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及提高策略

2014-11-28韩伟

世纪桥 2014年7期
关键词:就业难提高策略少数民族

韩伟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深入探讨解决对策,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就业难 ;主观原因; 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上不存在就业问题,因为少数民族在入学及毕业分配方面国家都有特殊的倾斜政策,几乎人人都能就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再包分配,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制约,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资料统计,从2008 年以来,汉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在离校前签约率较低,一次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就业层次偏低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和外企、国企等大型企业就业的比例只有17%,已就业的毕业生中83% 是在县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和小型私人企业打工,且岗位、待遇、稳定性也普遍较差。长期下去,无疑会影响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就业区域流向失衡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考虑到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将来的饮食生活、择偶成家、宗教活动等是否便利。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选择回到生源地,或其周边地区,由此造成毕业生就业去向很单一却又很集中的现象。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能够接纳的毕业生人数较少,导致就业困难。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少数民族毕业生人数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共同的客观原因,如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用人单位因素等等,也有特殊的主观原因。这些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观念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落后偏远的地区,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滞后,就业观相对保守,仍有享受国家民族政策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主要表现在: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有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择业时,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求职标准。同时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相应机构对其职业能力、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指导。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没有更新,视野比较狭窄,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择业时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党政机关和大企业,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家都挤独木桥,而忽视了基层、农村、西部等重要岗位,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存在,就业自由度较小。

2.缺乏竞争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的条件和水平相对低下,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先天不足,而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畏缩不前,不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寻求就业途径,偏好平和、自然、安逸的工作与生活模式;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的认识较为模糊,而是把就业希望寄托在政府照顾上,还有个别毕业生把就业期许压在社会关系上,有些则依托于院校来寻找就业门路,等、靠思想仍然存在,缺少开拓精神和风险观念,对自己的就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兴趣、 性格、能力、 职业价值观等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选择发展道路,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需要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构想,职业抱负较为欠缺。部分学生对职业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太清晰,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设计,部分学生从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制定过“三年计划”、“五年计划” 等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只是把就业满意度定位在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收入上,却忽视了就业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也很少有人考虑到工作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职业发展空间问题等等。

(二)就业能力

能力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因素,所以在面试阶段会从各个方面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情况。就业能力是职业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

1.综合知识与能力偏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薄弱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学生的后续发展,与城镇的同龄人相比,从农村山区走进大学校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从进校那天起就在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差距,比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接触现代化教育的内容,少数民族中学生很少接触电脑,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网,初中前没学过英语,普通话说得不好,在学校无法收看到电视,在家里也没有一个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等等。虽然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可以缩短这种差距,但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的竞争,始终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差距,他们往往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都表现出弱势,在就业求职的平台上,缺乏竞争优势。

2.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不强。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看重的是毕业生有没有工作经验,如果有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就会优先考虑,工作经验越丰富,就业机会就越多。而对于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工作经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育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基础、实践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不具优势。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社会接触面窄、参加活动少、不善交际,社会阅历浅,实践能力不强。因此,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是其个人实践能力不适应用人单位需求造成的,同时也和部分高校教育内容出现偏颇有关。

3.求职应聘技能欠缺。应聘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应聘时给招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目前部分高校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都没有针对性,使毕业生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自我推介能力较差。

(三)就业心态

1.期望过高。期望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心理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追求理想的职业,实现自身价值,是一种正当的要求。但是一部分学生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相互攀比,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盲目追求中心城市或热门职业,对一些基层、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待遇一般、生产一线的岗位则不屑一顾,错过很多可以就业的机会。

2.依附心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人际交往能力、知识水平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这样直接影响了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害怕竞争,依附心理比较严重,主动性不够,信心不足,从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情绪焦虑。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背负了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的期望,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往往压力很大。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担心求职应聘失败,担心找不到工作。各种过分的担心会造成精神上的紧张,茫然困惑、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的基本途径

(一)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要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分析自己,合理定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志向,拟定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计划;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摒弃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主动到基层、农村、西部地区锻炼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二)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并不只看中求职者的书本知识,更看中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就需要毕业生加倍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工作经验;加强人际交往,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技能及求职应聘的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实力。

(三)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少数民族毕业生,要科学的进行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性格特征、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客观评价,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要准确地估计就业形势,依据所获取的用人信息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与调适,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不惧挫折,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 建议[J].西部民族研究,2009,(3).

[2]田米香.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探讨[J].南 方论刊,2012,(10).

[3]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 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2,(2).

[4]马莉莉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统 计与管理,2013,(4).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就业难提高策略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