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旋转”工作面破碎顶板仰采注浆加固技术实践
2014-11-27张亚强
摘 要 目前综采工作面开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各地区煤层赋存条件不一样,从而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旋转”调采、仰采、俯采等情况。大角度“旋转”调采时,“旋转圆点”区域顶板受支架反复支撑挤压极易破碎。对于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开采时,工作面易发生片帮、冒顶。因此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给工作面快速推进和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以显德汪矿1223工作面为例,主要就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条件下,如何进行注浆加固进行实践,从而总结“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经验。
关键词 大角度“旋转”;破碎顶板;注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9-0120-01
1 工作面概况
1.1 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
1223工作面位于李石岗向斜核部及两翼。该区域地层倾角5~23°,平均15°。工作面煤层呈黑色,落煤成粉末状及小碎块状。外段煤层分层,上分层煤厚0.20~1.15 m,平均0.56 m;下分层煤厚0.40~1.40 m,平均0.86 m,上下分层间距0.70~1.10 m,平均0.96 m。里段煤层结构简单,平均2.27 m,局部含夹矸。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砂岩,灰黑色,致密、坚硬,夹灰色的细砂岩条带,底部含松软的黑色泥岩,局部夹有0.1 m左右煤线。
直接顶内局部夹煤线,易冒落。平均1.38 m。
1.2 工作面布置及生产情况
工作面中部为李石岗向斜轴部,里段为俯采,在中部经93°大角度“旋转”调采后进入外段仰采。工作面在中部大角度“旋转”调采期间推进较慢,顶板经支架反复支撑,“旋转圆点”及第12~40架直接顶、架前的煤岩体破碎较大,且为仰采,造成片帮、掉顶。严重影响了工作面正常推进。工作面推进速度跟不上,片帮后支架无法及时支护顶板,长时间空顶。形成恶性循环。给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 注浆加固原理
注浆浆液分物力和化学两种,化学浆凝固较快。根据破碎煤岩体的特征和采煤工艺的要求,选择PN-1高分子化学加固材料注浆加固,该注浆材料具有较高的粘合力和较好的机械性能,与地层有较强的亲和力,固结体的柔韧性能承受一定的地层变形。材料注入煤、岩层以后,低粘度混合物保持几秒钟,渗透进细小的裂缝膨胀,产生二次压力,将受注体更好地胶结为一个整体。使破碎围岩得到加固,防止破碎围岩掉落。
3 注浆参数设计
注浆设备使用BQZ20-12气动双液注浆泵。注浆时采用间隔注浆。
注浆位置:1223工作面调采“旋转圆点”12-40架及其他顶板破碎处。
注浆孔布置:工作面注浆孔采用三花眼布置。眼距3 m,排距1.2 m。上排注浆孔自煤层顶板开孔,与巷道顶板成15°夹角,下排注浆孔与上排注浆孔为1.2 m,开孔垂直与煤壁(见下示意图)。采用风动锚杆机钻注浆孔,并配备相应长度的钻杆和相应数量的φ32 mm钻头。
注浆孔参数:两排注浆孔孔深均为6 m,孔径φ32 mm。
注浆压力:根据经验,设计注浆孔终压不大于1.5 MPa。
注浆孔口管及封孔:注浆管为φ15 m,长度为2.0 m的钢管。每孔下两根注浆管共4 m,一根带花眼、一根不带花眼。不带花眼在孔口,且钢管中间缠麻做为封孔,封孔段长800 mm。注浆孔里段留约2 m深裸孔。
4 注浆施工要求
1)钻眼时,应提前处理顶板活矸,在安全的临时支护保护情况下,方可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钻孔角度、深度。
2)保证封孔长度做到不漏浆。
3)注浆孔附近,除规定人员外,其他人不得靠近或逗留,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4)在注浆时,浆液在距离注浆点很远处多处漏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分扩散,可停止注浆。
5)钻眼、注浆施工时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等防护
用具。
6)非专职人员不得操作注浆泵,以免发生事故。
7)注浆时必须始终严密注视泵压,关注泵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注浆工作顺利进行。
8)整个注浆系统高压端的联接件必须联接牢固。
9)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5 注浆后仰采顶板管理
1)机组割煤后,要及时顶溜、拉架护顶,打起护帮板护帮。
2)机组割煤时,必须将煤壁割平、割直,严禁留有伞檐。如有伞檐、煤壁有裂隙、片帮危险时,必须及时找掉。如需打靠帮必须先停溜子,并安排一位有经验的老工人专人观山,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
3)工作面采高在保证机组正常通过的前提下与煤厚相适应,严禁采高过大而引起的片帮伤人事故。
4)如发生片帮要及时用单体配半圆木将顶板支护好,所打单体要双向迎山且单体与半圆木之间要用铁丝拴牢,煤帮用半圆木裱帮、刹紧。
5)机组割煤过程中,滚筒上、下15m范围内严禁有人工作。
6)必须保证支架接顶有劲,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24Mpa。
7)拉架时,保证支架少降、快移,带压移架,防止支架后仰或打滑。
8)如注浆后顶板仍破碎难以控制,可在支架顶梁上铺金属网防止碎岩滚落,为保证支架顺利前移,顶网能顺利铺开,也可在金属网下架走向梁,由走向梁先托住顶板,让支架在走向梁及金属网掩护下前移。
6 结论
通过采取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1223工作面顶板破碎不稳定,完整性差,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顶板控制的安全系数。为工作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减少了工人打靠帮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鹏.顶板破碎的应用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的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08(12):21-24.
作者简介
张亚强(1983-),男,汉族,本科,副科长,显德汪矿技术规划科。endprint
摘 要 目前综采工作面开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各地区煤层赋存条件不一样,从而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旋转”调采、仰采、俯采等情况。大角度“旋转”调采时,“旋转圆点”区域顶板受支架反复支撑挤压极易破碎。对于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开采时,工作面易发生片帮、冒顶。因此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给工作面快速推进和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以显德汪矿1223工作面为例,主要就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条件下,如何进行注浆加固进行实践,从而总结“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经验。
关键词 大角度“旋转”;破碎顶板;注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9-0120-01
1 工作面概况
1.1 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
1223工作面位于李石岗向斜核部及两翼。该区域地层倾角5~23°,平均15°。工作面煤层呈黑色,落煤成粉末状及小碎块状。外段煤层分层,上分层煤厚0.20~1.15 m,平均0.56 m;下分层煤厚0.40~1.40 m,平均0.86 m,上下分层间距0.70~1.10 m,平均0.96 m。里段煤层结构简单,平均2.27 m,局部含夹矸。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砂岩,灰黑色,致密、坚硬,夹灰色的细砂岩条带,底部含松软的黑色泥岩,局部夹有0.1 m左右煤线。
直接顶内局部夹煤线,易冒落。平均1.38 m。
1.2 工作面布置及生产情况
工作面中部为李石岗向斜轴部,里段为俯采,在中部经93°大角度“旋转”调采后进入外段仰采。工作面在中部大角度“旋转”调采期间推进较慢,顶板经支架反复支撑,“旋转圆点”及第12~40架直接顶、架前的煤岩体破碎较大,且为仰采,造成片帮、掉顶。严重影响了工作面正常推进。工作面推进速度跟不上,片帮后支架无法及时支护顶板,长时间空顶。形成恶性循环。给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 注浆加固原理
注浆浆液分物力和化学两种,化学浆凝固较快。根据破碎煤岩体的特征和采煤工艺的要求,选择PN-1高分子化学加固材料注浆加固,该注浆材料具有较高的粘合力和较好的机械性能,与地层有较强的亲和力,固结体的柔韧性能承受一定的地层变形。材料注入煤、岩层以后,低粘度混合物保持几秒钟,渗透进细小的裂缝膨胀,产生二次压力,将受注体更好地胶结为一个整体。使破碎围岩得到加固,防止破碎围岩掉落。
3 注浆参数设计
注浆设备使用BQZ20-12气动双液注浆泵。注浆时采用间隔注浆。
注浆位置:1223工作面调采“旋转圆点”12-40架及其他顶板破碎处。
注浆孔布置:工作面注浆孔采用三花眼布置。眼距3 m,排距1.2 m。上排注浆孔自煤层顶板开孔,与巷道顶板成15°夹角,下排注浆孔与上排注浆孔为1.2 m,开孔垂直与煤壁(见下示意图)。采用风动锚杆机钻注浆孔,并配备相应长度的钻杆和相应数量的φ32 mm钻头。
注浆孔参数:两排注浆孔孔深均为6 m,孔径φ32 mm。
注浆压力:根据经验,设计注浆孔终压不大于1.5 MPa。
注浆孔口管及封孔:注浆管为φ15 m,长度为2.0 m的钢管。每孔下两根注浆管共4 m,一根带花眼、一根不带花眼。不带花眼在孔口,且钢管中间缠麻做为封孔,封孔段长800 mm。注浆孔里段留约2 m深裸孔。
4 注浆施工要求
1)钻眼时,应提前处理顶板活矸,在安全的临时支护保护情况下,方可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钻孔角度、深度。
2)保证封孔长度做到不漏浆。
3)注浆孔附近,除规定人员外,其他人不得靠近或逗留,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4)在注浆时,浆液在距离注浆点很远处多处漏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分扩散,可停止注浆。
5)钻眼、注浆施工时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等防护
用具。
6)非专职人员不得操作注浆泵,以免发生事故。
7)注浆时必须始终严密注视泵压,关注泵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注浆工作顺利进行。
8)整个注浆系统高压端的联接件必须联接牢固。
9)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5 注浆后仰采顶板管理
1)机组割煤后,要及时顶溜、拉架护顶,打起护帮板护帮。
2)机组割煤时,必须将煤壁割平、割直,严禁留有伞檐。如有伞檐、煤壁有裂隙、片帮危险时,必须及时找掉。如需打靠帮必须先停溜子,并安排一位有经验的老工人专人观山,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
3)工作面采高在保证机组正常通过的前提下与煤厚相适应,严禁采高过大而引起的片帮伤人事故。
4)如发生片帮要及时用单体配半圆木将顶板支护好,所打单体要双向迎山且单体与半圆木之间要用铁丝拴牢,煤帮用半圆木裱帮、刹紧。
5)机组割煤过程中,滚筒上、下15m范围内严禁有人工作。
6)必须保证支架接顶有劲,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24Mpa。
7)拉架时,保证支架少降、快移,带压移架,防止支架后仰或打滑。
8)如注浆后顶板仍破碎难以控制,可在支架顶梁上铺金属网防止碎岩滚落,为保证支架顺利前移,顶网能顺利铺开,也可在金属网下架走向梁,由走向梁先托住顶板,让支架在走向梁及金属网掩护下前移。
6 结论
通过采取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1223工作面顶板破碎不稳定,完整性差,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顶板控制的安全系数。为工作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减少了工人打靠帮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鹏.顶板破碎的应用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的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08(12):21-24.
作者简介
张亚强(1983-),男,汉族,本科,副科长,显德汪矿技术规划科。endprint
摘 要 目前综采工作面开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各地区煤层赋存条件不一样,从而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旋转”调采、仰采、俯采等情况。大角度“旋转”调采时,“旋转圆点”区域顶板受支架反复支撑挤压极易破碎。对于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开采时,工作面易发生片帮、冒顶。因此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给工作面快速推进和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以显德汪矿1223工作面为例,主要就大角度“旋转”调采、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条件下,如何进行注浆加固进行实践,从而总结“破碎顶板”仰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经验。
关键词 大角度“旋转”;破碎顶板;注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9-0120-01
1 工作面概况
1.1 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
1223工作面位于李石岗向斜核部及两翼。该区域地层倾角5~23°,平均15°。工作面煤层呈黑色,落煤成粉末状及小碎块状。外段煤层分层,上分层煤厚0.20~1.15 m,平均0.56 m;下分层煤厚0.40~1.40 m,平均0.86 m,上下分层间距0.70~1.10 m,平均0.96 m。里段煤层结构简单,平均2.27 m,局部含夹矸。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砂岩,灰黑色,致密、坚硬,夹灰色的细砂岩条带,底部含松软的黑色泥岩,局部夹有0.1 m左右煤线。
直接顶内局部夹煤线,易冒落。平均1.38 m。
1.2 工作面布置及生产情况
工作面中部为李石岗向斜轴部,里段为俯采,在中部经93°大角度“旋转”调采后进入外段仰采。工作面在中部大角度“旋转”调采期间推进较慢,顶板经支架反复支撑,“旋转圆点”及第12~40架直接顶、架前的煤岩体破碎较大,且为仰采,造成片帮、掉顶。严重影响了工作面正常推进。工作面推进速度跟不上,片帮后支架无法及时支护顶板,长时间空顶。形成恶性循环。给顶板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 注浆加固原理
注浆浆液分物力和化学两种,化学浆凝固较快。根据破碎煤岩体的特征和采煤工艺的要求,选择PN-1高分子化学加固材料注浆加固,该注浆材料具有较高的粘合力和较好的机械性能,与地层有较强的亲和力,固结体的柔韧性能承受一定的地层变形。材料注入煤、岩层以后,低粘度混合物保持几秒钟,渗透进细小的裂缝膨胀,产生二次压力,将受注体更好地胶结为一个整体。使破碎围岩得到加固,防止破碎围岩掉落。
3 注浆参数设计
注浆设备使用BQZ20-12气动双液注浆泵。注浆时采用间隔注浆。
注浆位置:1223工作面调采“旋转圆点”12-40架及其他顶板破碎处。
注浆孔布置:工作面注浆孔采用三花眼布置。眼距3 m,排距1.2 m。上排注浆孔自煤层顶板开孔,与巷道顶板成15°夹角,下排注浆孔与上排注浆孔为1.2 m,开孔垂直与煤壁(见下示意图)。采用风动锚杆机钻注浆孔,并配备相应长度的钻杆和相应数量的φ32 mm钻头。
注浆孔参数:两排注浆孔孔深均为6 m,孔径φ32 mm。
注浆压力:根据经验,设计注浆孔终压不大于1.5 MPa。
注浆孔口管及封孔:注浆管为φ15 m,长度为2.0 m的钢管。每孔下两根注浆管共4 m,一根带花眼、一根不带花眼。不带花眼在孔口,且钢管中间缠麻做为封孔,封孔段长800 mm。注浆孔里段留约2 m深裸孔。
4 注浆施工要求
1)钻眼时,应提前处理顶板活矸,在安全的临时支护保护情况下,方可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钻孔角度、深度。
2)保证封孔长度做到不漏浆。
3)注浆孔附近,除规定人员外,其他人不得靠近或逗留,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4)在注浆时,浆液在距离注浆点很远处多处漏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分扩散,可停止注浆。
5)钻眼、注浆施工时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等防护
用具。
6)非专职人员不得操作注浆泵,以免发生事故。
7)注浆时必须始终严密注视泵压,关注泵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注浆工作顺利进行。
8)整个注浆系统高压端的联接件必须联接牢固。
9)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5 注浆后仰采顶板管理
1)机组割煤后,要及时顶溜、拉架护顶,打起护帮板护帮。
2)机组割煤时,必须将煤壁割平、割直,严禁留有伞檐。如有伞檐、煤壁有裂隙、片帮危险时,必须及时找掉。如需打靠帮必须先停溜子,并安排一位有经验的老工人专人观山,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
3)工作面采高在保证机组正常通过的前提下与煤厚相适应,严禁采高过大而引起的片帮伤人事故。
4)如发生片帮要及时用单体配半圆木将顶板支护好,所打单体要双向迎山且单体与半圆木之间要用铁丝拴牢,煤帮用半圆木裱帮、刹紧。
5)机组割煤过程中,滚筒上、下15m范围内严禁有人工作。
6)必须保证支架接顶有劲,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24Mpa。
7)拉架时,保证支架少降、快移,带压移架,防止支架后仰或打滑。
8)如注浆后顶板仍破碎难以控制,可在支架顶梁上铺金属网防止碎岩滚落,为保证支架顺利前移,顶网能顺利铺开,也可在金属网下架走向梁,由走向梁先托住顶板,让支架在走向梁及金属网掩护下前移。
6 结论
通过采取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1223工作面顶板破碎不稳定,完整性差,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顶板控制的安全系数。为工作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减少了工人打靠帮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鹏.顶板破碎的应用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的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08(12):21-24.
作者简介
张亚强(1983-),男,汉族,本科,副科长,显德汪矿技术规划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