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的情节设置分析

2014-11-27周鑫玉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周鑫玉

摘 要:《牡丹亭》是一部在戏曲史上有着卓越地位的作品,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在表达“情”与“理”的冲突对抗过程中,作者运用巧妙的情节设置,使二人的爱情得以顺利展开并发展,最终结合,也正充分体现了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对于“理”的反抗,突出了作品主题。

关键词:《牡丹亭》;情节设置;“情”与“理”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刻的主题思想与动人的艺术魅力使这部作品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本文从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这条主线中来窥探汤显祖对《牡丹亭》的情节设置技巧。

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的爱情大致经历了“相识——相知——相恋——相守”这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主人公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作者还设置了一些外力对二人爱情的推波助澜,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正表现了汤显祖情节设置的巧妙性。

一、相识——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杜丽娘是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她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之中。父母对其管教严格,按照封建传统道德观念来规范女儿的言行,将她关在闺房内,习女工,读诗书,还请来迂腐的老儒生陈最良教授丽娘儒家经典。对于年已及笄的杜丽娘定会伤春怀人,这是出于天然本性,然而杜丽娘却不能将这一感情自由的宣泄出来,正如春香所说“故此俺小姐说: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所以,当她听春香说府衙后面有座大花园,便产生了游园的念头,并在春香的鼓励下,第一次走出深闺,到花园内游玩。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引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和对幸福爱情的向往,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此梦,正是是因情而起,也是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作品中的第一次相遇,虽在梦里,也是一见钟情。于是,“惊梦”、“寻梦”便是杜丽娘追求理想爱情的开始,也为后来的“拾画”、“玩真”做了铺垫。

汤显祖为何要安排这样一场梦让男女主角相识?他在《与宜伶罗章二》中说:“如今世事总难认真,而况戏呼?”[1]在《牡丹亭记题词》中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世上岂少梦中之人耶?”,可见作者是通过艺术的假想来抒发人生的真实。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杜丽娘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由梦来完成她追求理想爱情的心愿,得以唤醒她反抗的精神,大胆追求爱情,最终修成正果。所以,这场梦是引起柳梦梅与杜丽娘爱情的导火线。在《复甘义麓》中,汤显祖谈到“二梦”的创作缘起时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2]。这其实也是作者创造这部作品的艺术思维,汤显祖热衷于表现人的非现实遭遇和情境,借以批示真实的人生和人情。文学家由于内心的感情奔流不息,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梦幻般的艺术思维之中;在这种梦幻般的艺术思维的激发下,文学家创造出了虚幻而神奇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里,凝聚着文学家深厚的情感。[3]

二、相知——人鬼幽会

杜丽娘因寻梦不得,憔悴受损,自题真容交给春香并嘱咐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随后便香消玉殒。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一见钟情,将其挂入房中供奉。柳梦梅与画上的杜丽娘日夜相处,逐渐倾心。而杜丽娘因情而死,并不是对“爱情”的放弃,而是进一步的追求。到了冥间后,她仍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情人。得到冥间判官的准许后,杜丽娘的鬼魂重游故居,听到寄居在此的柳梦梅对自己画像的真情告白后,随后与之相会。柳梦梅虽然知道杜丽娘是鬼魂,但仍然真心相爱,对杜丽娘说道:“你是俺妻,俺也不害怕了”。

杜丽娘的死,正是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对她压制而导致的。她出身名门望族,在封建家长的严厉管制下,无法实现自己自由追求爱情的理想,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最好只好为情而死。杜丽娘不顾母亲的“慈戒”又去后花园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直至为情而死,正是她反抗封建势力对她压制的有力证明。杜丽娘变为鬼魂后,由于摆脱了世俗礼法的约束,杜丽娘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反抗与叛逆性格变得更为大胆热烈。才会出现杜丽娘即使来到冥间也不放弃追求爱情,与判官诉说自己的遭遇,感动判官后,主动来到柳梦梅住处,与其幽会。她的一切举动如果在阳间,被封建势力包围的她或许根本做不到,而变成鬼魂后的她反倒更加自由。所以,杜丽娘的死是必然的,后来人鬼幽会也是对“情与理的冲突”这个作品主题的突出,也为二人爱情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

三、相恋——死而复生

人与鬼的并不是杜丽娘的最终目的,她还要因情而生,在阳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柳梦梅结成阳间夫妻。如她自称“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夫妇分缘,去来明白。因此,在《冥誓》出,她向柳梦梅吐露了真情,并要柳梦梅掘坟开棺,使她回生。于是,柳梦梅冒着被斩首之险,掘坟开棺,让杜丽娘还魂回生,两个有情人终于得以结合。

汤显祖推崇人之真情,从一般人情出发,反对封建理学对人之真情的束缚和摧残。汤显祖也正是在“情”的驱使下来创作戏曲的,如他自称:“以情作使,劬与伎剧”,[4]“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因此,他把推崇人之真情寄寓在《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中。如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表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对于《牡丹亭》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明代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曲品》中大为赞赏,曰;“杜丽娘事甚奇,而蓄意发挥,怀春暮色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5]。杜丽娘死而复生,为实现杜丽娘与柳梦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作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又为实现理想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

四、相守——皇帝指婚

杜丽娘复活后,便与柳梦梅成亲,二人一起赴临安应试。老儒生陈最良发现杜丽娘的墓被掘开后,就去往淮扬找杜宝,并诬告柳梦梅为劫坟贼。柳梦梅考完试后,因尚未发榜,杜丽娘让他去淮扬找杜宝和杜夫人。当柳梦梅来到淮扬时,不料杜宝不仅不认他为女婿,还将他当作劫坟贼拷打审问。即使苗舜宾证明柳梦梅的确是新科状元时,杜宝还不肯罢休,“必须奏闻灭除”,矛盾冲突逐渐达到了高潮。在最后的《圆驾》出,杜宝不仅不认柳梦梅为女婿,而且连自己女儿也不认,一口咬定杜丽娘是“花妖狐媚,假托而成”,奏请皇帝对丽娘用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而且皇帝也以“自媒自婚”有违封建婚姻教条对杜丽娘加以指责,面对顽固而强大的封建势力,杜丽娘与柳梦梅毫不屈服,杜丽娘针对皇上的指责,理直气壮地回击道:“真乃是无媒而嫁,保亲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并对“自媒自嫁”感到自豪。杜宝要她“离异了柳梦梅”,才肯认她为女儿。杜丽娘绝不肯妥协,宁可不要父女之情,也不肯离开柳梦梅,坚定地表示:“叫俺回杜家,赸了柳衙,便作你杜鹃花,也不叫转子规红泪洒!”面对顽固无情的父亲,杜丽娘一反先前温顺懦弱的性格,敢于顶撞,这也是作为“情”的代表对“理”的反抗。最终皇帝被杜丽娘说服,当场指婚,成全两人。虽说这部作品是“情”与“理”的较量,皇帝本是封建社会的最强代表,但是在情节设置上,还是需要将皇帝搬出来,因为在当时的情况,想要说服迂腐倔强的杜宝,只有借皇帝之势力。只要说服皇帝,“至情”便战胜了“至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也就能圆满了。

参考文献:

[1]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第49卷.1426页

[2]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第46卷.1367页

[3]王瑷玲.《明清传奇艺术呈现中之“主体性”与“个体性”》[M].85页

[4]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第19卷.570页

[5]俞为民.《中国古典名剧导读—牡丹亭》[M].1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一生爱好是天然”
《惊梦》的情与爱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不一样的《柳梦梅》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