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

2014-11-28邢宁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村

邢宁

摘要:从目前农村土地与水源的污染情况入手,指出了化肥和农药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探讨了具体的污染治理措施,以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达到保护农村环境、降低农村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非点源污染;有效治理

1引言

经过了解发现,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村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但是农村土地和水源的污染也在逐年加剧,如果再不对农村土地和水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农村的整个生态环境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从目前农村土地和水源污染来看,非点源污染成为了主要污染类型,要想有效解决农村非点源污染,就要对非点源污染的概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形成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从污染源和农田径流这两方面入手,有效治理农村非点源污染,以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2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形成

非点源污染是与点源污染相对而言的,自20世纪 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趋势,而农业非点源污染又是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强、影响因子复杂,分布范围广、形成过程复杂、机理模糊,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生态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用量不断增加,加上使用技术上的不合理,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农业非点源污染来源于非特定的、分散的地区,与土壤的侵蚀程度、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农业耕作方式、地质地貌、区域降水过程等密切相关。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生态工程措施可以通过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和物质流动途径来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减少潜在运移的污染物数量,在运移途径中通过滞留径流、增加流动时间等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物质循环的有效方法,进而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径流运移等方面控制污染。生态工程措施作为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物质循环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较为实用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法。目前来看,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较多

从农村目前非点源污染来看,造成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较多,有些污染物为农药、化肥等化学污染物,有些污染物为生物酶等。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大,要想实现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就要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污染物较多的问题。

2.2非点源污染形成原因较复杂

目前农村非点源污染并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农药和化肥及生物酶积累而形成的,形成原因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由此造成了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应对农村非点源污染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足够的了解,认识到农村非点源污染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3非点源污染的范围通常较大

从目前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区域来看,农村非点源污染的范围通常较大,非点源污染已经不是某个地点的污染,而是大面积区域的污染。所以,要认识到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的紧迫性,应认真分析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实际状况,做好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工作。

3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应做好污染源的控制

经过对农村非点源污染了解后发现,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应从污染的源头入手,重点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工作。结合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现状,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重点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工作。

3.1农田生态系统措施

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结合农田生态系统构建,制定具体的生态系统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农田生态系统构建中引入非点源污染治理理念。在目前农田基本建设中,生态系统构建成为了农田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保证生态系统的有效构建,应在农田生态系统构建中引入非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注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保证非点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农田生态系统构建要求。

(2)在农田生态系统构建中增加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考虑到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应在农田生态系统构建中增加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例如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利用生物方法治理非点源污染,达到降低农村非点源污染危害的目的。所以,在农田生态系统构建中增加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将非点源污染与农田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考虑。在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过程中,非点源污染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应结合在一起,从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实际出发,将污染治理措施融入农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非点源污染治理需要。

3.2 生态农业建设

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建设来看,生态农业建设成为了农村农田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这一分析,应将非点源污染治理融入到生态农业建设中,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注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从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来看,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分析其污染原因和污染物,并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在一起,起到综合多种有利因素提高污染治理的目的,保证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2)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予以避免。由于农村非点源污染成因较复杂,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为了达到提高生态农业建设质量,有效治理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应正确分析非点源污染成因,做到从原因出发,规避非点源污染危险。

(3)从非点源污染治理的角度出发,做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非点源污染治理既是单独的一项工作,又对生态农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要认识到非点源污染治理的作用,积极做好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满足生态农业建设需要。endprint

4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应做好农田径流治理工作

从上述分析可知,除了要做好污染源的控制之外,还要结合农田基本建设现状,从农田径流治理的角度出发,做好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增加植被过滤带

考虑到目前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成因主要为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在非点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结合在一起,通过增加植被过滤带的方式实现对农药和化肥的过滤,减少农村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在增加植被过滤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农田建设需求,增加植被过滤带的数量,通过建设多层植被过滤带,达到降低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目的,使农村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满足非点源污染治理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应对农田基本建设中的非点源污染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植被过滤带建设与农田基本建设结合在一起考虑,满足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需要。

4.2在农田建设中有效构建湿地系统

除了增加植被过滤带之外,在农田建设中应有效构建湿地系统,通过完整的湿地循环系统实现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保证非点源污染中的污染物能够通过湿地系统得到过滤和净化,减少土壤和水源中非点源污染物的残留。目前来看,湿地系统的构建对解决非点源污染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农田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应认识到农田建设中构建湿地系统的重要性,应将湿地系统构建作为解决农村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方式和办法,既保证农田建设的整体质量,又能够达到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目的,使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效果。

4.3在农田建设中构建多水塘系统

通过了解发现,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都集聚在土地或者水塘中,要想达到降低非点源污染,提高非点源污染治理效果的目的,我们就要利用农田建设的契机构建多水塘系统,将集聚在土地和水塘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并利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实现对非点源污染物的治理,达到有效缓解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农田建设中,我们要积极构建多水塘系统,在多水塘系统中加入生物分解物,实现对非点源污染物的降解和治理,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效果。

5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农业生产中,农村非点源污染是困扰和影响农村经济和环境的重要因素。为此,应从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入手,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并从污染源治理和农村径流治理等两方面出发,提高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满足农村环境保护需求,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丹丹.大庆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2] 黄秋婵,韦友欢,韦方立,等.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 李杨.黄栗树水库污染治理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2).

[4] 刘培云.尾矿库水环境处理与应急措施研究[J].河南科学,2011(8).

[5] 王天培.国内外遥感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

[6] 马晋,彭海琴,王凡,等.农村地区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