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实质性的转型和改革

2014-11-29刘亭

浙江经济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实质性纲要常态

刘亭

推进实质性的转型和改革

刘亭

最近,参加了一些关于“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讨论,总的一个想法,是我们的研究必须紧紧扣住“十三五”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也是规划前期研究的根本性起点。

每个五年,都会有一些重要的阶段性变化,而有些变化则需要更长的一个时期来把握,譬如“新常态”。记得“十二五”的时候,作为沿海相对比较发达的省市,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对此都已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因此还是比较强调转型发展的。好比如何概括上海市规划纲要的精髓,俞正声书记就交代了八个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家也可以再翻一翻我们省里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或者说主旋律就是“转型发展”,而且进一步展开细化为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

为了体现这一主线,我们的规划纲要突出了“一平四高”的目标取向。“一平”是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速为8%左右。这在当时全国的所有省市区中,是属于最低的一个“价位”。不追求GDP增速的“高”,那我们追求什么样“高”呢?那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服务业、城市化和科教投入的增速,要高于“十一五”的实绩。而这些指标,恰恰触及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三大产业结构、人口社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等重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了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

这在当时,从全国来说已经是比较超前的了。现在即将进入“十三五”,从全国而言转型发展的条件也比较成熟了。正像习总书记所说,是进入了“新常态”,确实可以把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真正提到实质性推进的工作日程上来了,已经是真正要干、要一心干成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国进入了习李新政;因为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深改的号角;因为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要走上依法治国的轨道;同时,还因为大力度反腐,使得我们有可能做到政令统一、心无旁骛,把真正要干的事情干成它。腐败盛行会导致普遍的人格分裂,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其结果必然是空谈误国、一事无成。所以,我们现在寄希望于“十三五”,随着习李新政,随着全深改《决定》,随着依法治国《决定》,随着大力度反腐,我们国家的发展,能够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能不能抓住新常态的新机遇,干好转型发展的这件“天大的事情”,我以为是最最重要的。新常态的概念,历来不仅仅是个速度问题。经济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滑落到六到七的中速增长,这不是新常态的要害。对我国来说,主要是如何在经济增长保持中速的前提下,利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启动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的实质性转型和改革。我们的“十三五”前期研究,无论是新型城市化,还是社会发展,包括政府治理和生态建设,都要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和指导思想下来深化。

好比说我们之前的35年,最主要都是关注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速增长,GDP挂帅。而现在,你就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了。你再不关注社会的话,经济所取得的成果,不是为社会和谐创造条件,反而是在为撕裂社会积累风险:贫富差别越来越大,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尖锐到一定的程度,社会失衡就会转化为社会断裂,然后就要扯旗造反、社会动荡。这次全深改确立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管理”的提法,也悄悄地调整为“社会治理”。

另外,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原来我们在城乡两元结构背景下各自孤立地发展,慢慢地我们现在要切实推进一体化发展了;原来我们更多地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现在则要更多地强调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了,这些都体现了转型和变革。原来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布朗运动,高度离散的分子。现在强调城市群经济,是调整优化结构。同样还是碳原子,但是从石墨变成了金刚石,因为它组成的结构不同了。总的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十三五”时期要从规律的层面上深刻把握“新常态”的必然性,推进实质性的转型和改革。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实质性纲要常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