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浅论
2014-11-29董玮珂
董玮珂
摘 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说明文内容比较单调,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兴趣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说明文教学 教导策略
一、加強说明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科学素养,即人在了解自然并且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对自身有巨大作用,对于全社会全民族的意义也同样深重。因此,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外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对科学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十分有效。通过对课外说明文阅读的搜集和吸收,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挖掘趣味元素,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说明文虽然表达方式较为单调,但是其中说明的对象丰富多彩,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丰富的事物,可以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就会很好地激发出来,同时会很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
1.宏观把握
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2.熟读讨论
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要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要教会学生精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作深层次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对文章作圈点批注。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阅读,又要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重点语段的深入研究;既避免逐段肢解文章而浪费时间,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小结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这一步是对前面读书活动的升华,通过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概括能力,总结出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
四、激发阅读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多数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感觉饶有趣味。
说明文内容是比较枯燥的,那兴趣从何而来呢?想办法,比如做类比。说明文科学性比较强,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找一个与文章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类似的但更加通俗易懂且贴近学生生活,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事物或事理,定能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豁然开朗的快感。课堂本来就属于学生,学生是主体,学生主动动手动脑,自然会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在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呈现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事物特征,然后更加具体地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说明文教学而言是一大福音,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间接体验。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辅助手段,把说明对象变为直接的感官印象。
通过说明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看似平常,却蕴涵着科学道理,衣食住行,四季更替,都有其自身规律。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大书,说明文就是从生活出发,诠释生活,介绍知识,明白道理。
五、课内课外结合,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内外结合,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同时做好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学时以课本为本,从广度上开拓,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多汲取营养,尽量把课上得丰富生动,学生当然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强。也可以将这一做法延伸到课外,在引导学生学好说明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六、重视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明文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及严格性,其中的措辞用句都十分讲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现、多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样一来,说明文就不枯燥了,而是含有人情味,更具可读性。
说明文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是不变的真理。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不失激情,二者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体现出地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