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过程的正确性源于数学理解的准确性
2014-11-29刘希栋
刘希栋
在解决含x型的问题时,将数学式子两边平方是常见的一个变形,但由于“a=b”与“a2=b2”不等价,因此关注变形前后数学式子的等价性往往都引起师生的关注,但教学实践中发现,如何准确把握其中的等价性,师生在行为方面常常落后于意识方面(宏观层面)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关键在于没有精准弄清这种变形中造成等价性的具体所在(微观层面),而这正是教学应关注之处.本文拟对发生在高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解析,以期对“等价性”教学有所帮助.1 教师的困惑
对于问题“若直线y=x+b与曲线y=1-x2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1,2)
C.[1,2]D.(-1,1)”正确答案B.
文[1]对下面的解法感到困惑:
“直线y=x+b与曲线y=1-x2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方程组y=x+b,
y=1-x2,有两个不同实数解方程x+b=1-x2有两个不同实数解方程2x2+2bx+b2-1=0在[-1,1]内有两个不同的解,令f(x)=2x2+2bx+b2-1,则问题就转化为函数f(x)的图象在[-1,1]内与x轴有两个交点,结合图象知:
Δ=(2b)2-4×2×(b2-1)>;0,
-1<;b2<;1,
f(-1)≥0,
f(1)≥0,-2<;b<;2,
-2<;b<;2,
b∈R,
b∈R,-2<;b<;2,应选A.”
解析 将x+b=1-x2“两边平方”,谁的取值范围会变化?唯有x+b,故上述解题中“方程x+b=1-x2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方程2x2+2bx+b2-1=0在[-1,1]内有两个不同的解”这一步是错的,应该是:
“方程x+b=1-x2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x+b≥0,
2x2+2bx+b2-1=0,有两个不同的解”,即2x2+2bx+b2-1=0在[-b,+∞)内有两个不同的解.
这样可令f(x)=2x2+2bx+b2-1,将问题转化为函数f(x)的图象在[-b,+∞)内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图形知:
Δ=(2b)2-4×2×(b2-1)>;0,
-b2>;-b,
f(-b)≥0,得-2<;b<;2,
b>;0,
b≥1或b≤-1,,故1≤b<;2,选B.
需要说明的是:方程2x2+2bx+b2-1=0,即(x+b)2=1-x2,只要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由于自身隐含1-x2=(x+b)2≥0,其解必都在[-1,1]内,刻意标注“两个实数解都在[-1,1]内”,既会干扰,又是多余.在解题过程中,方程变形的这一步(x+b)2=1-x2不要省去.其次,方程两边平方导致x+b=1-x2与2x2+2bx+b2-1=0不等价,务必注意一定利用x+b≥0这一限制因素.2 学生的不足
文[2]从不同途径,活用解题理论,研究问题(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2题)函数y=x2+1x-1的值域.片断如下:
“拟定计划:
教师:函数与方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否对此提出你的思考?
学生:以前我们经常将分式函数值域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问题,用判别式法解决,本题平方后未知数的次数正好是二次,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实现计划:
学生:y=x2+1x-1等价于y(x-1)=x2+1,
x≠1,
y(x-1)≥1.
第一个式子两边平方整理得(y2-1)x2-2y2x+y2-1=0,若y2-1=0,则x=0,此时,y=-1成立;若y2-1≠0,则Δ≥0,即4y4-4(y2-1)2≥0,得y≤-22或y≥22.检验:当x<;1时,y<;0;当x>;1时,y>;1.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22]∪(1,+∞).
解题回顾与解题感受:
学生:上述求解是将函数转化为方程,但要特别注意变形前后的限制范围,否则问题可能不等价,因此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养成细心谨慎的习惯.”
解析 从“y=x2+1x-1等价于y(x-1)=x2+1,
x≠1,
y(x-1)≥1.”变形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等价变形谨慎有余,这一步变形是去分母,应该是:y=x2+1x-1等价于y(x-1)=x2+1,
x≠1.,注意到x2+1≥1,也就是y=x2+1x-1等价于y(x-1)=x2+1,平方后等价变形为(y2-1)x2-2y2x+y2-1=0,
y(x-1)≥0.
即“存在x满足y2-1=0,
(y2-1)x2-2y2x+y2-1=0,
y(x-1)≥0. 或y2-1≠0,
(y2-1)x2-2y2x+y2-1=0,
y(x-1)≥0.”
前者解得x=0,y=-1;后者为y2-1≠0,
Δ=8y2-4≥0,
y·1+2y2-12(y2-1)≥0或y·1-2y2-12(y2-1)≥0.
注意到y·1-2y2-12(y2-1)=-y1+2y2-1,解得y>;1或y≤-22且y≠-1.
综上可得y的取值范围是(-∞,-22]∪(1,+∞),此即函数的值域.
学生“检验”阶段可以理解为依据原始式子y=x2+1x-1,但显得粗糙不足.
3 滑过的教学
文[3]中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函数值域,引发学生创新,主观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例6解题“过程”留下遗憾,摘录如下:
“例6求函数y=4-x+2x-4的值域.
解:此函数定义域是2≤x≤4,设t=4-x,则x=4-t2(0≤t≤2),
原函数式可化为y=t+4-2t2(0≤t≤2),视为关于t的方程,它等价于(y-t)2=4-2t2,
y-t≥0,
0≤t≤2.①即3t2-2yt+y2-4=0,
y-t≥0,
0≤t≤2.②
设f(t)=3t2-2yt+y2-4,其对称轴为t=y3,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Δ=4y2-12(y2-4)≥0,
0<;y3<;2,
f(0)=y2-4≥0.③或4y2-12(y2-4)≥0,
0<;y3<;2,
f(2)=y2-22y+2≥0.④
解得2≤y≤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解析 上述所求值域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过程错了.错在认为“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③或④”.
实际上,上述不等式组求解的情况是这样的,由③可得2≤y≤6,由④可得0<;y≤6,故③与④的并集是(0,6].
认为本题中对称轴t=y3应该位于区间[0,2]是导致错误产生的原因之一.其实,研究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必须解决好y-t≥0这个问题.这也是本题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值域关键所在.
正确解法 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Δ=48-8y2≥0时先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求出t):
0≤y+12-2y23≤2,
y≥y+12-2y23.⑤或0≤y-12-2y23≤2,
y≥y-12-2y23.⑥
解⑤时,可先解y≥y+12-2y23,进而求得2≤y≤6,
解⑥时,可先解0≤y-12-2y23≤2,进而求得2≤y≤6.
⑤与⑥的并集是[2,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结语 诚如文[2]所言:数学教学是一个既要“结果”,更要“过程”的思维活动,数学解题要从引导学生主动拟定解题方案开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解答”.发现并矫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汪仁林.争鸣·问题225[J].数学通讯,2013(05,下)。
[2]李红春.活用解题理论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4(4)。
[3]蔡永明.在求函数值域的教学中引发学生创新[J].中学数学教学,2001(1).
3 滑过的教学
文[3]中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函数值域,引发学生创新,主观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例6解题“过程”留下遗憾,摘录如下:
“例6求函数y=4-x+2x-4的值域.
解:此函数定义域是2≤x≤4,设t=4-x,则x=4-t2(0≤t≤2),
原函数式可化为y=t+4-2t2(0≤t≤2),视为关于t的方程,它等价于(y-t)2=4-2t2,
y-t≥0,
0≤t≤2.①即3t2-2yt+y2-4=0,
y-t≥0,
0≤t≤2.②
设f(t)=3t2-2yt+y2-4,其对称轴为t=y3,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Δ=4y2-12(y2-4)≥0,
0<;y3<;2,
f(0)=y2-4≥0.③或4y2-12(y2-4)≥0,
0<;y3<;2,
f(2)=y2-22y+2≥0.④
解得2≤y≤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解析 上述所求值域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过程错了.错在认为“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③或④”.
实际上,上述不等式组求解的情况是这样的,由③可得2≤y≤6,由④可得0<;y≤6,故③与④的并集是(0,6].
认为本题中对称轴t=y3应该位于区间[0,2]是导致错误产生的原因之一.其实,研究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必须解决好y-t≥0这个问题.这也是本题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值域关键所在.
正确解法 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Δ=48-8y2≥0时先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求出t):
0≤y+12-2y23≤2,
y≥y+12-2y23.⑤或0≤y-12-2y23≤2,
y≥y-12-2y23.⑥
解⑤时,可先解y≥y+12-2y23,进而求得2≤y≤6,
解⑥时,可先解0≤y-12-2y23≤2,进而求得2≤y≤6.
⑤与⑥的并集是[2,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结语 诚如文[2]所言:数学教学是一个既要“结果”,更要“过程”的思维活动,数学解题要从引导学生主动拟定解题方案开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解答”.发现并矫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汪仁林.争鸣·问题225[J].数学通讯,2013(05,下)。
[2]李红春.活用解题理论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4(4)。
[3]蔡永明.在求函数值域的教学中引发学生创新[J].中学数学教学,2001(1).
3 滑过的教学
文[3]中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函数值域,引发学生创新,主观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例6解题“过程”留下遗憾,摘录如下:
“例6求函数y=4-x+2x-4的值域.
解:此函数定义域是2≤x≤4,设t=4-x,则x=4-t2(0≤t≤2),
原函数式可化为y=t+4-2t2(0≤t≤2),视为关于t的方程,它等价于(y-t)2=4-2t2,
y-t≥0,
0≤t≤2.①即3t2-2yt+y2-4=0,
y-t≥0,
0≤t≤2.②
设f(t)=3t2-2yt+y2-4,其对称轴为t=y3,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Δ=4y2-12(y2-4)≥0,
0<;y3<;2,
f(0)=y2-4≥0.③或4y2-12(y2-4)≥0,
0<;y3<;2,
f(2)=y2-22y+2≥0.④
解得2≤y≤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解析 上述所求值域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过程错了.错在认为“关于t的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③或④”.
实际上,上述不等式组求解的情况是这样的,由③可得2≤y≤6,由④可得0<;y≤6,故③与④的并集是(0,6].
认为本题中对称轴t=y3应该位于区间[0,2]是导致错误产生的原因之一.其实,研究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必须解决好y-t≥0这个问题.这也是本题用“利用方程有解条件法”求值域关键所在.
正确解法 方程②在[0,2]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Δ=48-8y2≥0时先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求出t):
0≤y+12-2y23≤2,
y≥y+12-2y23.⑤或0≤y-12-2y23≤2,
y≥y-12-2y23.⑥
解⑤时,可先解y≥y+12-2y23,进而求得2≤y≤6,
解⑥时,可先解0≤y-12-2y23≤2,进而求得2≤y≤6.
⑤与⑥的并集是[2,6],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6].
结语 诚如文[2]所言:数学教学是一个既要“结果”,更要“过程”的思维活动,数学解题要从引导学生主动拟定解题方案开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解答”.发现并矫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汪仁林.争鸣·问题225[J].数学通讯,2013(05,下)。
[2]李红春.活用解题理论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4(4)。
[3]蔡永明.在求函数值域的教学中引发学生创新[J].中学数学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