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
2014-12-01丘彬
丘彬
摘 要:本文就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进行研究,在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从思政倾向、教学投入、育人思想和教师素质等四方面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主要问题;解决路径
一、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情况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师德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态势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特征。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号召下,高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培训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多方面、多手段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要求,努力成为学生表率,受到社会各界认同。然而在高校师德建设总体形势看好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识到在良好态势的掩映下,师德问题依旧存在。
二、目前国内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
1.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部分高校教师对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毫不关注,对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缺乏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不甚关心,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愿投入。
2.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投入不足
2014年教师节前夕,互联网上公布了由腾讯教育组织的“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的调查结果,调查虽采取挂网形式,缺乏抽样与检验,但可大致反映出当前教师压力普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工作量大,实际工资收入差强人意,不符合教师对其职业选择的高期待,这也是当前高校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由于实际收入水平满意度降低,职业压力增大,部分高校教师就出现消极应付心理,不愿多付出。这一方面体现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前,高校教师压力问题亟待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功利思想大行其道的浮夸风气下,部分教师对教师身份认识浅显,无法潜心教书育人,缺少爱岗敬业精神。
3.单纯传授知识,育人思想单薄
高校教师的任务除“教书”外,更重要的在于“育人”。然而当前部分高校认为只要完成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对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带有感性色彩的师德建设内容描述则不加以深入解读,仅将自身所从事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教书却不育人。
4.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当代教师普遍存在三大问题,即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虽然能够进入高校的教师都必然存在自身过人之处,可能学历较高,理论知识丰厚扎实亦或是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等,但部分高校教师认为自身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硕、教学技能优秀,因此将终身学习一事抛到脑后。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路径
1.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
深入开展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将理论武装工作切实结合到思想道德建设中去,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坚持正确价值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用社会主义信念巩固个人理想;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令广大教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下,清楚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注重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理论学习深度。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德风范
积极关注国家政治动向,定期组织开展形势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工作深入到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全面开展师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方向,以主题讲座、影片观看等多种形式拓宽教育内容,以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丰富教育手段,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3.培养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开展爱岗敬业先锋评选,督促教师增强爱岗敬业意识,让教师认识到,只有知识渊博、道德高尚才算将“为人师表”四字践行到实处,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教师须从仪表、行为、言论等各方面提升自我,在学术上、做人上自觉成为学生的正面表率。
4.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应将师德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放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日程中,抓紧一切机会,整合多种资源,帮助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高校教师在科研上主动创新,在教学上钻研进取,在育人上细致严谨,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
5.完善高校师德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
将师德建设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中,逐步完善当前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提高师德评估体系可操作性,综合学校领导、教师干部、普通教师、在校学生等相关人员意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师德评价,将评价结果同绩效待遇挂钩,增强师德激励机制作用。
学博方为师,德高堪为范,高校师德建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合格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社会范围内应尊重教师,改善教师生存状况,帮助高校教师提高自我认同感;高校教师自身须热爱教育,破除功利,甘于奉献,提升自我,为祖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