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观察

2014-12-01许长琼倪小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多烯胆碱磷脂

许长琼,倪小毅

(广东省深圳大学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518035)

我们用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8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肝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38±12.5岁)。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3~69岁(39±13.8岁)。表现为腹胀、右上腹不适、乏力、厌油、食欲下降等,或体重超重。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1]。排除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小于140g、女性小于70g,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全胃肠外营养等所致的脂肪肝。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多饮水。治疗组给予肝苏颗粒(四川古蔺药业肝苏药业生产)3g,温开水300mL溶解,饭前30min口服,1日3次;多烯磷脂酰胆碱2粒(456mg),1日3次,口服,疗程8周。

对照组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用法同治疗组,疗程8周。

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TC下降大于等于20%,或TG下降大于等于30%。有效:症状减轻,TC下降大于等于10%,或TG下降大于等于30%,或肝功能血清酶下降大于等于50%。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血脂及肝功能达不到“有效”标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检查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肝功能变化检查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肝功能变化检查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 5.8±1.3 4.3±1.2△ 5.9±1.4 3.9±1.2 *TG 2.8±1.2 1.7±1.3△ 2.6±1.3 2.0±1.4*ALT 120.5±27.8 38.7±23.5△ 123.2±30.1 57.2±25.3*AST 87.9±34.8 31.8±17.8*△ 83.5±31.5 52.2±19.2*γ--GT 115.2±22.5 42.3±35.1*△ 113.2±22.6 72.4±30.9 *观察指标 治疗组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 。对照组显效9 例,有效18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77.1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不良反应: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无不良反应。

5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发生在肝小叶,病理特征表现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综合征。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2]。早期NAFLD具有可逆性,少数可发展至肝纤维化。

肝苏颗粒为扯根菜经提练加工而成,其主要成分槲皮素有明显的调节NF—kβ 系统,降低TNF-α ,抗氧化、增加肝脏脂质代谢、抗纤维化等作用。肝苏颗粒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损伤、解酒等保肝作用[3]。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磷脂,含有丰富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具有保护、修复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肝苏颗粒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血脂及肝功能酶学指标改善更明显,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提示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 [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2]孙芳,郑全庆.熊去氧胆酸片与易善复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性价比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220-221.

[3]吴颖.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2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0,21(3):52-53.

猜你喜欢

多烯胆碱磷脂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损伤的疗效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