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2014-11-28唐远廷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曲秦汉怀古

唐远廷

一首仅43个字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自选入中学课本,便引出无数的解读与争论,即使是教材(注释)、教参以及权威工具书《元曲鉴赏辞典》也互有矛盾。争论大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都”何指?第二,“秦汉”何指?第三,“经行”何意?第四,“伤心”内容到底有哪些?第五,是兴亡之感还是现实之叹?

看起来这些问题似乎都不难,但为什么大家却争论不休呢?除了“见仁见智”外,恐怕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联系词人生平、写作背景等因素。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把对“文学”解读分为“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层面,给了我们极大启示。如果用这种“多视界阅读文本”的方法解读此小曲,是较容易厘清以上几个问题的。

第一方面:关于张养浩及其家国情怀。读1400余字的《元史·张养浩传》,至少这几点该知道:一是爱民勤政,由“罢旧盗之朔望参者”、“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等语可以看出。二是敢言,既敢言上司之过,如“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台臣抑而不闻,乃扬言……”;也敢言时政之弊,如“遂疏时政万余言”;更敢言皇帝之失,如“武宗……遣大臣代祀,养浩于祀所扬言”“帝(英宗)欲于内庭张灯为鰲山,即上疏……入谏”。三是不容于时,《传》有“台臣抑而不闻”、“大违时相意”、“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遂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戒省台勿复用”、“帝大怒”等语。

第二方面:张养浩所处的历史时代,即小曲写作的大背景。元代是蒙古铁骑用弯刀把宋政权赶进大海后登尊位的,“元”可以说是第一个由非汉民族统治整个中国的朝代,面对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汉人,统治者一方面有无比的得意,另一方面又有无比的恐惧,深怕一觉醒来,汉人造反——事实上,元从统一到灭亡,确实不到百年,还没来得及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体系。于是,一方面制定严刑酷法,把汉人列入最低等级,如“诸汉人、南人投充宿卫士,总宿卫官辄收纳之,并坐罪”(《元史·刑法一·卫禁》);另一方面实行文字禁忌,虽比不上后来满清那样文网森严,但也超过以往时代,有“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元史·刑法三·大恶》),可见作者的创作条件。

第三方面,关于作家心理和创作过程,即本小曲写作时的情景。张养浩出生几乎与元朝建立同时(张养浩1270出生,元朝1271年建立),他虽然学有所成,但因为是汉人,又正直敢言,结果搞得“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后虽“以吏部尚书召”,“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改淮东廉访使,进翰林学士”,他“皆不赴”——不是怕当官,而是怕贾祸。但他毕竟从小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熏陶,所以,一听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时,却“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而当时元统治者内部政局不稳,皇族之间为夺皇位而残酷杀伐,无人过问陕西大旱,加以狡吏舞弊、奸商蚕食、大户豪夺,百姓背井离乡,饿殍遍野自不必言,以至于出现“饥民相食”“杀子救母”的惨剧,本小曲就是在此情此景下写成的。

最后,还需了解一下中国“怀古诗”这一诗歌形式。文学史是这样定义的: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由此可见,“怀古”只是手段,“寄托、讽刺”才是目的,作者只是由于诸多原因——主要是忌讳统治者,不便于写眼前的“伤疤”,只好借前代的典故、史实来委婉地表达心曲而已。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作者填此小曲的意图了。

现在我们从最后一个问题谈起:本曲抒发的是“兴亡之感”还是“现实之叹”?

首先要明白作者选用“怀古”这种诗歌形式,其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借“怀古”来“讽今”。其实,在此一段时间里,作者用“山坡羊”的曲牌一共填了9首曲子,除了本曲外,还有《骊山怀古》(2首)《沔池怀古》《北邙山怀古》(2首)《洛阳怀古》《未央怀古》《古咸阳怀古》等,大家找来读一读,就明白作者是如何借“历史的兴亡”来曲折地表达“现实之叹”的意图了,原因何在?因为曾任礼部官员的张养浩太熟悉元朝统治者“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元史·刑法》)这些法律条文的了。

明白了本曲是发“现实之叹”,重要的问题“作者到底‘伤心什么”?就非常明白了。如果仅仅从曲子的文字“伤心……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去理解作者情感,那我们对文学作品的体味就太肤浅了。试想当时情景:孤独的作者站在险峻的潼关之上,极目四望(曲中为“望西都”),所见都是干枯禾苗、遍野灾民,满目饿殍,作者心中如何?岂有不“伤心”眼前“四海槁烈,百草无生”的大旱,不“伤心”当下“饥民相食”、“杀子救母”的惨剧,不“伤心”朝廷25年走马灯地八换皇帝、国事无人过问的乱局,而仅仅只“伤心”早已化作灰烬的万间宫阙,只“伤心”前历代灾难深重的亿万百姓,只“伤心”不停兴亡衰替的前代王朝,说得过去吗!

以上的问题清楚了,前面三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西都”当然就不单指“秦汉帝都”了,甚至也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西京长安”,而应包括西周初的都城“镐京”、包括西周文王建的“丰京”,还包括秦代都城“咸阳”,“望西都”当然是望潼关以西的这一片那些曾经作过“都城”的地方。

“秦汉”当然不专指秦朝、汉朝,而是指前代所有的封建王朝。一首43个字的小曲当然不可能把这些王朝都全部列出,只能写出其中的代表来——大家再看一看作者同曲牌的《骊山怀古》中那句“列国周齐秦汉楚”,就明白这点了。

至于“经行”二字的含义。我以为《教师教学用书》已经说得很准确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去仔细思考,还可以看霍松林先生《元明散曲鉴赏集》(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网上一篇文章《“伤心秦汉经行处”试解》,以及陈静娟的《“伤心秦汉经行处”别解》(《语文学习》1994年12月号)等几篇文章,谈得颇为有趣。

明白了“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自然就清楚了:它指历代统治者在“西都”一带建立起来又被毁掉,毁掉后又重建,重建后又被毁掉的皇宫别殿,而非专指秦宫汉殿,更非只指著名的“阿房宫”了。

(作者单位:江门江海区外海中学)

猜你喜欢

小曲秦汉怀古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如梦令·烟雨痴缠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裂变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