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角色探析
2014-12-01王鹏生韩云龙
王鹏生+韩云龙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应为大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服务学生学习成才。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学习懈怠、厌学、主动性差、混文凭等现象,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辅导员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学风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明确担当的角色,做学生学习观念的引领者、学会学习的指导者、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关键词:辅导员;学风建设;角色
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一所高校如果能营造出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就能树立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品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服务水平。教育部在教技[2011]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强调,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高校都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辅导员作为高校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服务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志,辅导员作为学校的教职员工应以此作为本职工作的价值追求。但是,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辅导员存在角色定位模糊现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学风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明确担当的角色,做学生学习观念的引领者、学会学习的指导者、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一、辅导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的引领者
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所持有观点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学习观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涉及对知识经验及其掌握的本质、形式、过程、条件、结果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大学生的学习强调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项关于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表明: 大学生总体上持有建构性的学习观,对于知识性质和学习过程的看法较为成熟。正如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做到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此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责任学习”观念。当代大学生应把自身的学习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员要从学生本身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角度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大学生应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同时,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并不一定是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新知识,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都是创新性的表现。大学生要具有发散性思维,不应轻易相信书本上的结论,应以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进而提高创业能力,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辅导员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者
具有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学会高效学习,是现代青年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在校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会不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在其代表作《学无止境》一书中深刻地指出,人类社会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学会学习”品质上。“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趋势。何谓“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标志之一,往往表现为善于在学习上有效地管理好自己。这就要求大学生成为一个策略性的学习者。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工作。一项关于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这就说明加强学习策略培养的必要性。
辅导员要适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大学课程较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多,辅导员可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如在自我认知方面,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职业价值观等,以制订出完全切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在学习中,辅导员可以将有共同兴趣和目标的大学生组成学习团队,进行讨论型和研究型的学习。学习团队可以跨越宿舍、班级甚至专业组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还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第二课堂,如学术报告和讲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形成合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辅导员应积极开展以促进大学生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如辅导员可以在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间成立学生学习小组,邀请专业教师担任小组的学习顾问,随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学习小组可以确定一个科研题目,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辅导员可以邀请教学或科研骨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理论培训或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唤醒科研意识,培养科研信心。辅导员要定期举办大学生学术论坛,为促进大学生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学术成果展,对学术成果突出的学生应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辅导员要组织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辅导员还要以学风建设为出发点,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外语角等活动,把学生关注的焦点都吸引到学习上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第二课堂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辅导员要加强对学习型社团的扶持和管理,积极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四、辅导员是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协调者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辅导员为学生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服务不仅从时间到空间,从课堂到课外,还包括从理论到实践。辅导员要从新生一入校开始,根据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明确大学里有哪些学习资源是必须要掌握的。
课程是大学里最基础、最核心的学习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课程比专业更重要。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根据未来职业要求选修不同的课程,以完成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学业使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除了校内课程,辅导员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外、国外知名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情况。
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探索,开发出的系列课程。可以说,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就是市场的晴雨表,他们更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不只在课堂,课堂之外还有许多场所,第一就是图书馆。针对大学生普遍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情况,辅导员需要协调图书馆工作人员以讲座、报告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开展学习,如何使用电子资源等,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外著名大学的免费数字图书馆查阅电子资源,阅读经典著作等。MOOC(慕课),作为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已成为大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平台。辅导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慕课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学习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课程,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弥补校内课程的不足。
五、辅导员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在学习型社会,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学习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延续一生,个体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获取社会环境所要求的新知识和新能力。学习环境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为学习活动提供了社会性和物质性的支持条件。在心理学上,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自身的学习条件,如智力、动机、策略等;二是外部可利用的学习条件,如各类学习设施、媒体等。学习环境是支持个体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对学习环境主动控制、调节以及建构,辅导员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服务者,也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支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辅导员从新生一入校开始就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教育,对大学提供的学习资源与条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指导,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是服从学校规定的被动学习。辅导员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行为规范,建立起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使外在的规范约束转为内在的自觉行动。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创建具有优良学风的班级,适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辅导员还要经常与学生谈话,关注特殊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宁滨.学风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N].中国教育报,2012-04-09(5).
[2]王学臣,周琰.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3):732-735.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4]乔桂英.“学会学习”与学习自我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3):39-40.
[5]赵俊峰,杨易,师保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