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实证研究

2014-11-30军,舒

中国流通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六省协同效应协同

李 建 军,舒 辉

(1.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2.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区域物流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为目标,以物流中心城市为中心节点,以区域物流网络为基础,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在各种物流机制下,经过众多物流功能与物流运作各参与主体的综合作用,使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进行有效实体流动的复杂网络系统。我国各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政府调控、支持力度等方面不同,区域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主管部门、物流企业等主体只有客观认识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关系,对本地区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按照区域物流成长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域物流协同成长相关概念

1.区域物流成长

区域物流成长指区域物流系统的成长,是区域物流系统随着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与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物流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物流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区域物流成长具有以下几方面含义:(1)区域物流成长是由变革、创新等过程积累而成的动态过程,区域物流成长是区域物流系统变革与创新的必然结果。(2)区域物流成长是区域物流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进化过程。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讲,就是由一种耗散结构跃升到一种更为有序的耗散结构的过程。(3)区域物流成长是一种协同成长。区域物流系统的成长离不开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子系统(要素)之间、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区域物流内外部协同效应[1-2]的持续发挥必然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成长演化。

2.区域物流协同

区域物流协同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在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以及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构建一种协同机制,[3-4]使得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能够持续不断产生协同效应,并促进区域物流系统持续成长。从协同内容看,区域物流协同包括区域物流内部协同与区域物流外部协同。其中,区域物流内部协同指区域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协同,包括区域物流功能协同、区域物流网络协同、区域物流需求协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指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区域经济系统、区域辅助系统等)之间的协同。从协同形式看,区域物流协同体现为多个“活”的主体之间的协同。这些活动主体包括物流供给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物流需求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零售企业等)、最终消费者、物流网络运营商(铁路运营商、公路运营商、航空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政府部门、高等学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图1)。

3.区域物流协同成长系统的概念

区域物流协同系统是指,区域范围内比区域物流系统更大,由区域物流系统及其环境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复杂的动态自组织系统。区域物流协同系统具体由区域物流系统(包括物流功能子系统、物流网络子系统、物流需求子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区域辅助系统等几个子系统组成。

二、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关系的定性分析

1.区域物流主体的协同演化关系

区域物流系统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经济单元层面。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物流市场,会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同时也会存在不同类型的企业物流,这些非物流企业也会有相应的部门(如采购部、物流部等)从事专门的物流活动。从物流经济单元层面看,区域物流系统“种群”间存在竞争与协作的复杂关联。

图1 区域物流协同示意图

(2)物流地域层面。从地域层面看,区域物流由多个物流区域(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经济带等)组成,由于物流在社会生产消费过程中的衔接作用,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活动需要满足其所在地域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发展的综合需要,这就使得各物流区域的物流活动之间必须进行协作。

(3)协同机制层面。随着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区域物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持续协同,区域物流系统将不断发生新质出现、旧质消亡的现象,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物流中心城市阶段、物流经济带阶段、物流网络阶段、物流经济圈阶段。[5]因此,区域物流协同促进了区域物流的成长。

2.协同演化是区域物流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协同演化的实现依托基本进化层面(物流经济单元、物流地域)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而进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物流经济单元的进化来影响其他物流经济单元的进化(如一些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也会促使另外一些相互竞争的物流企业考虑兼并重组),同时其他物流经济单元的进化也影响该物流经济单元的进化路径,最终导致整个区域物流系统成为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在这个协同演化过程中,关键物流经济单元的发展能够影响到其他物流经济单元个体与整个区域物流系统成长进化的方向,使区域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能够不断增加互利共生的正相互作用,同时减少此消彼长的负相互作用。所以,区域物流协同是区域物流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3.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机制分析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需要构建相应的协同机制,区域物流协同机制是区域内所有物流协同活动所应遵守的程序与规则。协同机制反映了协同作用选择与作用的规律。通过区域物流协同机制的运行,可以不断促进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之间以及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进而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成长。因此,本文利用协同学理论构建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机制模型(见图2)。

区域物流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以非线性方式相互耦合、相互影响,使得区域物流系统不断从一种有序达到另外一种有序,也正是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构成了影响区域物流系统的非线性协同机制。该机制包括内生协同机制和外生协同机制。区域物流协同效应是其内部协同效应与外部协同效应的综合,是区域物流内生协同机制与外生协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综合指数评价法[6]对区域物流成长水平进行测度。成长指数表示一个系统的成长水平,成长指数越高,意味着系统成长水平越高。考虑到熵权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实证研究的目标与评价数据,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于定性指标数据(如政策环境),采用专家打分法(五分制)确定量化值。实证过程中使用到的辅助工具有EXCEL 2007、SPSS for Windows 15.0以及Matlab 7.0。

1.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模型

设t0为区域物流成长的起点,在某一个时间点t,区域物流系统S的协同水平为SDs(t,t0),成长水平为Is(t,t0),假定区域物流协同与区域物流成长之间存在如下线性正相关关系:

上式中,系数 a(a≥0)为区域物流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越高,区域物流成长速度越快;常数项I(st0)为区域物流初始成长水平,初始成长水平越高,区域物流成长基础越好,起点越高。

2.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以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机制模型作为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水平指标体系的依据,结合区域物流系统的特点,参考相关文献,进一步构建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

3.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水平测度方法

图2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机制模型

表1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区域物流协同可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现以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2004~2012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以区域物流协同成长线性模型Is(t,t0)=a·SDs(t,t0)+Is(t0)为数理模型,量化分析区域物流内外部协同成长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1)区域物流内部协同成长量化分析

这里对区域物流内部协同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前文提到的测度方法,计算得到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见表2)。

然后,根据每个省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绘制散点图。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内部协同与成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为得到每个省的区域物流内部协同与成长之间确定的线性关系(线性表达式),对各省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各省区域物流内部协同成长线性模型:

①山西:

②安徽:

③江西:

④河南:

⑤湖北:

⑥湖南:

由上述模型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内部协同与成长之间均具有很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各省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第二,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系统成长起点存在差异。河南省成长起点最高(I(st0)=0.454),其次是湖北省(I(st0)=0.258)、湖南省(I(st0)=0.233)、安徽省(I(st0)=0.230)、山西省(I(st0)=0.217),江西省成长起点最低(I(st0)=0.214)。

第三,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内部协同效应不尽相同。湖北省内部协同效应最好(a=4.444),其次是湖南省(a=4.221)、安徽省(a=3.184)、河南省(a=3.106)、山西省(a=3.031),内部协同效应最差的是江西省(a=2.783)。

(2)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成长量化分析

这里对区域物流系统外部协同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前文提到的测度方法,计算得到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协同系统的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见表3)。

然后,根据各省区域物流协同系统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绘制散点图。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与成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为得到每个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与成长之间确定的线性关系,对各省区域物流系统外部协同度与成长指数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各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成长线性模型:

表2 2004~2012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内部协同度及其成长指数

表3 2004~2012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成长指数

①山西:

②安徽:

③江西:

④河南:

⑤湖北:

⑥湖南:

由上述模型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与成长之间均具有很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各省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

第二,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协同系统成长的起点有所差异。河南省成长起点最高(I(st0)=0.519),其次是湖北省(Is(t0)=0.388)、湖南省(I(st0)=0.348)、江西省(Is(t0)=0.293)、山西省(Is(t0)=0.284),安徽省成长起点最低(I(st0)=0.246)。

第三,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效应不尽相同。湖北省外部协同效应最好(a=3.527),其次是湖南省(a=3.233)、河南省(a=2.986)、安徽省(a=2.889)、山西省(a=2.602),外部协同效应最差的是江西省(a=2.557)。

四、结论和启示

1.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包括区域物流内部协同成长和区域物流外部协同成长两层含义,是区域物流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的统一。从协同形式看,区域物流协同体现为多个区域物流智能主体之间的协同。区域物流多主体协同是区域物流系统中供给主体、需求主体、网络运营主体、政府部门、高等学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合作、协调、同步。区域物流的有效运转必须依靠区域物流系统多个智能主体的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高效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正确处理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关系

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物流协同促进了区域物流成长;另一方面,区域物流成长离不开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之间以及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区域物流协同是区域物流成长的基础和前提。从数量关系上讲,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之间是一种线性正相关关系,区域物流协同效应与水平越高,区域物流成长基础越好,起点越高,那么区域物流成长水平就越高。

3.在制定物流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结果,也要看到现状,更要关注过程

在提出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或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客观认识,并对本地区物流成长与协同水平有一个科学评价。这种评价既要有横向的,也要有纵向的。通过横向评价,可以看到本地区与其他地区在成长基础、协同效应、协同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通过纵向评价,可以看到本地区区域物流成长的轨迹(过程),了解区域物流协同效应与协同水平的波动情况,可以深入分析波动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建立或完善协同机制、出台管理规范、制定物流技术标准等)。

[1]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88-95.

[2]鄢飞,董千里.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8-32.

[3]Kwon O.,Im G.P.,Lee K.C..MACE-SCM:A Multiagent and Case-based Reasoning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Supply and Demand Uncer⁃tainti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7,33(3):690-705.

[4]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5-48.

[5]海峰,祖大为,杨明.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2):25-28.

[6]胡瑞卿.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指标权数的确定[J].中国软科学,2006(7):151-158.

猜你喜欢

六省协同效应协同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预知子醇提物联合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协同效应及机制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我的“六省”颐养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山东矿盐管理公司:发挥集约化优势实现1+1>2协同效应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