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2014-11-28李文光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深圳市指标体系信息化

李文光,范 坤,赵 莹

( 1.深圳大学 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市教育局, 广东 深圳 518035;3.深圳市松岗第二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

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李文光1,范 坤2,赵 莹3

( 1.深圳大学 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市教育局, 广东 深圳 518035;3.深圳市松岗第二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

教育信息化对于落实《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该文应用群组层次分析、权重判断、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该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以及政策与机制的引导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深圳市基础教育

一、背景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等“六化”水平是衡量是否落实总目标的主要标志[1]。

“信息与通信技术正引发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基石(读、写、算)的裂变”[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全球视野的研究表明:跨越数字鸿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教育信息化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作用[3]。深圳市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信息化教育应用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何去检视教育信息化现状,更好地引导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具体落实《纲要》,加快深圳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深圳市基础教育领域作为切入点,进行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二、研制原则

本研究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信息技术专项课题“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研究”的研究内容。课题开题时,专家组建议要突出“国际水准,深圳模式”,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来进行本项研究。该指标体系如何体现“国际水准”,需要对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地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教育信息化更高阶段所需的潜在的趋势性指标。指标要考虑全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格局,着眼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所研制的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要有较好的前瞻性和特色,与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评价指标要具体体现《纲要》的精神,能够协调和更好地促进《纲要》总目标中五个主要标志(即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的落实。

三、文献研究

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时,需要参考国内外的权威指标体系,在与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综合比较中,结合本地的教育情况和教育愿景来进行“本地化”的工作。信息化教育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现阶段更关注哪些指标以及这些评估后所呈现的结果,是文献调研的重点,因为这代表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Eurydice是欧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估项目,该项目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倾斜、经费预算、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4]。Eurydice的教育信息化评估目标的重点已经不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基本配置,而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相互协调和教育政策环境建立,以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和效能[5]。与以往的评估指标不同,评估指标中增加了“教师使用ICT的自信程度”的内容, 该指标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态度。而学生的学习绩效, 也开始出现在评估指标当中, 包括学习者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态度、观点,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等内容。

StaR(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是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所制定的,已经在美国广泛运用,成为了美国一些州及学校衡量其信息技术教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6]。此量表的一级指标,其根据是克林顿政府发布的《教育行动计划》中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四大支柱:硬件和网络连通性、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资源、学生成绩和考核评价。该指标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可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应用阶段、融合阶段、变革阶段)对具体指标选择进行调整。该研究很有启发意义,教育信息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要发展的内容是有侧重和不同,所涉及的指标体系也不同,对于教育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有很好引导作用。

2007年我国启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所发布的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调研指标的一级指标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应用、人才(教师)培养与技能、信息化规划与管理[7]。该指标体系对于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战略很有帮助,但指标比较宏观。北京师范大学所开发的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其构成要素包括设施、资源、素养、应用、管理,更贴近学校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的评估要求。广东省所研制的《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问卷》,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情况、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应用情况、人员(教师与学生)技能建设情况、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8]。这些问卷所体现的指标体系结构和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时间关系,当时还不能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教育云等新的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做出明确反映。近年来,学者开始探索从教育均衡性的角度去构建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9]。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过程与内容

(一)一级、二级指标建构及其权重的确定

根据前面的分析,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资源普及和共享)、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以及政策与机制的引导等方面,由此初步设计了评价体系一、二级指标。随后确定各个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以便进行指标筛选。本研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最初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初稿进行权重确定。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目标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A)、准则层——评价的六大准则(B)、方案层——每一项准则的五项小指标(C)。

一级、二级指标建构及其权重确定环节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专家调研咨询问卷完成。专家问卷的设计采用两两比较矩阵方法。本研究选择来自熟悉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八位专家对指标建构进行评议。2012年12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放给各专家,2013年1月回收所有调查问卷。接下将全部专家的判断矩阵输入Yaahp软件中,利用Yaahp软件分析处理矩阵数据,计算出各个指标的特征向量、对比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用群决策计算自动剔除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数据,使用加权算术平均算法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10]。

一级、二级初稿指标的权重需满足一致性检验,权重指标的筛选采用T.L.Saatyd确定的指标取舍权重ξ=0.1,筛选指标因素。筛选掉的指标3项,分别是:计算机硬件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果普及及共享的范围

(二)修正后的一级、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将筛选掉的3项指标剔除,剩余的6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再次使用群组层次分析法,排列层次模型图,计算矩阵数据,获得筛选后的一级、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修正后的一级、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三)三级评价选项的建构

前面确定的27项二级指标相对来说还是很抽象的,不易于操作和定量评价,因此需要设计具体可操作的三级指标来评价基础教育建设与应用的六个方面。本研究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设置了184个具体的三级评价选项,通过这184个变量,将二级指标具体化。下面运用统计分析法对这些三级指标进行筛选。

三级指标初始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点法积分形式,通过专家组进行二度调研。根据三级指标的李克特量表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平均数值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保留相关程度高的选项,选择有鉴别力的三级指标因子,组成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方法是应用 Excel统计每个选项的平均值,求得专家对每个三级指标选项态度的平均值,通过公式

(其中 n 为问卷数目,x 为能力项分值)进行计算。如果M<3.5,说明专家普遍认为该指标不适合入选三级评价选项,应剔除。根据专家的各个项目的分数计算出专家个人代数和,得到专家个人总得分,及专家总分平均分781.25。三级指标初稿各因子平均值结果中,专家个人总分高于总分平均分781.25的划分为高分组共3人,将专家个人总分低于总平均分781.25的划分为低分组共5人。计算三级指标因子的综合平均值、高分组的平均值、低分组的平均值及两组的平均值之差。高低组平均值之差作为语句筛选的标准。高低组平均值之差较大说明该语句的区分能力强,受试者的回答不一致度高,应剔除。高低组平均值之差较小,说明受试者对选项的选择趋于一致同意,应保留。据此剔除三级指标因子分辨力系数大于高低分组总分平均值之差1的因子60项,形成了124个三级评价因子集。这样,最终形成了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到下页表7所示。在本研究的三级评价选项中,突出特点是针对二级指标的相应内容,从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广泛且有效的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政策指引和机制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做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表2 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B1(WB1=0.121675)

表3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程度B2(WB2=0.1210125)

表4 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B3(WB3=0.128675)

表5 促进教师的培养和发展B4(WB4=0.1344625)

续表5

表6 促进学生的培养和发展B5(WB5=0.1628125)

表7 政策指引和机制的促进作用B6(WB6=0.331375)

五、研究结论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由数量、机会均等向更高层次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均衡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向优质和均衡两个方面发展都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持。但从现实来看,教育信息化在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又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11]。深圳目前有民办中小学243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39%,其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有较大差距,可见即使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也较突出。因此,本研究围绕信息化建设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进行研究,在具体指标上试图体现教育信息化如何落实《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六化”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相应地侧重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以及政策与机制的引导等方面,从这些方面去诊断目前的深圳市教育信息化系统,哪些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阻碍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深圳三所不同水平的中学进行了评估,评估初步表明,“如何加快薄弱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及教育云平台建设”“如何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校际共建共享机制”“如何建立均衡的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如何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学校与信息化企业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是制约深圳义务教育向着“造峰扬谷”、特色发展的期望轨道运行的主要障碍。

由于条件限制和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专家组、调研对象、调查区域的结构、范围和数量还需要扩大,从而能够多角度设计和修改该评价指标体系,所形成的调研问卷仍需要在更大范围进行应用和检验。为了处理数据的方便,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对主观看法进行量化统计,本阶段忽略了对客观数据的统计分析,如何综合考虑主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DB/OL].http://www.szeb.edu.cn/SZEB/HTMLDynamic/ZYWJT_576/201208/info39803.html,2012-08-08.

[2]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5),17-20.

[3] 经合组织.学会跨越数字鸿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

[4] 顾小清.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国际研究现状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0-44.

[5] Recommended Annual Taught Time in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urope,2012/13 Eurydice-facts and Figures[DB/OL].http://www.Eurydice.org,2012-12-16..

[6] 汪琼.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4):10-14.

[7]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

[8] 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问卷[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ddf001efad6195f312ba629.html,2012-08-05.

[9] 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5):36-38.

[10] Yaahp使用手册[D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acdfacb9c77 da26925c5b01a.html,2012-11-10.

[11] 彭红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 (10):39-45.

李文光: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与管理(liwg@szu.edu.cn)。

范坤:博士,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管理(fankun389@163.com)。

赵莹: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ying_fly57@qq.com)。

2013年10月21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G434

A

1006—9860(2014)01—0040—05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JXN036)成果。

猜你喜欢

深圳市指标体系信息化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