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逐梦想在他乡:即发东南亚速写

2014-11-27孙婧梁孝鹏韩建超

商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越南职工管理

孙婧 梁孝鹏 韩建超

在越南,“即墨”、“即发”两个中文词汇,既是先进纺织技术、卓越产品质量的代表,也是“亲情式管理”与“即发模式”的最佳解读。纺织服装业在生产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又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这个传统产业必须具有适应当地文化的管理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而这种企业能力在当地尤其是政局动荡时,是保证中方利益的不二法宝。中国纺织业整体走出国门若干年,即发集团耕耘多年逐渐形成了“即发模式”。

正值金秋,作为2014中国服装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装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每年,10名年度人物的评选都会在业界内掀起一轮榜样风潮,这些年度人物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耕耘在中国服装业中的普通从业者,即发集团驻越南服装工厂职工宋晓芳就是名列其中的一员,也是全省唯一的入围者。

作为中国服装业“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之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80后的民企一线管理者在海外迅速打开了局面,其积极践行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理念,也赢得了当地员工的广泛认同,在海外树立了中国服装业的人性化形象。

第一批“走出去”的80后高管

宋晓芳的成熟是伴随着即发集团在东南亚的稳健扩张而来的。起初,这位山东姑娘是带着一份“平凡”的学历进入企业的:毕业于山农大经管专业,潍坊昌邑人,2003年来到大型纺服企业即发,经过6个月生产一线学习实习后,宋晓芳即开始参与车间生产管理工作。

几年后,一次重要机遇不期而至——2006年初,即发集团响应商务部“走出去”战略的号召,经过市场论证考察,企业决定到越南建立了第一个境外服装工厂。年仅27岁的宋晓芳和8名即发工人远离国土、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越南,成为“走出去”的第一批创业者。

空间转换,置身于炎热的天气、一片“伊哩哇啦”的陌生语言环境里,这位山东姑娘意识到: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将成为她生活的主基调。初到越南,宋晓芳听不懂也说不出,在工作现场,看着一些当地员工脸上戏谑的神色,她二话不说,晚上把自己关在了闷热的铁皮房里,“恶补”越语。3个月,她即能用越语进行交流了,越南员工们开始竖起了大拇指……

相对于陌生的语言,宋晓芳对熟悉的纺织行业进入角色相当快。“尔这样做,我要对你说:NO!”在生产车间,宋晓芳径直走向一位缝纫工,通过越语翻译,对其在一块布料上的缝纫走线提出了整改要求,在翻译面前,这位缝纫工本来还想辩解两句,但一看到宋晓芳脸上微笑而坚决的神色,立刻乖乖地照办了,这种“短兵相接”的情景剧,几乎每天都在车间上演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每天必须直接到生产一线检查产品质量,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一条铁规。主张狠抓产品质量的宋晓芳,喜欢这种现场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严格得让人受不了,但当地这些员工们却都认同她,“买她的账,”因为在和这位中国姑娘的一次次对话中,她这种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计一位位当地员工心服口服。规矩成方圆,质量赢市场,企业也迅速获得了客户颁发的“产品质量奖”。

要在海外办企的新的管理实践中拓展出一片天地,仅依靠勇气和魄力是不够的,宋晓芳是个有心人。在东南亚的9年中,她一直对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区域特色优势,进行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宋晓芳制订了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驻海外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

“阮永祥,你又有什么聪明的新想法了?”“我真的有个新发现了。”阮永祥是一位“小诸葛”式的聪明工人,被宋晓芳培养成了十分善于小改小革的职工,接到了一批新订单后,阮永祥发现如果能给缝纫机加装一个小固件,工效和质量就会大幅提升,在宋晓芳鼓励下,他经过多次试验研发成功,提高效率10%以上。在即发越南上厂,像阮永祥这样的职工已形成一个群体,这一切源于她在日常管理实践中的观察,她发现,一些心灵手巧的工人在群体中很活跃,于是,通过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的思路逐渐酝酿并付诸实施,最终,她从对这一类工人的重用中提炼出一种企业文化——特别注重发挥每一名员工的特长,激发大家的创造力。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深谙其理的宋晓芳找到了一个恰当切入点,把这一理念融入到了海外企业的管理实践中。

一个个管理细节上,都渗透着宋晓芳的有心探索,由此,工厂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环节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一个个迎刃而解,即发海外建厂的新思路也被不断拓宽。目前这个工厂拥有职工上千人,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和日本市场。

“即发式”管理的力量

一个单位、一个团队应该有一股气——士气、人气,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活力——这是即发这家民企在管理培训中强调的一个理念,被宋晓芳在其海外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印证、强化。

“用感情带队伍是必须的,”宋晓芳笑着说。她认为,在海外企业管理过程中,特殊的环境更要求他们与当地员工加强精神、情感层面的互动,让企业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共存共赢的集体。

今年30岁的越南籍职工李协和是厂里一名电工,6月,他父亲不幸被查出患有癌症。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宋晓芳得知情况后,立刻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1000元钱,送到了他父亲的病床上,同时协调企业工会,组织职工捐款助困。

员工蓝其能有很好的技术,别的企业以更高的薪水来挖他,但他不为所动,依然留在工作环境良好的即发,并且没有对外声张,后来了解情况的宋晓芳主动找到他,“我们不会让老实人吃亏的,”她说。通过多次家访,宋晓芳关心他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到他家居住狭窄闷热后,宋晓芳亲自把企业一台闲置的空调送到了这位工人家中,这一家越南人含着眼泪,表达着对这位中方管理人员的感谢。亲情化的管理,这种既包含中国儒家“仁”理念的管理模式,又是即发成立以来一直恪守的企业文化,把一大批像这样的越南技术骨干,牢牢团结在岗位上。

宋晓芳在管理上的一个特点受到当地员工的一致好评:遇到问题时她总是先与大家一起探讨,听一听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个80后的即墨纺企经理人有魄力,还有着很强的沟通力,这是最让工人们信服的一点。长期积累下来,便形成了注重发挥团体的智慧,将企业的理念与员工分享,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工作的企业氛围,这已经成为即发海外企业的特色文化。endprint

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一定要让员工感受到家的亲情。即发和一些中资企业一样,给当地员工免费提供午餐,有一段时间出了些问题,一些当地员工提出午餐不合口味,有的员工以“罢吃”相要挟,对此,大部分企业的应对态度是不予理会,但即发没有这样做,他们一方面对膳食口味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提出员工如果不喜欢食堂饭菜可自己带饭,企业为此专建保温系统,帮员工热饭。不仅如此,企业还为这样的员工补足饭费,大伙领钱、领东西都可以。

亲情化管理带来了与日俱增的“黏合力”,以心换心,最终换来的是像金子一样珍贵的情谊和信任,而这一切,构成了对一家海外办厂的民营企业来说一笔难得的财富。令宋晓芳印象深刻的是,今年5月份因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越南发生大规模的暴力事件,给许多当地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很大压力。

“我和大家都是这个企业中的一员,虽然大家不是中国人,但我们都是纺织人,是一家人,发展事业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宋晓芳如是和越南职工们沟通着,面对着这位中国丽人坚定的神情,当地工人们都报之以会心的微笑。

这“会心的微笑”是多么大的力量,连宋晓芳都没有料到——当晚,几十名越南员工,为保障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连家都不回了,食宿在企业,守护着中方人员。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园区外就有骚乱人群,当地员工们担心中方人员开车外出会受到袭击,都提前预订了出租车,随时待命接送中方人员。

“妈妈,把家里床铺收拾一下吧,”不少越南员工还准备随时把即发的工作人员接到家里去住。危难时刻,是亲情化管理凝聚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把企业黏合成一个整体,应对着时局的惊涛骇浪。在小宋的带动下,工人干劲十足,当月实现出口创汇240多万美元。

把即发这家民企亲情化的管理理念输出到海外,宋晓芳是耕耘者,编织者,用她干练的性格和作风,用她对海外企业管理的一步步探索实践以及坚定的执行力。

张开“追梦”之翼:COPY海外办厂模式

有了越南前期的探索和后期的成功经验,即发又把海外拓展的目光投向了靠近越南的柬埔寨。去年开始,宋晓芳又扛起了柬埔寨投资建厂的大旗。

柬埔寨工厂于5月9日开始前期招工,宋晓芳树立了更快建厂的信心,由于企业推介宣传的得力,短短两天,一大批柬埔寨职工即报名参加面试,她亲自筛选了部分熟练缝纫工上岗接受培训。

有了海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宋晓芳已有了驾轻就熟之感,同时,她又注重把握管理的新形势,她直接来到生产一线,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迅速制订出因地制宜的新思路。“当地人士热情的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工作的切入点,”宋晓芳笑着介绍,她因势利导地发挥这些人士的热情,来推进管理的本土化、细致化、制度化。同时,她在管理中更多地融入了人性化措施,企业得以迅速步入正轨。8月份,柬埔寨工厂接到了第一个订单,公司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此时,宋晓芳已成为越南和柬埔寨工厂“两点一线”的奔波者。“海外建厂整合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即发与客户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不管任何艰难坎坷,我都会勇敢面对。”岗位在他乡,梦想在纺织,宋晓芳正和她所在的行业一起,谱写青岛民企海外纺织的崭新篇章,追逐着她进厂时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南职工管理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越南百里“银滩”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