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翻译与理解中的话轮共筑结构

2014-11-29郭春燕

关键词:句法结构共筑句法

郭春燕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对话翻译与理解中的话轮共筑结构

郭春燕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对话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应该是它成为研究焦点的显著特征。对话作为特殊的工具,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存在形式,是言语交际的形式,是人的言语行为表现环境。对话内容的表达手段是思维和判断相结合的逻辑链,是交际双方围绕话题建立一个思维过程的言语理论。话轮共筑结构是从广义角度研究对话语篇的。共筑结构是研究话轮如何达到由几个人共筑的。话轮共筑结构是对话交际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性衔接手段,在对话翻译与理解中,共筑结构不仅要在形态结构上符合标准,还要在语义和语用上符合标准,共筑结构的使用为解释对话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对话;翻译;话轮共筑结构

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衔接指存在于语篇内部,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它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连贯的必备条件之一;衔接可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衔接。结构性衔接指语法、词汇和语音层面;非结构性衔接包括指示、替代、省略和连接等手段。[1]本文主要从对话语篇的结构性衔接(cohesion/когезия)手段——共筑结构来探讨其衔接特点。

一、对话的结构特点和结构模式

如Л.П.Якубинский所指出那样,当人们在直接交际时,符合社会规约并与说话人智力和情感相符的面部表情、身势语及各种肢体动作,是传达信息的附加手段。这种交际手段主要表现在对话语篇的结构方面,对话和口语研究者经常会对其进行记录,在信息理论和符号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们知道,对话统一体是由复杂的结构组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语调作为信息传播手段是对话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包含不同类型话轮的对话统一体中,常常会关注语调的信息和联系功能。在形形色色的对话过程中,语调往往会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而语调的各种功能相互交织,因为话轮既是带有内部语调的句子或句子组合,同时又是对话语篇的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在对话的结构特征方面,还是句子的功能特征方面,对话语调方面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看,非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于对话的结构方面,首先是它的语法特征方面,因此要重点研究对话的句法结构。Т.Г.Винокур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指出,口语和对话的特性是言语互动,该属性与一定语法结构的选择有密切关系。[1]省略、简单化句子结构、各种功能类型句子的使用、情态词、重复、接续结构和研究者所指出的其他特征,对于作为特殊的言语结构——对话的生成是必要的。

对话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应该是它成为研究焦点的显著特征。对话作为特殊的工具,是语言的具体表现,是言语交际的形式,是人的言语行为表现环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对话内容的表达手段是思维和判断相结合的逻辑链,是交际双方围绕话题建立一个思维过程的言语理论。

“对话的所有结构特点与它特殊的构成物有关,因为后者主要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交际参与者自发性言语相互转换生成的。对话本身的特点是它的复杂性。理论上对话的长短是无限的,它的下限(нижняя граница)是开放的。但实际上每一个对话都有开始和结束”[2]。

对话语篇分析中主要包括三种对话结构形式,对话的参与者就是依赖于这三种形式来生成和理解言语行为的。第一种是话轮对话轮,即轮流讲话,在这种模式中,往往前一个话轮是下一个话轮的基础,两个话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对话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对理解其蕴含意义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对于下一个话轮来说,前一个话轮往往能建立整个事件的关联性,如:整个事件是通过什么样的说话人、采取哪种类型话轮得以体现的。第二种是无所不包的对话结构组织,在这种模式中,直接引语的对话结构常常是作为这个对话语篇的一部分出现的。第三种是话题对话结构,在这种对话模式中,所有的语句经常受话题的限制并且要适应它,要围绕该话题来描述。

从互动角度可以划分出下列不同类型的结构模式:1.生成对话的结构部分(谈话开始和结束、言语输入、替换等)。2.描述事件的情境,包括专题性结构,如:讲述、记述等;综合活动,如:信息集、协议、确立统一的社会关系等,在该种情况下又会涉及社会范畴、社会角色和互动方式,如:认真型对话和玩笑型对话;正式对话和非正式对话。3.协调性对话结构模式和非协调性对话结构模式。

独白性交际往往篇幅较长,特别是书面独白语篇。“在语言学理论中,篇章分析的宗旨是研究人类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即说话人的筑码和听话人的解码。听话人解码的含义应是如何理解和掌握篇章的信息结构。”[3]通常情况下,日常口语对话中没有太复杂的句法结构,如果在反应话轮中出现完整句法的现象,对于活的语言来说不是它本身所固有的,会显得不太自然。试比较一下:

这个例子说明,说话人不太了解对话规则或者说话人是外国人,尚未掌握好这门语言,说起来费力。或者是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中的一个交际参与者意在强调言语交际的冲突性;另一种则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中发生的对话。

对话是多维的,同时又是多人的,并且参与者能够以不同的交际角色出现。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对话语篇的结构性衔接手段——话轮共筑结构。

二、话轮共筑结构

(一)话轮共筑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当话轮是由一个交谈者开始,而由另一个交谈者结束的时候,这时构成的话轮称作共筑结构(совместное построение)。共筑结构可以分成两种:1.以某种方式扩展第一个交谈者话轮的结构。2.完成第一个交谈者句法或语义上不完整话轮的结构,受话人与说话人拥有统一的句法,即:由第一个交谈者开始由另一个人结束的结构框架。对话的设计(планирование)、生成(порождение)和可分割性(членение)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为了改变或影响对话的信息流和主题,要事先考虑结构模式。

共筑话轮是从广义角度研究语篇结构的一部分。近年来,会话分析或日常对话分析主要集中于语篇和句法的相互关系上。话轮共筑结构的研究是其中一个方面,即话轮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由几个说话人共筑的。对话语篇是交际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由几个参与者组建的,有时一个话轮是由参与交际的几个人共同构建的。在这种情况下,话轮是由第一个说话人开始,而由第二个说话人继续,此时第二个说话人可以结束话轮,或只是对它补充一些新的内容,最终由第一个说话人结束话轮。还有一种可能,即话轮的结束是由第三个参与者来完成的。共筑结构的事实本身就能够提出一系列与话轮语句的设计、生成和加工相关的有趣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多见于英语语料分析,英语中述位单位成素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紧跟在具有主语功能的名词短语之后的是动词短语,而且动词短语能够附带其他成分,如介词短语。而俄语词序不是很严格,主要通过构建成分的形态变化来区分,所以研究起来更有意思。当然,词汇语义和语用区分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共筑结构最终应该符合的不仅仅是形态结构标准,还要符合语义和语用标准。

比如,在每一次采访对话中,都有一个或两个采访者和一个或两个回答者。通常情况下,是由采访者提出问题并控制交谈话题。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谈话进行下去。正是这一点对采访中共筑结构的使用起了一定的影响。在各种采访体裁中会经常用到共筑结构。有人统计过,在有些持续半小时的采访中,出现的共筑结构多达八个,而在另一些采访中却一次未出现。看来,共筑结构的使用不仅取决于谈话的结构和话题,而且还取决于谈话者的个性因素。

话轮是对话语篇的构筑单位,话轮共筑单位的提出恰恰为分析对话中交际角色如何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更确切地说,目的是弄清楚对话参与者在哪个地方知道开始说话,或者在哪里应该停止说话。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言语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言语的生成是由多个说话者参与情况下产生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原则是:必须由两方(说话人和受话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完成一个话轮,因为对话的基础是相互作用,对这个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很多方法,借助于这些方法,确定谈话的顺序和进行有效交际角色的转换。说话人掌握了交际角色转换的规则,由一系列话轮构成了这个对话语篇。在对话中,每个参与者都能继续话轮,直到话轮的结束点,即所谓转换点(точка перехода)。为了达到这个转换点,参与者要保持说话或交际角色不断地转换。当然,谈话也可以简单停止,这时作为结束点标记的有:重音、终结语调的降低、停顿以及语义和句法的完结。经研究证明,交谈者是能够感觉到结束点的。不论说话人还是受话人常常能感觉到谈话的结束,并且会计划结束话轮。至于什么样的信息能影射结束点是模糊的,能够发出影射信号的主要有上面我们提到的语调、停顿、语义和句法的完结。

对共筑结构的分析证明,句法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第二个部分的结构,而共筑结构的语用效果恰恰补充了词汇语义信息,从而也对话题进行了补充。应该指出,尽管句法结构能够无限地扩展下去,但在一定时刻总是会找到结束点的。

话轮作为对话语篇的一个主要部分,与之密切相关的不仅是其周围的语言因素,还有语言外因素,形态句法规则的活动范围已经超出了话轮的界限,如:

可见,这个对话不是很复杂,只包含两个简单对话统一体,不过我们发现,第二行反应话轮“Нет,это урок.”是第一个对话统一体中结束的话轮结构单位,它的述位结构是一个名词урок,在第三行说话人Венедиктов只使用一个第三格形式кому,对上一个话轮结构单位中的题元述位结构进行提问,而且只用一个第三格充当了第二个对话统一体中的刺激话轮。这个例子能帮助我们解释下列几种情况:第一,我们看到,一个统一的形态句法结构篇幅较长,可分为两个话轮结构单位,由此可以得出话轮结构单位不与句子或句子范畴恒等,因为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形态结构外形。但这并不意味着句子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因为它的结构被口授成话语结构或者交际范畴。不能把上述例句中的第三格кому解释为只是对上一个反应话轮中的名词урок的补充。这个例子也再次证明了,对话的基础是相互交往,因为每一个说话人开始言语输入时,不仅依赖于话题结构,还要取决于整个对话语篇结构。从中可以发现,在对话翻译与理解中,话轮之间在语义、句法方面具有紧密联系。

(二)话轮共筑结构的分类

根据句法结构,我们可以把共筑结构分为两类:一种结构是以某种方式扩展了第一个说话人的话轮,下称扩展型共筑结构(совместное построение расширения);另一种结构是完成第一个说话人在句法或者语义方面还不完整的话轮,下称完成型共筑结构(совместное построение завершения)。所以,这种共筑结构的二分法取决于对话中的第一个说话人是否在结束点完成了自己的话语。不论在哪种情况下,第二个话轮结构单位在句法和语义上都依赖第一个话轮结构。也就是说,无论是扩展结构还是完成结构都不是孤立的话轮结构单位,分析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1.扩展型共筑结构

在扩展型共筑结构中,言语行为的第二个参与者发展了前一个说话人所说的话,形成新的句法单位。俄语中这种现象在句法上的表达方法就是前置词组+句法完整的述位单位。通常附加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前置词短语,如в субботу,в Москве,但也会出现其他的形式。如: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个说话人Д.Орешкин的言语行为“про настроение избирателей”借用了前一个说话人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句法结构,使用这样结构的目的在于补充前者所讲述的内容。我们看到,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是完整的,带有前置词的扩展结构实际上是起到强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看成是几个带有前置词的并列句群,或者是带有省略主语和谓语动词的省略句,如刚才这个例子 ,我 们 可 以 改 写 为 :и вы говорите по настроению избирателей。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并不影响对它的分析。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第三行的结构都是依赖于前一行的结构,这种类型的例句再次证明了语言结构生成的递归性原则:即借助于递归性,第二个说话人能够联结大量的前置结构。我们发现这个例子也揭示了共筑结构的形式特点——即在共筑结构中多是具有节奏的结构,原因在于常常重复使用带有同一个前置词的几个结构。

2.完成型共筑结构

完成型共筑结构与扩展型共筑结构明显不同。在扩展型共筑结构中,第一个语句成分是已结束的句法单位和被结束的话轮结构单位,第二个语句是对第一个语句的扩展或强调,同时补充了新的信息或者创建了新的、更长的句法统一体。而在完成型共筑结构中,第一部分在句法上不是完整的,并且在转换点处没有结束的标记,第一成分可能投射第二成分,也可以是投射整个话轮结构单位。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最简单的完成型共筑结构,如: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说话人Тина Канделаки在语气词же后开始拉长元音э-э,接着是带有持续几秒钟的э-э声的停顿,借此时间试图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这时谈话对方Сергей Бунтман 在对话的第二行插入了他所需要的词продал,第一个说话人Тина Канделаки 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在第三行采纳了他所提出的词。显然,这是典型的完成型共筑结构,但是我们所遇到的完成结构并不总是如此简单。例如:

在这个例子中,其正确的语法结构应该是:чтобы потом отчитаться было чем,有趣的是第三行省略了чем,第一个部分不仅能够投射第二个部分,而且对其有一定制约性。共筑结构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话轮界限模糊不清,出现了交叉现象,使得对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创建一个共筑结构(由一个人开始另一个人结束)。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如:

在分析该对话前,有必要介绍一下其发生的前提条件:话轮1是在记者М.Л.在打算结束话轮时,原本其话轮中的述位单位“не напрягает”被听众Р抢先补充说出,而第二行中的“Не было войны”是记者完成听众Р话轮“лишь бы”的共筑结构,其目的是想要结束话轮。那位听众在第一行中使用бы压缩了可能持续的话轮,并要求使用条件句。插入语я думаю分割了述位单位,但是尽管这样,语法规则在交际角色转换后仍然会起作用。在这个例子中,记者М.Лабковский所使用的结构不仅是话轮句法结构单位,而且还恰当地使用了交际双方共知的词组,即民谣中的一句话。这里лишь бы не было войны是俄罗斯民歌里的一句著名的歌谣。再如:

在这个例子中,第三行的话轮结构最后没有完整的述位单位,后来在第五行说话人用一个词достали来结束句子,而这个词是对话中的受话人在第四行提供的。说话人在重复的同时继续着他的思维,重复的目的是想要结束对话。再如:

在(第二行)说话人语句中的述位шла,而作为主语的война是由受话人(第三行)说出来的。说话人使用这个主语且后来在第四行补充为война и агрессия。从这个例子我们能推出怎样的投射呢?很明显,动词的语法形式已经预示要出现的主语是单数阴性。可以有足够的理由推测出,说话人В.Геращенко没有事先想好主语是война,尽管他后来把主语修改为词组война и агрессия。更为重要的是,агрессия不和动词шла搭配使用,而是和动词происходить使用,所以说话人在说出动词шла时是没有事先设计好主语是哪个词。在词组中使用单数动词某种程度上是更为合乎惯用法的。因此,我们认为,где шла война相对于где шла война и агрессия 来说,是更为成功的话轮结构单位。第三行的война已和前面说话人的话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话轮结构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第四行的война и агрессия是对这个已经完成的话轮结构单位的扩展。

至此,从以上所举的完成结构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在说话人生成一个话轮结构单位后,经常使用受话人提出的构建结构,只是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变体,如例句шла出现了完成结构的扩展形式。这样的分析结果再次强调了对话生成过程中交际双方的相互作用。

三、补充型和完成型共筑结构

上面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共筑结构,其功能可分为补充和完成两类。补充类共筑结构主要是对前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补充。如前面提到的前置词结构是可见的、以线型方式扩展了前面所提到的结构,即简单地扩展前面所使用的语句模式;而完成型共筑结构可再分为两类:从开始我们就注意到的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完成结构,第一部分包括条件语气词бы和чтобы,这部分已经明显地投射出将出现第二部分。在这种类型中常常会出现插入成分,后者往往包含预先约定好的框架,能够实现投射,更确切地说,要求用合适的动词形式。换句话说,插入的成分要求用清楚的形态句法结构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占主导地位。另一种完成型共筑结构的述位单位是单独的,不是合成的。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下的完成结构是在不同层级的句法结构基础上产生的,或在各组成部分之间或在其内部。除此之外,插入成分也会决定完结成分,但是,不如在条件句中那么明显。

可见,共筑结构能够提供关于话轮设计、生成和理解方面的信息。对话生成所使用的结构适用于所有的对话参与者,也就是说,从第一个说话人构建它的时候,就意味着它会被另外一个人扩展或完成。

我们认为,在共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交际的双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见所使用的句法模式的,因此交际双方也能够改变或者影响命题内容和交谈话题。这个分析结果正好符合了Levinson的假说,他认为,“说话人是依赖他的受话人来构建语句的,而恰恰是当他接受了受话人的反应和信号后,按照这些信号在交谈的过程中去构建话轮。”[4]根据Levinson的观点,对话结构的生成是说话人依赖于受话人言语的结果。可见,Levinson更加强调了受话人在对话中的作用。

共筑结构的使用为解释对话的生成提供了有利依据。对话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几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重要的是,共筑结构可以预测,可以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交际者通用的构筑结构模式。此外,在话轮生成的过程中,说话人可以改变句法结构或利用这些结构达到与其他对话参与者的合作。

研究结果证明,交际双方,无论是说话人还是受话人能够感觉到话轮结束。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样的信息标识着话轮结束,不过作为主要的信号,我们已经介绍了几种因素,包括语调、停顿、语义和句法上的完结等。共筑结构的研究证明,句法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结构的第二部分形式,并为它提供了结构框架,而共筑结构的语用效果在于它能够补充和修正词汇信息乃至话题信息。

[1]СM:ВHHOKYPT.Г. О некоторых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х особенностях диалогической реч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C]//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грамматике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M:М,1955.

[2]Изд-во.Флинта.Словарь-справочник.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M:Флинта.речеведение[M].M:Флинта,1998:46-58.

[3]邓军.篇章的逻辑语义分析及其解码[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俄语系,1996:83-84.

[4]LEVINSON.S.Cognition at the heart of human interaction[J].Discourse studies,2006(1):35-38.

[责任编辑 王金茹]

H03

A

1007-5674(2014)06-0071-05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6.014

2014-09-1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交流与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13B304)

郭春燕(1970—),女,吉林农安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话语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共筑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共筑“蓝碳”未来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两岸巾帼齐携手 共筑创业创新梦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老少共筑中国梦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