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指技能训练对提高2~3岁幼儿注意力的影响——以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注意力训练营学员为例

2014-11-30朱平华孙昕怡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手指注意力稳定性

◆朱平华 孙昕怡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问题提出

注意是一种机制,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婴儿出生的6~7周就能明显的看出来,到了学爬的时候(半岁左右)婴儿就能区分高低,如会留心别掉到很深的地方,从沃克和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可得知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能力。2~3周岁的幼儿注意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择差,该年龄段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对于注意的多种刺激很难做出决策。(2)广度小,2~3周岁的幼儿只能注意2~3个单位的同色而且同形的刺激物。(3)对注意的刺激无行为反应,对于指向性的刺激不能做出应有的行为反应。(4)指向性不稳定,幼儿对于刺激指向性不能稳定。(5)效率低,幼儿对于注意的持续时间在3~5秒,时间上较短。

人手是通过长期进化形成的最复杂最灵活的运动器官之一,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手指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动作。人类手指运动功能的实现与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手投射到运动皮层的面积可知大脑对手指运动的控制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关于人手的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探讨主要从皮层神经活动、肌电信号以及肌肉力量等方面展开。

手指的动作包括手指力量的平衡,手指群间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指的角度等。手指动作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手指的动作刺激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指动作越灵活越丰富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智力发展更快,注意的指向更加明确,注意的稳定性也更高。

而幼儿的手指技能则主要是指手部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一系列的小肌肉动作就构成协调的小肌肉运动技能,即手指技能。2~3周岁幼儿的手指技能主要是指手指群间的揉搓和拿捏,指部力量上的卷转和点印,手指屈伸中的撕贴和抓漏等。相关研究表明,对年幼阶段幼儿进行手指训练可提高其思维灵活性、提高其单位时间内的专注度。基于上述分析,结合2~3周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在注意力教学实践课程中设定了手指技能的训练,希望通过自然实验的方法,比较细致地考察手指技能训练对幼儿注意力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幼儿注意力课程设置提供进一步的教学依据,同时为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养方法。

二、研究实施

(一)研究被试

以参与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2012年秋季注意力训练营培训的两个班幼儿为实验组,共22名,平均年龄为2.58周岁,标准差为0.47岁。

以参与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2012年秋季注意力训练营培训的两个班幼儿为对照组,共22名,平均年龄为2.65周岁,标准差为0.52岁。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用自然实验的方法。在进行训练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注意力水平进行前测,在为期12周(一周一次的频率)的课程培训中,对实验组幼儿采用特定的手指技能训练(具体训练内容见表1),而对照组则不特意强调手指技能训练,12次培训后,进行注意力水平的后测,将前后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语言故事、身体运动和手指动作三种方法观察对比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具体如下:

1.在课堂中通过语言故事的方法观察注意的稳定性及专注时间的长短。

及格:听故事时,能与讲述者(教师)有眼神交流,并在听完后能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回答有关故事内容2~3个问题。

不及格:听时无眼神交流,且在听完后不能回答故事相关的内容,语言较为凌乱。

2.在课堂中通过身体运动的方法来评定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及格:教师的1~2次动作示范能掌握并练习。如蹲起:要求双手抱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着地背挺直。

不及格:教师做出3次及3次以上动作示范后,幼儿仍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3.在课堂中通过手指动作的模仿操作练习观察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及格:双手间协调配合好,手指的力量较为稳定,手指间的灵活性较高。如串珠:能左手稳定的拿着绳子,右手灵活的将珠子穿入,同时左右手配合将珠子滑入绳子底部。

不及格:手指力量弱,双手间协调配合差。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合格率作为结果分析依据,具体结果见表2。

?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在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手指动作测试中的合格率(37.5%,38%)要显著高于语言故事(18%,17.4%)和身体运动(25%,26.3%)两项测试。2~3周岁幼儿的能力中,手指动作的注意力稳定性占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重点选择手指动作项目为提高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方法。

2.由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三项测试中的合格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同质性,两者在培训前能力水平接近,因此可进行比较实验。

3.实验组的培训前注意力三项测试水平分别为18%、25%、37.5%,培训后为22.7%、31.8%、59%,可以得出手指技能培训对提高幼儿注意力持续水平有明显帮助。

4.此外,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因素等的影响,其注意力持续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培训前分别为(17.4% 、26.3%、38%)提高至培训后的(20.3% 、25.6%、41%)。而实验组则训前(18%、25% 、37.5%)和训后(22.7%、31.8%、59%)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增量即为本研究中手指技能训练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积极影响量。

四、讨论

(一)手指技能训练对提高幼儿注意力水平具有优势

2~3周岁的幼儿处于认知的快速发展期,对周围的新奇的事物都能产生极大的兴趣。面对巨大的视觉刺激时,手指动作能作为首要刺激物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本研究的结果也凸显了这一特点,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培训前后的三项测试中,手指动作对于注意力稳定性的贡献都要显著高于语言故事和身体运动。

由于手指的活动范围小,便于学习和模仿。2~3岁的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视觉的广度范围比较小,因此手指活动范围适合该年龄段的视觉范围。同时,手指动作有着幼儿擅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手指的动作从婴儿时期开始一直在持续发展是幼儿最为熟悉的视觉活动,可减少幼儿的惧难心理。在课堂中运用的“撕面条”等活动,在该练习中幼儿的注意的指向就是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的指群间,使幼儿的注意在选择上更加清晰明确,同时当幼儿遇到困难也可以明确的模仿和学习。因此,将手指技能训练作为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手指技能训练能有效促使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

幼儿的操作、观察、模仿都需要良好的注意稳定性。结果分析表明,经过手指技能培训后的实验组幼儿注意力合格率要显著高于未有手指技能培训的对照组幼儿。手指作为人类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不断提升精细动作精细度的基础上,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注意力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手指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手指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其注意力水平。

五、结论

1.手指技能较之其他方式对促进幼儿注意力发展更具优势。

2.手指技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注意力发展。

[1]高建.国外幼儿手指动作与数能力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0,(2):69 -73.

[2]杜灿珠,岑林娣,张丽芳.五至六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2).

[3]牛庆云.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4]孔久春.不同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许棣泰.谈基教初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猜你喜欢

手指注意力稳定性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手指操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笔穿手指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