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2014-11-28陈伟,陈波,陈雪雨

世纪桥 2014年4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六盘水

陈伟,陈波,陈雪雨

摘要:工业遗产旅游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促进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保护工业遗产和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利用当地工业遗产资源可开发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这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跨越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型城市;六盘水

一、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工业遗产旅游,就其含义而言,与我国历史文化及文物古迹的旅游观光相当。其概念的理论来源与工业考古学密切相关。[1](P.164-169)“工业考古学”强调对近250年来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物质性的工业遗迹、遗物的记录和保护,工业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工业遗产”意识,也促进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并随之出现了以博物馆形式,保护了大量的工业文物,满足并吸引了部分具有特殊兴趣的人们的旅行和观光,从而使工业遗产旅游得到了最初的发展。

我国的工业遗产资源丰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在过去,人们通常只对具有悠久历史的物件、建筑等当作文物和遗产并加以保护,把当前已刚被淘汰、被废弃工厂等当作类似废旧物和垃圾来处理,甚至将其进行破坏、毁弃。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特别是在部分大城市,人们为了寻求商业利益,忽视了对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遗址的保护,国家在工业遗产的拆与保、弃与用之间出现了碰撞,更谈不上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了。

近年来,有少部分的工业遗产被纳入法律保护,各省、市也纷纷启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和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的筹备工作,但在绝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还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全新认识。总体来说,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开发力度不够。在现代工业不断面临着技术升级更新,现代化和时代化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带有抢救性意义。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正是保护工业遗产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工业遗产以及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也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健康更合理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与和谐共存,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的良好转型,真正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和顺应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探析六盘水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价值

贵州六盘水市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2],在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当时片面强调备战需要,实行“山、散、洞”的原则,使六盘水不少“三线”企业建在深山峡谷,断层、溶洞及滑坡带上。随着现代化发展,当前,资源型城市六盘水面临着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与凉都品牌相结合的工业遗产特色旅游成为当地的有益选择。

(一)社会价值

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六盘水市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满足六盘水市当地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为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六盘水市从“三线建设”时期到今天的社会变革与进步,见证了六盘水市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几代人的创业历程在此沉淀为弥足珍贵的记忆。对此,我们既要持有一个尊重、保护、改造、更新、再利用的态度,更应怀着崇敬和珍惜之情将它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二)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六盘水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大力开发,首先,能扩大六盘水市民的就业面,提高全市整体就业率;其次,能有效推动六盘水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比例中的合理调整;最后,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线的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还可以帮助六盘水市实现经济结构的良好转型,使得产业结构不再单一,促进地方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文化价值

六盘水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好工业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发掘出关于六盘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如今的六盘水市不再像以往的现代化都市那样出现历史空白。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是对六盘水文化的一种肯定,这也是六盘水这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新兴旅游城市的重要“吸金石”。

三、探析六盘水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一)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市的形成与发展密不可分,在1966年趁“三线建设”的东风发展起来的水城钢铁集团不失为我们探析的典范。水钢作为贵州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既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态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而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发展生态钢铁工业是不错的选择。钢铁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钢铁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正确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通过此模式的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主题博物馆模式

主题博物馆模式以德国鲁尔区“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最为典型,可以以此为鉴。[3](P.57-65)六盘水市水城老鹰山、六枝老煤矿、水钢等地可以将以往遗弃的老建筑、老矿区改造建成一个大型的露天博物馆。可以通过遗产实体与工业文化的整体保护建立“工业博物馆”和通过实体改造与功能置换建立其它主题的博物馆两种模式,这两种博物馆类型分别属于“整体保护”和“保护与再生”的模式。如德国措伦煤矿露天博物馆采取的就是“整体保护”策略,即基本上保留了原厂区的所有建筑、环境和景观,将旧厂房重新装修用于展示工业流程,并利用废弃的火车和铁轨改造成园区的游览工具。又如,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三线建设”的中心地域,六盘水市钟山区依托1965年三线建设指挥部的办公楼,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以留住历史记忆、号召人们弘扬“三线精神”。

(三)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尝试建成一批能够反映企业精神、展示企业生产工序等的博物馆或在工业遗址上建造休闲娱乐设施,改建成工业遗址景观公园。在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同时,大力推动六盘水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促进六盘水产业的良好转型。例如水城钢铁可实现对其焦化、料场、炼钢、炼铁、线材车间等生产工序的观光。同时还可整合区域内其他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传统旅游资源形成各种旅游线路,新型资源与传统资源共同作为旅游吸引物,创造更多效益。

四、结语

工业遗产本身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景观价值,值得人类去保护和再利用,因此,树立工业遗产意识、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刻不容缓,推动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迫在眉睫。像六盘水这样的资源型城市,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作用,发挥工业遗产的优势,合理规划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前进,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柏春,李成智.技术的人类学、民俗学与工业考古 学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许南海.“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市的形成[J].科教文 汇,2013,(2).

[3]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 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六盘水
诗书画苑
新时期克拉玛依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