在案。農協收集這些資訊,為每種農產品分配一個「身份證」號碼,供消費者查詢。

德國則對供應鏈環節中的違規企業施以重罰。2010年底,德國西部北威州的養雞場首次發現飼料遭致癌物質二噁英污染。次年1月6日,德國警方即調查位於石荷州的飼料製造商「哈勒斯和延奇」公司。7日,德國農業部宣佈臨時關閉4700多家農場,禁止受污染農場生產的肉類和蛋類產品出售。對於這次二噁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國檢察部門提起刑事訴訟,同時受損農場則擬提出民事賠償,數額可能高達每週4000萬至6000萬歐元,完全可能讓肇事者破產。

其次,此次事件中作為品牌方,從麥當勞的三次聲明中,外界看到了麥當勞對福喜的依賴程度。公開資料顯示,對於麥當勞來說,其在全球範圍內跟福喜的合作已經有60年,福喜中國亦從1992年起就向麥當勞中國供貨,國內北方地區的麥當勞基本都由福喜供貨。相比百勝,麥當勞顯然對福喜的依賴程度更高。

來自跨國IT企業的採購人士表示,企業的備選供應商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書面形式上,為了避免供應鏈風險,企業在同一材料或零部件上的實際供應商至少應該在3家以上。以蘋果為例,即使是同一個訂單,它都會同時發給2家以上的供應商。」 「正是麥當勞這種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才會導致供應商的有恃無恐。這應該也是麥當勞供應鏈體系中不可推諉的問題。」

研究食品行業專家認為,此次福喜事件再次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出了拷問,尤其是食品行業,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極度缺乏信任的今天,供應鏈的管控可以說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來不得半點僥倖大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喜監管速食
2500亿!新速食“围攻”康师傅
浅析汽车维修市场管理及提升维修质量的对策
福喜的婚事
闪电是速食米粉
反智的速食阅读
商业银行一季度利润增速回升
猎鸟
多重監管勢在必行
速食美味营养不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