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傳統文化如何引導企業良性運轉?

2014-12-01陳薜薇

台商 2014年9期
关键词:經營員工傳統

陳薜薇

在東莞,有這樣一個企業:全廠員工吃素,全廠停產員工參加高校自學考試,全廠脫產帶薪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全廠員工每人要從家鄉帶來三個月口糧;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反而訂單增加40%,利潤增加200%,多交稅200%;董事長不占有公司股份,公司利潤的51%先劃撥給傳統文化基金會之後,再進行分紅……

偶然的機緣,我刊拜訪了東莞泰威電子有限公司,當車子駛進大門,門衛是一位慈祥的阿姨,畢恭畢敬地90度鞠躬、面帶笑容、雙手遞過一支筆,請我們進行來訪登記。進門第一眼看到的則是孔聖人塑像、教學樓和一幅對聯,還有小朋友們在學習傳統禮儀,心裏嘀咕著,「要拜訪的明明是一家電子廠,怎麼來到什麼教學、培訓學校了呢?」

全廠兩棟樓,教學樓旁邊是員工宿舍、食堂、多功能中心等,對面就是電子廠和斯美家具廠,當時來參訪的還有河南、河北的一些商會,我刊隨同一起參觀了電子廠區,以及樓上的家具廠區,樓頂是有機果菜園,隨處可見的是一些勵志、聖人語錄。

老闆「急刹車」探索「活路」

個體戶的經營模式基本都是要老闆親力親為,那時李文良三部手機都不夠用,整天發脾氣。「70%的業務我負責,生產也要我管,覺得這輩子沒有比當老闆更苦的了,連續有2個月睡不著覺,這樣下去我會死的。」李文良回憶2000年時的狀態,「搞企業是為了賺錢為了幸福,但是我現在沒有幸福了,必須要放下。我就想探出一條活路,能夠讓企業的老闆都退出來,企業還能良性地發展。同時要探索這個企業離開我,到底行不行?要不我死,要不企業死,但寧願企業先死,因為我活著,可能還能把企業救活。當時就下了狠心,一掐電話就走了7、8個月,去接觸、學習了傳統文化。」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就是把《了凡四訓》做為日本人學習的書。日本有個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一生創辦了2個世界500強企業,還救了日航,也是用《了凡四訓》。李文良把出路和活路放在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上。「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全部用孔聖人思想來治理企業,企業自然就好。」李文良當時這樣想。

經過5年不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李文良堅信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五千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力量,也更堅信傳統文化能治理好企業的信念。2005年開始,泰威和斯美每週五下午抽出一小時,全廠停產,學習傳統文化,播放一些視頻學習材料,講述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它?持續不間斷地學習,「學習」就成了公司企業文化的固定內容。

傳統文化創造經營奇跡加強學習力度

在2 0 0 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幾乎90%的企業都面臨極大困境,甚至80%的企業倒閉、裁員,而泰威卻逆襲向上——訂單增加40%,利潤增加200%,在員工人數不變,材料費上漲的情況下,且員工工資上漲。「這就驗證了三年傳統文化的學習,收穫很大,讓我們在金融危機面前非常的安定——人員安定,訂單安定。」李文良感慨萬分。

於是,2009年1月1日開始,李文良決定全廠加大傳統文化的學習力度,從每週1個小時增加到每週2個小時;還辦了封閉式的《幸福人生》講座40期,要求所有的員工、幹部學四次,每期5天,就是20天;且在廣東省發起了中華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精英學習班,共同學習怎樣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企業,企業怎樣更好地經營,一期45天,主要幹部都要學習參與,甚至有一位生產副總,在2010年時脫產帶薪學習了132天。李文良欣慰微笑道,「我是全程學習,在學習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念越來越強。當時我們討論食堂飲食問題時,問願意吃肉的舉手,沒人舉手,我們就決定全廠吃素了。」

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培養成「五長合一」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是企業的未來,是社會的未來。隨著90一代青少年逐漸踏入社會,企業和家庭也面臨著管理困惑。2010年開始,李文良又在企業中成立了「精英成長計畫」。「都是15、16歲的孩子,有的網癮重,還有的孩子吸毒,這些孩子我們是接收的,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傳統文化,還要一邊自考學習。我們現在要求全廠所有的人員都參加全國高等學校考試,生產線的員工很多都是小學畢業,有的是初中沒畢業,我們的及格率有30%,一些大學補習班的及格率也就40%左右,這是非常難得的。」李文良介紹,「精英班的同學,手機從週一到週六是要沒收的,每天4點鐘要起床讀書,每週五天工作,每天8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要學習傳統文化和自學考試。我們的目標是用3至5年時間,通過努力地提升,讓這些孩子們變成很好的骨幹,把他們變成『五長合一』的人才。」

「五長合一」即為「家長」、「村長」、「校長」、「醫院院長」及「董事長」。一是讓他們將來能經營好一個家庭,教育好孩子,管理好身體,家和萬事興,做好一個「家長」;二是離開家鄉和父母進入社會後,不能忘了根忘了本,又加之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嚴峻,於是在河南開墾了有機農業試驗地,精英班員工都要到田地裏去呆一段時間,接地氣,學會做一個「村長」;三是現在社會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德行不正,真正的教育是愛的傳遞,良心的回歸,正義的回歸,回歸做人的根本,因此要把正能量向外傳遞,做好一個「校長」;四是要帶給社會仁心仁術,學好醫道,學好傳統中醫學,做能救人的人,做好「醫院院長」;五是要讓他們將來能管理好一個企業,能創造許多強大的企業,能把傳統文化的企業學校模式開枝散葉,做好「董事長」。

讓「孔夫子」控股企業創新管理實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李文良表示,要將管理權還給員工,將公司發展交給「孔聖人」。

2004年時,李文良將100%的股權分出去,只留下了38%。他覺得這樣還是不能放下企業,於是2005年時又將38%股份全部捐出來,成立了傳統文化基金會。員工的所有學習、以及外面人員到企業的學習、食宿等費用都是從基金會支出的,每年投入人民幣100多萬元。2014年開始,李文良又探索,將公司利潤的51%劃撥給傳統文化基金會,剩下的再按股份分紅,股東全部贊同。

李文良深入淺出地分析道,「這樣主要是調整公司的治理結構。原來公司決策者是老闆、董事長,但人都會犯錯誤,如果董事長頭腦一發昏,公司也就跟著犯錯甚至倒閉。如果把控股權交給孔老夫子,交給傳統文化,他是聖人,幾千年來都不會犯錯誤。」

現在李文良根本不用管理企業,企業的正常運營有經營班子,他說自己現在每天都能吃得下、睡得好,還笑得出來。endprint

猜你喜欢

經營員工傳統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家庭全能“员工”
合作、輔導、紀錄、公證 、專家績效管理中直線管理者的五種角色
品牌事業經營注入善與誠信的正能量
充分準備+強烈企圖心 事業經營計畫書撰寫技巧
觀摩“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員工持股 怎樣形成利益共同體
中醫中藥何時走出困境
永利去年賭收39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