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教学改进*
2014-11-28孙黎颖张国华
文 孙黎颖 张国华
一、案例背景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中英两国高中化学的常规定性实验。学生实验均为硫代硫酸钠溶液和酸反应,得出实验结论“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中英的实验教学却各有侧重(见表1)。
表1 实验的各种对比
我国教材中的实验案例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原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感官化,缺少定量分析,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英国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沪科版类似,不仅记录数据,还根据数据绘制图形,教学更注重过程和理性的数据分析。英国的常规实验采用了锥形瓶和量筒,污染较大。英国的微型实验主要仪器是井穴板和胶头滴管。井穴板微型实验试剂用量少,污染小,5 组现象一同呈现。但1个井穴要加入50 滴溶液,操作烦琐,误差较大。
根据上述几个实验版本,笔者以英国微型实验方案为蓝本,将胶头滴管改为微型注射器,这样精确度更高。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
图1 井穴板和画X 的白纸
(1)画X。用HB 或2H 铅笔在白纸上轻轻地画一排X,共5 个。
(2)配制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一个井穴的体积约为0.8 mL。用1 mL 微型注射器在1 至5 号井穴中分别注入0.10,0.20,0.30,0.40 和0.50 mL 的0.2 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再向1 至5 号井穴中分别注入0.40,0.30,0.20,0.10 和0.00 mL 的蒸馏水。
(3)计时。向1 号井穴中注入0.2 mL 的2 mol/L 盐酸,并立即用秒表计时。俯视X,X 一消失就停止计时。
(4)记录数据。
(5)重复(2)至(4)步操作,完成2 至5 号井穴的实验。
主要反应物微粒经历了离子、胶体、悬浊物和沉淀的变化过程,所以比较容易观察到可辨认点X 消失。二氧化硫的气泡不明显,不作为反应标志。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r=△c/△t。X 消失代表硫的浑浊程度相同,即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相同。X 消失时间的倒数1/△t 可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二、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实验课既吸收了英国实验教学注重数据处理的特色,又体现了我国理科教学严谨的优点。教学时间为60 分钟。
1.以碘时钟经典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三个高型烧杯盛有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A 溶液,教师向烧杯中同时倒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双氧水。无色的A 溶液分别突然变为黑棕色,有快有慢。神奇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配制溶液A 的方法:取0.2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mL沸水中,搅拌后再稀释到800 mL。取30 mL 醋酸,4.1 g醋酸钠,40 g碘化钾,15 g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加入溶液中,再加水到1 L。
三个高型烧杯分别倒入200 mL 溶液A。双氧水的体积均为200 mL,浓度分别为15%,7.5%和3.8%。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醋酸和醋酸钠发挥了缓冲溶液的作用。
2.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选择合适的变量是定量探究的基础。教师用通俗浅显的例子介绍变量知识:孙老师饭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身高却不变。身高是常量,饭量是自变量,体重是因变量。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些概念。盐酸和硫代硫酸钠都可以是常量,但这次探究指定盐酸为常量,硫代硫酸钠是自变量,X 消失的时间是因变量。理论指导实践,学生设计实验的困难就迎刃而解。学生设计5组实验。盐酸是常量,体积固定为0.2 mL。为了确保盐酸的浓度不变,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固定为0.5 mL,每组的浓度不同。交代清楚变量的类型,有利于学生设计探究。
3.选取适合的图形,延伸基础化学知识
这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多样,可以用平均偏差法,可以绘制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还可以绘制浓度和时间倒数的关系图。之所以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是因为教学中想引入反应级数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n 次方成正比。根据n 的数值,反应可以分为0 级反应、1 级反应、2 级反应等。n=0,n=1,n=2 时,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即时间的倒数的关系如图2 所示[5]。采用这种方法绘图,不仅能清晰地分辨反应级数,而且巧妙地结合了大学的化学知识。这个反应中,硫代硫酸钠属于1级反应。如果用浓度和时间的关系绘图,n=1 和n=2 时,图形均为曲线,学生不具备分析这种图形的能力。
图2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级数的关系
4.重视后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体验,还要从体验中分析事物的本质,掌握认识科学世界的方法。实验操作后,整理记录现象,处理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论等环节,可以概括为后实验过程。后实验过程是实验操作过程的延伸。后实验过程用文字、计算、绘图等方法总结实践,把实践上升为理论。
英国的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后实验过程,侧重分析数据,定性实验定量分析。这个实验用计算、绘图等手段翻译(interpret)实验数据,根据图形直接理性地分析实验结论。英国的后实验过程方法多样,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计算消除实验误差。这个实验画了5 个X,每个X 的颜色深浅可能略有不同,通过数据处理可以消除颜色差异造成的误差(见表2)[6]。所以,实验时并不需要绘制颜色深浅一模一样的X。
表2 两个颜色略有差异的X 做第一组实验的数据
(2)细化绘图要求。参考《英国剑桥国际考试中心A-level 化学考试大纲》[7]要求,学生绘图要标明x 轴、y 轴的方向、单位和名称,取合适的坐标单位,描出的点的面积占坐标纸面积的一半。描点成线,如果是直线,点要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果是曲线,曲线必须圆滑,没有明显的节和拐点。只有实验操作精确,才能绘出正确的图形,分辨图形是直线还是曲线。学生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选取合适的坐标原点消除误差。左边的原点是(0.04,0)。0.04 是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最小浓度。实验数据是经验值,而不是标准值。0.04 为X 轴的坐标原点,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见表3,绘图如图3 所示。如果将y 轴坐标向左平移0.04 个单位,以(0,0)为原点描线,点距离直线较远,说明这样作图误差较大。
表3 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
图3 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三、课堂实录
1.碘时钟经典演示实验引入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化学实验吗?
学生:喜欢。
教师:现在,我给大家露一手。讲台上三个高型烧杯中有A 溶液,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现在,向高型烧杯中倒入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双氧水。请观察并描述主要现象。
学生:烧杯中的溶液突然变为黑棕色,有快有慢。
教师:物理中用什么量定义“有快有慢”?
学生:物理中用“速度”表示快慢,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教师:那把这个概念迁移到化学中,就是速率。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学生: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教师板书R=△n/△t)
教师:相同溶液,物质的量相同,但溶液的体积有大有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教师在板书中增加△v,变为R=△n/△v △t)
教师:△n/△v 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概念?
学生:物质的量浓度c。
教师: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就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即r=△c/△t。
教师:请假设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学生: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请举手。今天我们就定量探究反应物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2.实验设计
(1)引入
教师:现在,我们以这个反应为例进行探究。我把两种无色溶液硫代硫酸钠和盐酸倒入锥形瓶中混合。锥形瓶的后侧衬一张画X 的白纸。大家现在可以看见八叉吗?
学生:可以。
教师(片刻后):现在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X 消失,锥形瓶中有淡黄色的悬浊物。
教师:请大家扇闻瓶口的气体。
学生: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2O3+2HCl →S ↓+SO2↑+2NaCl+H2O)
教师:用什么现象作为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标志?
学生:X 消失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不用二氧化硫气体作为标志?
学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泡。
教师:X 消失说明硫的浑浊程度△c 相同,也就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相同。X 消失时间的倒数1/△t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变量知识介绍
教师:现在我介绍一些设计实验的知识。孙老师饭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身高却不变。这三个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常量就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就是发生变化的量。
学生:身高是常量,饭量和体重是变量。
教师: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就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就是因为其他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学生:饭量是自变量,体重是因变量。
教师:这个反应,盐酸和硫代硫酸钠都可以是常量,但这次探究我们以盐酸为常量。那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哪个?
学生:硫代硫酸钠是自变量,X 消失的时间是因变量。
3.实验操作
(1)实验操作过程介绍
学生阅读英文的实验操作过程,小组讨论,并翻译。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理解不当之处,提示实验的技巧。
(2)动手实验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时间约2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实验。
4.实验数据处理
(1)数据计算
教师:请计算稀释后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这个实验忽略了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学生计算稀释后硫代硫酸钠的浓度。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时间的倒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时间的倒数代表了什么?
学生:化学反应速率。
(2)画图并分析结论
教师讲述绘图要求。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绘图。
教师展示学生的绘图,表扬取得进步的学生。
教师:为什么没有以(0,0)为原点绘图?可将y轴坐标向左平移0.04 个单位,尝试以(0,0)为原点描线。
学生:以(0,0)为原点描线,点距离直线较远,说明这样作图误差较大。
教师:实验数据是经验值,而不是标准值。所以选择第一组浓度0.04 为X 轴的坐标原点,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教师:请从图形分析实验结论。
学生: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那与你实验前的假设一致吗?
学生:一致。
教师: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设不一致,那就要重新假设,重新设计实验。
5.实验后问题
教师:井穴板是微型实验仪器,它与传统的烧杯、锥形瓶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用井穴板实验需要的试剂量少,污染少,而且五组实验可以一起呈现。
学生:属于一级反应。
6.课堂总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实验课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总结本节实验课的科学方法(见表4)。
表4 科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师:英国化学实验考试中经常出现变量控制实验。下节课学生选择实验案例,独立实践探究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方案一,硫代硫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盐酸为自变量。方案二,双氧水和碘化钾的碘时钟实验。
四、教学反思和启示
1.科学方法的暗线贯穿实验教学
科学方法是探究自然科学的基石。科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结论-对比结论和假设。“假设”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对比结论和假设”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前后呼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规律。
2.实验设计有效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
“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的量有关”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误区。反思时,教师认为教学中的强势辩驳有不妥之处,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下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做了弥补,让学生以碘时钟实验为例设计方案,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实验事实彻底消除了学生的误解。
这节实验课对英国实验教学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中英教学交流,带来很多启示。英国的实验设计以实验现象为基础,后实验过程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实验课堂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最好两节连上。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实验教学模式,但可以在教材中选取合适的点,适当采用本土化的西方优秀案例。化学考试要体现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1]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高中一年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2]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练习部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Kevin Hutchings.Classic Chemistry Experiments[M].London: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00.
[4]John Skinner.Microscale Chemistry:Experiments in Miniature[M].London: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1998.
[5]http://dwb4.unl.edu/chemistry/smallscale/SS056.html.
[6]Paul Yates.Education in Chemistry[J].2010,47(5):90-91
[7]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Cambridge lnternational A &AS Level Chemistry Syllabus code 9701 For examination in June and Novemb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