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认识、新思考

2014-11-29张署明

浙江经济 2014年22期
关键词:走出去布局浙江

张署明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认识、新思考

张署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省上下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拓市场、稳增长、促转型上积极作为,预期能提前完成对外投资100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00亿美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后五年面临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如何加快布局全球、发展浙江,理清“十三五”浙江“走出去”发展思路至关重要。

正确认识新态势

今后十年将进入对外投资的稳定增长期,开放型经济将面临转型的转折点。2014年可预期全国境外投资存量将超过吸引外资总量,预计5年后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年投资规模,对外投资超越吸引外资将成为新的常态。体现在:一是对外开放从过去30年来以外贸出口和吸引外资为主,转变为后30年的对外投资的异军突起。

二是以投资促贸易,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正在成为现实。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创造的外部需求和市场容量将成为保持浙江外贸出口持续8%-10%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三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合作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拉动作用将日益明显,这种发展态势在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的布局和重点上已经发生了长期性、根本性的影响,中央政府在战略层面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新的开放布局,近期推进设立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加上对非洲、南亚、上合组织等将近1000亿美元的配套金融政策,测算今后5年内将会产生每年2万亿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规模,这对于缓解国内过剩产能、加快国内企业在全球的布局,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加有效率地使用外汇储备,以及应对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下TPP、TTIP的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应当思考,在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浙江省的定位在哪里?对浙江开放型经济今后五年的发展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浙江的企业家和政府有否做好足够的经营上、政策上、人才上的准备?过去出口和外商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后我国、浙江“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工程建设所产生的装备、材料和技术等每年近2万亿人民币规模的巨大需求能否为我所用、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发展的路径和重点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部署。

着眼应对新挑战

当前浙江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已经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的变化:一是从过去以目标市场为导向的布点式投资,向行业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布局性投资转变;二是从过去以应对贸易壁垒,被动跟进型的投资,向占据全球产业高端、掌控资源要素为要的主动、先导型投资转变;三是从小规模、探索性的绿地投资,向大规模兼并收购、与行业全球领先者合作的投资转变;四是从单一的工程承包、成套出口,向工程与投资融合、提供系统集成综合服务转变。这四个转变在近年的发展中已经初露端倪,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准确把握,顺势而为。

同时,需要着眼对外投资合作工作实践中的新挑战:确立问题导向思维是促进变革、推动发展的基本方法。近年来,浙江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较快,但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的规模在全国占比偏低,投资合作领域仍处于行业的中、低端,投资主体国际化经验不足,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层面看,在体制政策和发展环境改善上需要继续调整和努力,改进金融配套支持,解决境外资产及经营业绩无法为国内融资提供担保和抵押问题;加快财税改革和放松外汇管制,解决双重税负、亏损抵免和资金来去自由问题;加强双边投资谈判,解决投资合作项下工作签证和许可问题等。企业层面看,需要加强跨国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团队建设,提升跨国治理和经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妥善处置工会、环境、文化冲突以及风险管控、海外人员、资产合法权益保障的水平。

统筹谋划新思路

综上所述,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是对外投资合作的快速增长期,也是知识经验积累、体制政策完善的调整期,更是浙江开放型经济转型、持续增长动力更替的机遇期。在“十三五”发展思路上,需要适应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起步成长阶段到布局全球、发展浙江的快速发展阶段的转变和调整。

基本思路:立足浙江、布局全球、率先发展。围绕“三个结合”:与国家战略实施、与省内产业升级、与拓市场稳增长的结合,加快“四个布局”:浙江产业和企业在技术研发、加工制造、市场渠道、资源保障在全球的布局,实现境外投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领域行业拓展、质量效益更加明显,对于满足省内资源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做出更大贡献。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行业内领军企业,成为浙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的骨干力量;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海外投资合作平台,成为浙江在海外经济交往、开展合作的战略节点;推进一批能够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框架的重大项目,成为未来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新增长点。

“四个重点”:一是加强主体培育。通过简政放权,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规则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境外投资合作的主体地位。指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强化风险评估管理,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典型宣传、示范推广,鼓励跨国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跨国经营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是加快市场布局。深入研究全省“走出去”的国别地区分布现状,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在海外有序布局。重点推进:鼓励优势行业企业在目标市场投资,优化制造产地分布,消化省内过剩产能;鼓励工程和机电装备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企业在高端制造业和研发集聚地设立境外研发机构,促进省内制造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鼓励农林和矿产、能源企业在资源富集地区,稳妥推进境外的农业开发和资源、能源的合作开发,扩大国际资源能源的保障,

三是拓展行业领域。统筹浙江产业发展规划和商务部发布的国别地区指引,研究指导浙江产业领域在跨国经营上的拓展。重点围绕“两反一保”涉案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鼓励文化影视以及商贸流通、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率先在海外布局。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发展海外机构,鼓励符合条件境外上市、发行债券,国际融资业务能够破冰先行。

四是优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合作统计分析、绩效评估和定期通报机制。加强境外投资协会、承包工程商会的建设,鼓励定期发布境外投资发展报告或调研,表达自身利益诉求。鼓励各类中介机构开展国际投资合作业务。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税务环境。积极探索境外资产和股权等抵押融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境外股权投资基金。强化海外风险预警和人员、资产合法权益保障。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合作处处长

猜你喜欢

走出去布局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浙江医改三部曲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