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然式池塘水景设计

2014-11-28赵亮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池塘

摘要:指出了现今的池塘设计理念应是贴近自然、环保、强调参与性。提出了无论是从驳岸的设计还是水生植物的配置到景观设施都要达到和谐统一,以体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象设计理念。

关键词:池塘;驳岸;水生植物;景观设施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简介:赵亮(1965—),女,广西人,壮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4102

1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水景设计及建造技术,包括生态水景已发展得相当迅速。水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人们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中离不开的元素。有园必有水,水在环境中起着点睛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有些园林景观完全是依据水景而建。园林景观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水增添的是灵气与活力。水景能起到丰富空间结构,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大面积水域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通过挖地造池,池中建岛,池边造山植花木,可以营造出美丽恬静为人们所向往的园林景观。

2设计理念

当前水景的表现形式受到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水景设计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亲水的心理需求,由于受建筑领域各流派的影响,人们对古典主义理想的审美概念有所改变,有很多新颖的设计手法在水景中表现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如材料学、工程学、自动化为水景的营造和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水体造型手段更加丰富和多变,现代的水景设计不仅仅是继承发扬,更应该是超越和变革,自然式水景设计有别于公共空间水景设计考虑整体大环境形成立体水景,构成三维空间增加层次感形成大空间的风格、特征而表达情感。景色搭配如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

3设计建议

3.1驳岸设计

为体现池塘的自然性,池塘的驳岸要随岸边地势曲线围合,随曲就曲,不能硬性取直,要自然贴切。驳岸是游人与水亲近的主要场地,保护岸型不受水体破坏,保持水位稳定,保护水路相交地带植物群落生长稳定,具有缓解内涝、补枯和调节水位的功能。对于自然型山石砌装饰驳岸的设计能避免直线条岸线的生硬、枯燥,而使岸线高低错落,曲折有型,有进有出,形成空间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景观效果。不同的驳岸形式显示的效果不同,自然式池塘根据水边的具体情况采用自然石砌、植被缓坡相接。在园林诸要素中,山石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恰当的配置山石,方寸之内显现乾坤、刚毅。植被缓坡相接显现温婉舒畅。自然石砌有砌筑结构不同,无水泥砂浆石砌的优点是水与泊岸上的土壤互有联系,互有生态作用,形成水岸生态植物群落,而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和混凝土驳岸则阻碍了水体与驳岸上土壤的联系,不利于两栖动物爬行,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所以设计水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

3.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丰富的水景要求水生植物的配置不仅在水边和水面,更需要伸入到水中、水底,给人以一种自然、文雅的静态的享受。驳岸边缘陆上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同花草构成主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倒影。水缘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大部分在夏季是其观赏的季节,常绿和半常绿植物搭配冬季落叶水景植物。水生植物间断种植,不要沿岸满种,而应该有疏有密,有断有续,留有大小不等的空隙,种植密度根据景观的要求及水生植物种类和其分蘖特性,进行片植、块植和丛植。

水生植物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摇曳生姿、顾盼生辉,设计要模拟大自然的植物景观,师法自然,方便亲水又显得随意自然。水上植物配置不要过于拥挤,浮叶与漂浮植物及挺水植物配置要恰到好处,如果满栽会使水面反映不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失去扩大空间作用和水面平静感觉。沉睡植物选择具有吸附重金属功能的。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即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 对于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

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楼阁、廊、桥等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涤,不著一尘,组成一幅“水中画”。

3.3景观设施配置

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多设置堤、岛、桥、洲等,目的是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空间感,增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微风吹拂,掀起阵阵涟漪,建筑景观在倒影中活泼起来。临水而居的建筑要与其水有对话的感觉,产生嵌入的效果为佳。岸边设置亲水游览路、栈道,在水体的边缘处理上进行自然的过渡,调动人的参与,减少人与水景之间的障碍,同时考虑安全性。近水、亲水、戏水、用水的景象充满生命活力,更富人性化。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达到效果,以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但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不建议设置灯光,或设微弱的灯光,仅为方便游人路行,以保护物种的生态环境。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但在近几年泛滥的应用中体现出不节能,不环保的缺点,不提倡广泛应用。除了栽植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对于流动性补水差的池水还需增加让水体内部循环的设备,让水流动起来。对于有充足水源的要充分利用,并能及时排出。

4结语

在当今提倡环保理念的前提下,水景设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设计形式,不断适应大众的需求,并能引领大众的审美观念,避免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借鉴成熟的经验,使设计方案达到景观协调、植物多样、资源环保、材料节约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琳.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必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7).

[2] 吕桂菊.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原则探讨[J].科技信息,2011(3).

摘要:指出了现今的池塘设计理念应是贴近自然、环保、强调参与性。提出了无论是从驳岸的设计还是水生植物的配置到景观设施都要达到和谐统一,以体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象设计理念。

关键词:池塘;驳岸;水生植物;景观设施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简介:赵亮(1965—),女,广西人,壮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4102

1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水景设计及建造技术,包括生态水景已发展得相当迅速。水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人们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中离不开的元素。有园必有水,水在环境中起着点睛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有些园林景观完全是依据水景而建。园林景观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水增添的是灵气与活力。水景能起到丰富空间结构,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大面积水域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通过挖地造池,池中建岛,池边造山植花木,可以营造出美丽恬静为人们所向往的园林景观。

2设计理念

当前水景的表现形式受到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水景设计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亲水的心理需求,由于受建筑领域各流派的影响,人们对古典主义理想的审美概念有所改变,有很多新颖的设计手法在水景中表现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如材料学、工程学、自动化为水景的营造和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水体造型手段更加丰富和多变,现代的水景设计不仅仅是继承发扬,更应该是超越和变革,自然式水景设计有别于公共空间水景设计考虑整体大环境形成立体水景,构成三维空间增加层次感形成大空间的风格、特征而表达情感。景色搭配如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

3设计建议

3.1驳岸设计

为体现池塘的自然性,池塘的驳岸要随岸边地势曲线围合,随曲就曲,不能硬性取直,要自然贴切。驳岸是游人与水亲近的主要场地,保护岸型不受水体破坏,保持水位稳定,保护水路相交地带植物群落生长稳定,具有缓解内涝、补枯和调节水位的功能。对于自然型山石砌装饰驳岸的设计能避免直线条岸线的生硬、枯燥,而使岸线高低错落,曲折有型,有进有出,形成空间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景观效果。不同的驳岸形式显示的效果不同,自然式池塘根据水边的具体情况采用自然石砌、植被缓坡相接。在园林诸要素中,山石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恰当的配置山石,方寸之内显现乾坤、刚毅。植被缓坡相接显现温婉舒畅。自然石砌有砌筑结构不同,无水泥砂浆石砌的优点是水与泊岸上的土壤互有联系,互有生态作用,形成水岸生态植物群落,而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和混凝土驳岸则阻碍了水体与驳岸上土壤的联系,不利于两栖动物爬行,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所以设计水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

3.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丰富的水景要求水生植物的配置不仅在水边和水面,更需要伸入到水中、水底,给人以一种自然、文雅的静态的享受。驳岸边缘陆上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同花草构成主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倒影。水缘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大部分在夏季是其观赏的季节,常绿和半常绿植物搭配冬季落叶水景植物。水生植物间断种植,不要沿岸满种,而应该有疏有密,有断有续,留有大小不等的空隙,种植密度根据景观的要求及水生植物种类和其分蘖特性,进行片植、块植和丛植。

水生植物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摇曳生姿、顾盼生辉,设计要模拟大自然的植物景观,师法自然,方便亲水又显得随意自然。水上植物配置不要过于拥挤,浮叶与漂浮植物及挺水植物配置要恰到好处,如果满栽会使水面反映不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失去扩大空间作用和水面平静感觉。沉睡植物选择具有吸附重金属功能的。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即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 对于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

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楼阁、廊、桥等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涤,不著一尘,组成一幅“水中画”。

3.3景观设施配置

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多设置堤、岛、桥、洲等,目的是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空间感,增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微风吹拂,掀起阵阵涟漪,建筑景观在倒影中活泼起来。临水而居的建筑要与其水有对话的感觉,产生嵌入的效果为佳。岸边设置亲水游览路、栈道,在水体的边缘处理上进行自然的过渡,调动人的参与,减少人与水景之间的障碍,同时考虑安全性。近水、亲水、戏水、用水的景象充满生命活力,更富人性化。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达到效果,以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但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不建议设置灯光,或设微弱的灯光,仅为方便游人路行,以保护物种的生态环境。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但在近几年泛滥的应用中体现出不节能,不环保的缺点,不提倡广泛应用。除了栽植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对于流动性补水差的池水还需增加让水体内部循环的设备,让水流动起来。对于有充足水源的要充分利用,并能及时排出。

4结语

在当今提倡环保理念的前提下,水景设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设计形式,不断适应大众的需求,并能引领大众的审美观念,避免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借鉴成熟的经验,使设计方案达到景观协调、植物多样、资源环保、材料节约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琳.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必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7).

[2] 吕桂菊.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原则探讨[J].科技信息,2011(3).

摘要:指出了现今的池塘设计理念应是贴近自然、环保、强调参与性。提出了无论是从驳岸的设计还是水生植物的配置到景观设施都要达到和谐统一,以体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象设计理念。

关键词:池塘;驳岸;水生植物;景观设施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简介:赵亮(1965—),女,广西人,壮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4102

1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水景设计及建造技术,包括生态水景已发展得相当迅速。水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人们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中离不开的元素。有园必有水,水在环境中起着点睛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有些园林景观完全是依据水景而建。园林景观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水增添的是灵气与活力。水景能起到丰富空间结构,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大面积水域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通过挖地造池,池中建岛,池边造山植花木,可以营造出美丽恬静为人们所向往的园林景观。

2设计理念

当前水景的表现形式受到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水景设计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亲水的心理需求,由于受建筑领域各流派的影响,人们对古典主义理想的审美概念有所改变,有很多新颖的设计手法在水景中表现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如材料学、工程学、自动化为水景的营造和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水体造型手段更加丰富和多变,现代的水景设计不仅仅是继承发扬,更应该是超越和变革,自然式水景设计有别于公共空间水景设计考虑整体大环境形成立体水景,构成三维空间增加层次感形成大空间的风格、特征而表达情感。景色搭配如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

3设计建议

3.1驳岸设计

为体现池塘的自然性,池塘的驳岸要随岸边地势曲线围合,随曲就曲,不能硬性取直,要自然贴切。驳岸是游人与水亲近的主要场地,保护岸型不受水体破坏,保持水位稳定,保护水路相交地带植物群落生长稳定,具有缓解内涝、补枯和调节水位的功能。对于自然型山石砌装饰驳岸的设计能避免直线条岸线的生硬、枯燥,而使岸线高低错落,曲折有型,有进有出,形成空间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景观效果。不同的驳岸形式显示的效果不同,自然式池塘根据水边的具体情况采用自然石砌、植被缓坡相接。在园林诸要素中,山石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恰当的配置山石,方寸之内显现乾坤、刚毅。植被缓坡相接显现温婉舒畅。自然石砌有砌筑结构不同,无水泥砂浆石砌的优点是水与泊岸上的土壤互有联系,互有生态作用,形成水岸生态植物群落,而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和混凝土驳岸则阻碍了水体与驳岸上土壤的联系,不利于两栖动物爬行,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所以设计水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

3.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丰富的水景要求水生植物的配置不仅在水边和水面,更需要伸入到水中、水底,给人以一种自然、文雅的静态的享受。驳岸边缘陆上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同花草构成主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倒影。水缘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大部分在夏季是其观赏的季节,常绿和半常绿植物搭配冬季落叶水景植物。水生植物间断种植,不要沿岸满种,而应该有疏有密,有断有续,留有大小不等的空隙,种植密度根据景观的要求及水生植物种类和其分蘖特性,进行片植、块植和丛植。

水生植物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摇曳生姿、顾盼生辉,设计要模拟大自然的植物景观,师法自然,方便亲水又显得随意自然。水上植物配置不要过于拥挤,浮叶与漂浮植物及挺水植物配置要恰到好处,如果满栽会使水面反映不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失去扩大空间作用和水面平静感觉。沉睡植物选择具有吸附重金属功能的。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即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 对于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

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楼阁、廊、桥等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涤,不著一尘,组成一幅“水中画”。

3.3景观设施配置

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多设置堤、岛、桥、洲等,目的是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空间感,增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微风吹拂,掀起阵阵涟漪,建筑景观在倒影中活泼起来。临水而居的建筑要与其水有对话的感觉,产生嵌入的效果为佳。岸边设置亲水游览路、栈道,在水体的边缘处理上进行自然的过渡,调动人的参与,减少人与水景之间的障碍,同时考虑安全性。近水、亲水、戏水、用水的景象充满生命活力,更富人性化。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达到效果,以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但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不建议设置灯光,或设微弱的灯光,仅为方便游人路行,以保护物种的生态环境。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但在近几年泛滥的应用中体现出不节能,不环保的缺点,不提倡广泛应用。除了栽植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对于流动性补水差的池水还需增加让水体内部循环的设备,让水流动起来。对于有充足水源的要充分利用,并能及时排出。

4结语

在当今提倡环保理念的前提下,水景设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设计形式,不断适应大众的需求,并能引领大众的审美观念,避免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借鉴成熟的经验,使设计方案达到景观协调、植物多样、资源环保、材料节约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琳.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必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7).

[2] 吕桂菊.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原则探讨[J].科技信息,2011(3).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池塘
《池塘》
热闹的池塘
铁岭市凡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研究
池塘
夏天的池塘
造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