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综合学习平台的构建
2014-11-30李志河宋艳花郝建江
李志河,宋艳花,郝建江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一、引言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重要公共必修课之一。师范生是否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是其能否适应未来教师岗位要求的重要因素,[1]开设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开发技术。[2]由于为全校学生开展公共课,存在着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出现了一个教师代多个班级、学生不重视公共课学习等现象,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学习平台,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成真正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全国各高校都在紧锣密布地建设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在此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在各大高校不断涌现。[3]平台建设的特色是共享优质资源,但在教学方面,缺乏教师管理、评价、个别化辅导以及师生间互动交流等功能。在对比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设计出平台的整体框架以及模块结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互动与网络考试等功能,有利于高等师范类院校有效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活动。
二、理论基础
1.教育生态理论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演变,最后在某一时期内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在教育领域中,生态环境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双重属性。[4]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关注教育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综合学习平台是具有一定功能的教育生态系统。其中,教师、学生、管理员、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是构成该系统的四要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求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混合式学习理论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理解,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学习者在助学者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室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余时间,学生通过该平台补充学习内容,查漏补缺。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建设原则
1.高效管理原则
本平台建设目的之一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高效管理。其最大的优势是实现班级管理制,教师与本班学生形成一个小集体,在班级内部开展教学活动而不受其他班级的影响,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高效管理的四个要素,即管理主体是教师,管理客体是学生,组织目的是教学,学习环境是系统平台。
2.自主学习原则
在信息化环境中,充分考虑网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凭借网络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是建设平台的目的之一。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集成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利于自主学习,学生的角色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为主动分析者、探究者。[5]学生通过本平台学习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通过做测试题强化巩固知识,对照正确答案检测误区、盲区并及时改正。另外,除了提供必修课程内容外,还提供了扩展性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相关链接进入其他高校获得更多的相关课程,随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与发展。
3.互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离不开互动活动。本平台提供两个交互社区,即班级交流区和公共交流区,教师与学生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入相应的交流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提出问题,其他群组成员在下面跟贴回复,真正达到一人有困难,多方来支援的目标。该交流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与时空隔离,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针对主题内容,言论自由,讨论形式具有平等、快捷、共享等特点。交流区的讨论内容对于师生都是透明可见的,师生可共享讨论成果。
四、系统平台建设
1.整体架构及功能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综合学习平台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系统,它通过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构建,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快捷的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工具和资源共享环境。本平台不同于一般的精品课程网和商业教育网,在模块划分方面与传统平台相比大相径庭,在策划方面主要采用了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从高师院校庞大的学习者队伍需求以及教师有效管理学生的需求出发,借鉴经典平台的先进开发经验,笔者设计出一个集资源、考试、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的平台,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共划分为九个一级模块,分别是课程信息、教师空间、学生空间、课程学习、资源中心、交流中心、课程调查、考试中心和帮助中心,每个一级模块下又细分为几个二级模块,下面针对每个模块进行简单介绍。
图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综合学习平台整体架构
(1)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模块主要是向初学者介绍《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科概述、与该平台同步的配套教材、建设平台的团队教师、教学大纲以及学期末的考核方式等。学生可以通过本模块的具体内容了解关于本平台以及本课程的基本信息,为以后的学习确立明确的目标。
(2)教师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通讯软件层出不穷,微信、QQ、飞信、博客等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教师使用这些软件主要用于发布通知、公告以及分享资源链接。但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缺乏教学的系统管理功能。本平台在通讯软件的基础上,调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分析,设计了教师空间的具体功能模块,其结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教师空间结构流程图
教师空间,顾名思义是专为教师设立的个人空间。其功能不对外开放,仅为代课教师服务,需要注册过的教师输入对应的职工号和密码登录,教师登录后便可了解自己的课表信息包括授课班级、上课地点与时间等。此外,班级所属的学院与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均可由教师查阅。该模块还为教师提供了添加班级公告、上传资源、作业管理等功能,也可把教案和上课用到的资源与素材上传到该区域,便于上课过程中及时下载使用。
(3)学生空间
学生是使用该平台的主要成员,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是其设计宗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大量调查获知,学生对平台的最大要求是其具有快捷方便易操作的特点。因此,本设计为学生提供的功能包括学生个人信息、查看公告、课程学习、班级交流和我的资源。
学生在进入个人空间之前需要输入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验证。登录成功后,可以查看到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以及自己所在班级。与此同时,学生亦可了解上课时间、教师公告以及教学日历,随时把握学习动态。可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模块进行学习,也可在学完之后进入班级交流区进行讨论或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难问题,让本班的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解答。本模块还为每个学生设计了专有的个人资源区利于学生上传自己的资料,学生可将资源上传到我的资源区,也可以进入公共资源区分享其他的优质资源。
(4)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提供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和虚拟实验。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先通过导学案和概念地图了解本章节的教学大纲和知识框架,然后观看教学视频和文本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做笔记提炼与记录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测试来检验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流程如图3所示。
图3自主学习流程图
在专家引领模块中,包括任务引领、专家讲学、问题思考和进入讨论。学生在专家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各种前沿和技能知识,思考专家提出的问题,最终讨论并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它里面囊括很多媒体操作实验,比如如何连接与操作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Photoshop软件等。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本平台设计了虚拟实验区来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虚拟实验区包括实验指导、实验演练、实验练习和学习检测。实验指导主要包括实验的操作说明以及注意事项,当学生对具体的一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可以观看微课视频的具体演示。然后学生采用虚拟实训或动漫课件来练习实验,最后通过学习测验来检测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模块知识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专题任务进行学习。
(5)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是为拓展学生视野专门设计的模块,其包括学科前沿、教学资源、优秀案例和推荐平台。学科前沿发布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关注焦点,让教师、学生与学科的最新动态接轨,其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了解学科前端的快捷途径。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碎片化学习也显的越来越重要。在高校,大部分学生已经拥有了智能学习设备,但无线网和流量的费用成为制约学生使用的一个瓶颈问题。针对这一缺点,学生可利用教学资源解决,因为教学资源的内容是可供学生下载的,下载后便可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必担心网络费用带来的困难。另外,本平台会定时展示学生的优秀案例,供学生欣赏与学习优秀作品。推荐平台将其他一些资源平台做相关链接,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内容知识。
(6)交流中心
交流中心分为班级交流区和公共交流区,班级交流区为学生提供实时交互式的协作学习环境,[6]它的使用权限是一个班级的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形式采用发贴回贴的形式,师生针对一个主题共同讨论。如果某些问题在班级交流区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教师负责把该问题发送到公共交流区,由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师或者权威专家来解答。
(7)课程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传统发送并回收问卷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由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不仅减少纸张的浪费而且统计的结果更加准确。将课程调查的功能由管理员定时开放,比如可将课程调查与期末考试同时开放,学生在进入考试之前必须做调查问卷,这样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调查结果,提交问卷后由计算机自动统计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可信度较高的调查结果。
(8)考试中心
考试中心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教师通过章节测验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平时测验来检测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测验的分数会直接记录到学生成绩中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不仅体现出总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得出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系统由系统管理员在学期末定时开发与关闭,该考试系统有自动倒计时的功能,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题,然后提交,系统会根据后台数据库里的答案自动打分并当场出成绩,该成绩会记录到学生的成绩档案中。与传统纸质考试形式相比,这种考试方式有着很强的实时性与时效性,减少纸张浪费的同时也减轻教师阅卷、统计分数的繁重任务。
(9)帮助中心
由于该系统结构庞大,功能划分较细,教师与学生在最初操作时会感到困难,本模块为师生提供了使用导读与流程说明。此外,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平台维护人员的信息,以便出现问题后及时取得联系,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2.数据库表的设计
动态网站的建设离不开数据库,数据库是动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数据库中建立的数据表包括课程表、用户表、类别表、小组表、班级表、新闻表、讨论表,每个表中设置了该表的字段名、属性以及操作。在建立过程中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既考虑数据表的完整性,也考虑其冗余性。建立数据表的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逐步使用了思维导图、E-R图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2008等工具,最终建立了数据表关系图。
3.系统主页面设计
页面布局的美观程度直接影响到平台整体的视觉效果,根据色彩搭配原理,在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平台的页面布局与风格基调保持一致,不同页面之间采用同一色系的颜色,同一页面内网页的背景色与文字的对比突出鲜明,在图片的选取过程中,选择了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相符的图片。本页面将九大模块放置于平台首页,色调以红色、白色和灰色为主。另外,打破了传统规整的布局模式,整个平台页面设计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页面文字和图片完美搭配,使得页面之间有层次感。在开发平台的后期阶段,采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和人机交互性能。具体设计效果图如图4所示。
图4平台主页面效果图
五、结束语
该平台的建设理念是将思想、设计、美工、技术等融为一体并最终转化为成品的一个完整性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在任何环节的有效互动和交流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终效果。该平台是一个结合“教”与“学”的综合性平台,它可以为教师提供快捷的管理途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自动化考试系统,为师生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
本着以实用为导向,以服务教师与学生为目标的宗旨,笔者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教学设计与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将课程内容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由带队教师组织团队成员设计开发,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的目标是打造完美的新型网络技术平台。另外,期望本平台的建设可为后续设计与建设类似平台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2):65-69.
[2]尚亚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6-168.
[3]刘艳.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4]郭颖,田延明,毛海燕.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课堂生态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150-153.
[5]赵颜.《越南语口语》精品课程平台设计与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8(8):68-71.
[6]马炅.《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专题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9(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