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是浙江转型发展的战略途径
2014-11-29陈畴镛
陈畴镛
四化同步是浙江转型发展的战略途径
陈畴镛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四化同步”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浙江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的关键途径。
内在机理和相互关系
“四化同步”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通过把工业化的速度、信息化的程度、城镇化的质量和农业现代化的效率统筹协调起来,从而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任两化之间的关系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而这两两之间六对关系中又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最为关键。可以图1表示。
图1 四化同步发展的相互关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一方面,工业革命不仅催生了信息技术的萌芽,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积累和市场环境,工业化发展也会刺激各产业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服务的需求,从而支撑整个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显著提升了传统工业水平,并衍生出大量新兴业态,推动工业化深入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一方面,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工业化实现劳动力和资本在地域空间的聚集,为城镇化带来税收、资本、就业岗位和物质文化产品,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城镇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和载体,城镇化带来人口集聚,为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和商品交易等创造平台和市场,拉动工业化的需求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促进农业生产向多样化、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但仅仅依靠城镇化,忽视农业现代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容易导致农业萎缩和引发“城市病”。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工业化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促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集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生产资料,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逐渐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成为工业化的劳动力支撑,同时农业现代化可为工业化提供粮食等丰富的原材料支撑,支撑工业化发展。
信息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信息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资源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是信息化的空间载体,能够为信息化创造市场需求,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促进。信息化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实现生产预警和应急视频指挥,改造传统农业管理方式,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信息化需求,推动信息化在农业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重点
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粘合剂和助推器。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对加快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了明确意见。“十三五”时期,一是要以浙江具有比较优势的互联网新兴服务业为龙头,融合带动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加快推进浙江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三是以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支持农业生产动态监测等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着力促进信息消费。信息消费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浙江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达,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优越,信息消费发展迅猛。2014年上半年,浙江信息消费规模已达到1475亿元,同比增长23%,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9个百分点,信息消费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十三五”时期,一是要完善信息消费基础条件,落实国家“宽带中国”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应用,促进三网融合推广,进一步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光纤到户覆盖,提高全省光纤宽带用户普及率。二是加快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移动购物、网络视频、社交网络、数字电视、手机阅读等信息服务,促进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的普及,推动居民信息消费产品升级换代。三是增强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把握新型信息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支持开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云终端等未来型信息消费产品。启动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扩大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产品、云终端等信息消费新热点。
加快都市区(城市群)建设。浙江当前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城市群)经济转型的特征十分明显,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个都市区的空间形态越来越清晰,因此,“十三五”时期加快都市区(城市群)建设在推动浙江四化同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是要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集聚发展,强化其在金融、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跨区域服务水平,提升产业层级和集聚辐射能力。二是实现产业分工合作协同,要推进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在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外围地区逐步建成一批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都市区农业,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各具特色的横向分工。三是推动设施建设的网络一体化,要将人口、产业、城镇和交通统筹规划,加快构筑交通流量较大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带动沿线中小城市开发,形成若干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集聚区域,提升都市区交通便捷化水平。四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医保联网结算、环保执法、通信合作、公交一体化等民生服务做起,推动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围地区延伸。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四化同步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一是要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运行效率为目标,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在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建设、产业发展模式、服务应用商业化模式和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将浙江打造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和示范区。二是应用驱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三是产城联动促进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生活服务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构建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建管并重创新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促进体制机制的动力与市场主体的活力相结合。
大力发展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近年来浙江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是推进信息化和扩大消费的新动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业、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与出路。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将是“十三五”时期浙江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方涉农电商平台,积极培育专业化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商创业带头人。二是促进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拓展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稳步开展“特色馆”、产业带建设,积极引导品牌浙货开设旗舰店,加快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培育。三是加快完善城乡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加快推进县、市商品配送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布局和建设,不断拓展村级服务点的服务功能,为农村消费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四是努力搭建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各县(市、区)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乡镇电商孵化基地和创业园。
图/金川
作者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本报告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浙江四化同步发展动态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14YSXK02Z)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