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11-29黄巧艺

考试周刊 2014年84期
关键词:邱少云工具书豌豆

黄巧艺

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近八成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热爱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根据这一理论,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读书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只要让孩子对他从事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他就能积极地、热情地完成这项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干涉。

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语感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和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正是创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一颗小豌豆》,当一颗小豌豆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小豌豆呢,轻轻地点着头,好像在说:“我就想给别人做件好事嘛。让你看到我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我粉红色的花,让你跟我一样,长啊,长啊,长得好起来,我就非常高兴了。”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小豌豆的朴素而又美丽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紧接着让学生想,其他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将故事讲给大家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设宽松的阅读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火烧邱少云时“我”的心理感受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充分想象邱少云所遇到的种种情况及“我”的内心感受,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邱少云着想。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中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各项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精心安排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

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011年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

其次,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那么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地理解它们的意思。

再次,教给学生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在读书时,伴随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

最后,积极引导家庭与学校有机地配合。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而且要经过教师、家长、学生的配合。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在课余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家长给他们买一些有益的书去读,或是尽可能地让他们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开阔视野。这方面,我们学校就做得较好,充分发挥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从2000年至2012年,我校培养了6位清华、北大学子,这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他们做有效的理解

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让学生边学边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对文章做到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实现的。教师按照不同的文章,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思路,教给学生精读和泛读文章的方法,主要是粗、细、精、记四种基本方法。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将相和》重点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年代;再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分组讨论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其次细读每个小故事,说出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大体上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再次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刻画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的句子划出来,通过反复读句子,让学生慢慢体会出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最后是让学生简单写出自己对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描写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通过这样指导,让学生慢慢掌握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一定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猜你喜欢

邱少云工具书豌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豌豆
豌豆笑传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豌豆笑传之拔罐
豌豆笑传之吃饭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