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多轨制教学班跳短绳竞赛形式的变化策略

2014-12-01孙飞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221143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个人赛小团体总成绩

孙飞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221143)

小学多轨制教学班跳短绳竞赛形式的变化策略

孙飞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221143)

一、定人竞赛与抽取竞赛相结合

定人竞赛是笔者学校经常采用的方式,即赛前从每班中抽取最强的男女生各10人参与竞赛,其他学生则成为了观众。优点是便于班主任选拔班级内优胜者,同时由于人数的固定,也便于组织竞赛。缺点是每年竞赛时只看到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赛前也只能看到某几名学生积极练习,其他学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定人竞赛与抽取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参赛队员的构成:由班主任选出的前10名优秀学生与赛前组织者随机抽中的5名学生共同组成(以下简称“选取参赛人员方式1”)。这15名学生的共同参赛,不仅让已经确定参赛的前10名学生积极备战,还能使得其他学生受“随时会被抽中”的心理影响而积极地投入练习中。为更好地激励学生,在设置奖项上也可以区别对待,如,2组(定人组与抽取组)可以分别设团体总成绩奖和个人前20名奖,还可以设两组成绩累加的总成绩奖等(以下简称“设奖方式”)。

二、个人竞赛与多人合作的小竞赛相结合

个人跳短绳比赛形式一般都是2分钟的单摇跳、双摇跳成绩和团体总成绩的比赛,缺少多人合作的小团体竞赛形式。多人合作的小团体可以分为2人、3人1绳正反方向跳2~3分钟等形式。在个人竞赛的同时,可以选择与其中一种形式的小团体竞赛共同进行。如,2分钟单摇跳的10人和5组2人1绳正反方向跳2分钟(也是10人)同时进行竞赛。这样班级内就有20人可以同时参加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人数。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率,参照“选取参赛人员方式1”效果更佳。具体为:在个人竞赛和小团体竞赛的形式中分别加入“选取参赛人员方式1”,即在原有竞赛人数的基础上,从未参加竞赛学生中抽取5人(参加个人赛),抽取3组小团体(参加团体赛)共同进行竞赛(以下简称“选取参赛人员方式2”)。将班级参与人数提高至30多人次,同样由于受抽中心理的影响,第一轮未选中参赛的学生不仅要练个人赛跳法,还要找同伴练习团体赛的跳法,实现个别比赛带动全员参与的效果。最后在奖项的设置上除可以保留本文“设奖方式”外,还可设立班级小团体累计总成绩和年级小团体(个体)前5名,以及单独设立抽取组的(个人赛)前5名等奖项。

三、全员参与与部分提高相结合

运用本文“选取参赛人员方式1”和“选取参赛人员方式2”,全班的参与率达到50%,甚至80%以上,但仍不可避免的是会出现一些“老大难”,如,不会跳单摇跳、双摇跳的学生。为了保证100%的参与率,把跳短绳竞赛分3个独立的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自选10名学生的个人赛,也可以抽取5人同时进行;第二阶段进行全班总成绩竞赛,即所有学生个人赛成绩的累加;第3阶段进行抽取赛,即抽取班级内某一名次进行年级内的竞赛,如,各班第20名、25名、30名或40名等进行比赛。设立奖项上,三阶段比赛可分别设立,如,第一阶段,设立与“设奖方式”中相同的奖项;第二阶段,当全班个人单摇跳的平均数达到75次/分,双摇跳达到45次/分,即授予全班总成绩优秀奖。班级总成绩前2名为一、二等奖;第三阶段,设立各名次前2名的奖项,如第20名的前2名授予优秀奖。

四、同年级互比与跨年级组队互比相结合

前文中提到的“选取参赛人员方式1”和“选取参赛人员方式2”都是以同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选取人员进行竞赛,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班级互比的基础上,再采用与相邻年级结合组队参与竞赛的方法。组队形式采取就近原则。如,一、二年级或三、四年级组队,也可以遵照平行班的顺序结合,如,一年级(1)班与二年级(1)班结合,以此类推。具体的竞赛形式为2种:第1种,从各自班中抽出前10名和两个班组合出3人或5人小团体(规定各年级人数比重)若干组共同进行比赛。在奖项的设立上,可设两个班的20人每个人累计总成绩前3名奖和小团体组合的前5名奖;第2种是两个班(所有学生)总成绩和任意抽取5名竞赛总成绩(抽取两个班的第20名、25名、30名、35名或40名等2人累加的成绩竞赛)。在奖项的设置上,两个班(平均成绩)优秀奖,两个班相同名次的2人累加成绩的前2名授予优秀奖等。

采用以上抽取竞赛方式(个别)的确存在“赶鸭子上架”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学会了才能体会到这项运动的乐趣,始终“边缘化”自己,自以为能力差,既不敢当众练习,更不敢参与比赛。这些情况得不到扭转,就谈不上让所有学生受益,竞赛的普及性也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每年或每两年变换以上某一种竞赛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练习与参与热情,进而达到让每名学生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尽情地沐浴在阳光下。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期的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更多了一份理性。作为基层体育人,只要我们工作做得细一点,为孩子的发展想得远一点,就一定会获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就一定会开辟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新天地。

[1]林锋.对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48.

[2]吴云伟,张卫明.学校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分析[J].新课程,2011,9.100.

[3]朴清.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与探索[N].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74.

[4]陈娟,王志强.浅析影响学校业余训练效果的原因及对策[J].运动,2012,7.56.

[5]胡尧,周进,殷劲.利用多指标综合超量恢复方法寻找机体的超量恢复点[N].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8.79.

猜你喜欢

个人赛小团体总成绩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Ⅱ)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飞镖比赛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赵鑫鑫先负王天一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