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4-11-30张继宁王琴刘剑英张新陈建荣
张继宁,王琴,刘剑英,张新,陈建荣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乳腺科,湖北丹江口442700)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5~45岁之间,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给广大女性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8例均为我院门诊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3岁,其中小于30岁10例,30~50岁47例,大于50岁7例,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5年,平均5.5年。对照组6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4岁,其中小于30岁9例,30~50岁48例,大于50岁7例,平均年龄39.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1年,平均5.6年。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①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②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③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部分病人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乳腺红外线透照,以及B型超声探查确诊。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采用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与护理
1)口服化瘀疏肝散结汤。牡蛎30g,炮山甲8g,昆布、海藻、陈皮各15g,浙贝、连翘、姜蚕、香附、夏枯草、柴胡、半夏、元参、路路通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
2)针刺治疗。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在选穴上,膻中、屋翳属患部取穴,合谷、足三里为调理气血主要穴,诸穴同用可达到疏通气机,调理气血之功。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取华佗牌28号1~1.5寸不锈钢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进针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I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 min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护理方法。①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鼓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让自己过于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并嘱其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定量服药,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擦洗;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常吃胡萝卜、海带、桔子、牡蛎、黑木耳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②专科护理。a、推扶法:患者取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涂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b、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处,在红肿痛处施以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到肿块柔软为止;c、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至局部出现微热感。根据患者乳腺增生的部位选择一种或三种按摩方法,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
上述方法均于经前12d开始治疗,12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采用口服乳癖消片及逍遥丸治疗
1)口服乳癖消片(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片,每日3次,治疗1月为1疗程。
2)口服逍遥丸(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6~8丸,每日3次,治疗1月为1疗程。
3)护理方法同观察组。
1.4 指标及检测方法
晨起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0 ml,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抗体染色剂Si multest I MK Ly mphocyte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含量,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
由表1可知,治疗后 “CD3+”、“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CD8+”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 “CD4+/CD8+”指标中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极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可增强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从而对乳腺增生病起到治疗作用。
3 讨论
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组成,T细胞完成细胞免疫,由具有特定功能的多个亚群组成,主要包括辅助性T细胞(Th)和抑制性T细胞(Ts)两大类。CD3+为外周血成熟T细胞,CD4+是辅助/诱导细胞(Th)亚群,CD8+为抑制/杀伤细胞(Ts)亚群。CD4+细胞主要功能是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CD8+细胞主要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过程。正常情况下CD4+和CD8+在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以保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2-3]。Ts细胞过度活跃或活性低下,均可导致免疫异常而产生疾病。T细胞亚群数量和分布检测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4]显示,乳腺增生病患者CD3+水平高于正常值,CD4+/CD8+低于正常值,CD3+、CD4+水平稍低于正常值,表明乳腺增生病患者体内自身免疫调节系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使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应答障碍,以致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识别、抑制和清除增生细胞,使乳腺组织的恢复能力降低,致使乳腺增生过度,而导致本病的发生[5-6]。为了有助于分析乳腺增生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学机理,我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4+/CD8+的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CD3+、CD4+、CD4+/CD8+显著增高,CD8+明显下降。患者抑制性T细胞淋巴的效能抑制作用减弱,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效能辅助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有效地识别、抑制和清除增生细胞,使增生的乳腺组织恢复正常。
化瘀疏肝散结汤是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补气血等作用,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原则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收效甚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柴胡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的生成,促进纤维的吸收[7];夏枯草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8]。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屋翳可理气解郁,化痰疏通经络,针刺膻中可调理冲任。肝郁于内,每届经前,阳气偏旺,冲任气盛,肝郁得阳长而发经前乳房胀痛,故选择经前治疗,收立竿见影之效。如此针药配合,针助药力而达全身,药助针效而收消核散结之功。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增强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从而对乳腺增生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此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1]林毅,唐汉钧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3.
[2]赵武述,陈仁,卞志强,等 .现代临床免疫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6-20.
[3]陈慰峰 .医学免疫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2-212.
[4]张丽芬,宋阿凤,王志华,等 .调肾疏肝针法对乳腺增生病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国针灸,2008,9(9):648-652.
[5]吴祥德,董守义 .乳腺疾病诊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34.
[6]陈承祺 .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内分泌激素变化的探讨 [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1,2(15):1362-1363.
[7]苏凤哲 .乳痛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J].河北中医,2000,22(7):53-55.
[8]孙贻安,杨利秋 .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