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4-11-28孙超臧英杰孙婧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沈阳市

孙超 臧英杰 孙婧文

摘 要:调整沈阳市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沈阳市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SWOT;生产性服务业;沈阳市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66-03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企业战略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规划工具,在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的制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WOT 分析是战略决策的基础,很明显,战略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内部因素)和“可能做的”(即发展的机遇和威胁,外部因素)之间的有机组合。本文依据SWOT分析法,对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及对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

(一)产业基础雄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沈阳市自“一五”期间就是我国开始重点建设的最早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及辅助设施良好,作为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经济辐射范围较广。近年来,沈阳市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大力实施制造业等产业的“东搬西建”战略,将传统的工业集中区域整体向西迁移,在东部工业区搬迁后的地块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较大的空间。

(二)交通运输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交通极为便利。航空方面,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铁路方面,动车组、高铁一应俱全;公路方面,形成了国内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还有连接沈大、京哈等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辽宁省内的所有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联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多条国道擦城而过。航运方面,“五点一线”战略使得高速公路与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丹东港紧密相连。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高速、高铁、高飞时代扑面而来。这种便利的地缘优势,为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使沈阳直接对接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京津唐工业基地。

(三)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沈阳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 242.2亿元,同比增长13.2%,占GDP的比重为44.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2%,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2012年,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46.5%,占GDP的20.4%,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沈阳市开始谋划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及中部五个地区进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布局,依托上述“五大空间”和重点工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诸如铁西宝马新城、大东区汽车城等产业规模大、集中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园区,意在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明确了14个区、县(市)、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沈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不断增多。2013年5月,沈阳国际软件园就聚集了260家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其中有21家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入园企业总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沈阳市铁西金谷正在基于物联网打造开放式的物流协同作业平台,通过企业间物流信息共享,降低沈阳企业物流成本,可整合的物流车辆占全市货运车辆总量的一半以上。

(四)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制造业产业集群价值链向生产性服务延伸

沈阳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仅2012年上半年,全市31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519.6亿元,同比增长28.7%;上缴税金总额81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7亿元,同比增长40%。太原街都市商贸中心主营业收入达397亿元,中街商贸文化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248.9亿元,居沈阳服务业集聚区收入排名的前两位。通过几年间的搬迁置换改造,铁西钢材物流集聚区物流骨干企业正显示出后劲。沈阳金廊已申请列入国家级示范中央商务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选址开发区并启动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财富中心A座、环球国际大厦二期、东北世贸广场等建设项目正在有序进行。浑南动漫产业基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已入驻原创动画制作、虚拟仿真开发及动漫衍生品开发运营企业34家。一些条件较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正逐步走出过去那种只埋头搞加工制造的误区,着手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研发、信息咨询和中间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完善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五)研发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沈阳市人力资源比较丰富,汇聚了大批人才创新创业。沈阳市是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科技开发和人力培养的配套基础设施,技术资源根基深厚。沈阳市从2007年开始就积极搭建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即产学研对接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平台,运行7年来,效果十分明显。沈阳市教育资源丰富。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排在辽宁省首位。人才资源优势远在其他城市之上,良好的教育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二、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劣势

(一)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模式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这一状况虽有改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足。表现在生产服务业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粗放经营;服务企业自我封闭,不愿参与分工、协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导致生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程度难以提高、创新不够,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制度创新滞后,加大了服务业发展的难度。endprint

(二)服务业总体规模与结构水平相对较低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现有能力主要是满足本地区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服务业规模化程度低,总体水平不高,结构也不尽合理。虽然近几年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同全国经济发达省市地区相比,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显得相对滞后,与工业化进程不同步。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远低于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也不平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我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市提供支撑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周边工业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其形成的竞争压力加大。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程度制约,目前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聚集程度较低,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与有效支撑,致使大量生产性服务不得不在企业“内置”。

(四)行业趋同现象严重,同质化现象较普遍,生产性服务业分布相对分散

多数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低。大多数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对研发和技术服务、营销和广告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需求相对较少。企业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很低,企业治理结构落后、人才缺乏,企业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多数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低,最终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融合。虽然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一定的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群化趋势,但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分布仍显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聚集程度较低,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功能。

三、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会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调整,将为沈阳市发展服务业提供难得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诸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对此,辽宁省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沈阳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政策扶持。沈阳市也出台了《沈阳市服务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加紧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这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按照《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沈阳市将建设和平金融街、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沈海综合物流园区、浑河商务城物流会展集聚区、沈北综合物流园区(沈北专业市场集群)、沈阳经济区物流港、北一路钢材物流产业带、金山物流产业集聚区、法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沈阳国际软件园、泗水科技城、铁西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中心、农业科技生态集聚区等14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施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这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四大发展功能区的建设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依据调整后的各区、县(市)行政区划、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遵循业态发展规律,规划确定了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棋盘山开发区为服务业发展主导区,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全面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和水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铁西区、大东区、东陵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导区,重点为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格局。于洪区、苏家屯区为服务业发展提升区,重点承接城区服务业外延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为服务业发展拓展区,通过强化县域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向县城转移和延伸,构建县城服务中心。重点围绕新城开发、“三农”发展和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消费性和公益性服务业,建立县城—中心乡镇—自然村三级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体系以及涉农科技服务体系。四大发展功能区的建设,形成了分层次推进和错位发展格局,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沈阳市发展服务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迫切需要沈阳——这个东北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这为沈阳市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沈阳市义不容辞,理应、也有理由承担起这个责任。如此,沈阳市应发挥像上海市对于长三角、广州市、深圳市对珠三角、北京市、天津市对于环渤海经济区那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成为现实。

(五)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将为沈阳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强大活力

未来几年,沈阳市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这个时期,产业间融合度的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中两端环节上。一方面制造企业将更多地融入服务业成分,部分呈现出向服务业企业转型趋势;另一方面,对科技研发、产品设计、试验检测、物流服务、职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明显增加,新兴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服务业发展活力将不断增强。

(六)沈阳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空间的扩大,为沈阳市发展服务业提供强大支撑endprint

沈阳市经济已连续保持10年高速增长,人均实现GDP达到8 000多美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沈阳市将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发展空间得到了优化,基本形成了“南高、西重、东汽、北农、中服”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城区范围逐步扩大,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心城区周边产业集聚区集中,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保障。尤其是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举办,带动一大批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投入运营,这为沈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四、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威胁

(一)装备制造业聚集对其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力加大,竞争者进入威胁加大。

目前,周边省市也将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商贸业、汽车产业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这必然会抢夺沈阳市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和人才资源,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方面,这对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国内城市间新一轮竞争加剧,尤其是发达城市在抢占服务业发展制高点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推进新兴服务业领域发展过程中,沈阳市与同等类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呈必然之势。

(二)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新的难度

随着市场对外放开力度的加大,东部沿海省市参与国际分工的力度越来越强。追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演变得越来越激烈。沿海省市由于区位优势明显,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对沈阳市发展服务业在吸收外资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

(三)沈阳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竞争优势凸显

沈阳经济区内周边城市具有土地、人力等发展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新兴市场和部分传统领域,其他城市竞争优势显现,将会与沈阳市形成竞争局面。加之,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不足,相关企业对现代服务业的作用认识不够,发展观念落后,极易导致沈阳市在竞争中被其他城市占得先机。此外,沈阳市的自然条件也受到限制。不具有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与省内的大连市相比,沈阳市处于劣势地位,所受威胁较大。大连市具有港口,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起来的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连续多年交易量都在500万吨以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是辽宁省唯一的期货交易市场,期货成交量及成交额连年增长。这些方面是沈阳市发展服务业的弱势所在。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不相匹配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纷纷制定“退二进三”的转型升级战略,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而沈阳市目前还鲜有此方面的对策。一方面,产业转移的是一些落后制造业,会使产业集群落入路径依赖式发展陷阱,无法增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抑制更有前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周边地区为争取有利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这显然与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不相称。

综合以上分析,尽管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形势,但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完全可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 刘颖,冯艳丽.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模式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3-325.

[3] 程佳韫.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SWOT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13.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沈阳市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