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风标
2014-11-27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海内外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箴言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是30余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以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形式对文艺创作发表意见,有参会者和论者将此次座谈会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相联系或类比。
72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72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有评论认为,在文艺发展史上,延安文艺座谈会和10月15号的这次文艺座谈会,都将是具有同等份量和价值的重要的文艺工作会议,他们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深刻的话题。中国的文艺市场,正在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10月1 3日,作家麦家接到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的电话,通知他“放下所有工作来北京,后天上午有一个重要会议”,麦家好奇,是什么样的会议这么紧急。对方回答说,电话里不方便透露,就是领导要给大家开会。第二天,麦家从浙江杭州出发,晚上7点半到了京西宾馆,10月15日上午9点,习近平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准时召开。
座谈会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72位著名文艺工作者悉数到场。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初露锋芒的新人,还有两位网络文学作家参会,分别是周小平和花千芳,颇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先听取了7名文艺界代表的发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剧协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舞协主席、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影协主席、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雪健先后发言。
为了参加当天的座谈会,铁凝中断了在奥地利的访问提前回国。当天的座谈会安排她第一个发言。铁凝说,在回国的途中,不禁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铁凝说,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召开这样一个文艺座谈会,对于激励和引导全国文艺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84岁的阎肃是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他动情地说,延安文艺座谈会,明努力方向、开风气之先、启一代文风,正本清源,振奋了全国人民;今天,我举双手赞成开这样一次文艺座谈会,期待着这次会议能够振聋发聩,润物扬帆。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首次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其后每逢十年,中央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如果说之前有这样规格的文艺座谈会,可能是历史上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了”,知名美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软实力十分重视,而且他本人也是个文化、文学爱好者。从他的治国方略来看,他对此也曾强调多次。”
“作为演员,要做有情怀的作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这是我的追求。”李雪健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他以自己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焦裕禄、杨善洲两位典型人物的体会,说明文艺工作者须臾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生活。
听了李雪健的发言,习近平说,你讲的充满深情。正如你所说,从焦裕禄、杨善洲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职业病”——自找苦吃。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把荧幕形象刻画好、塑造好。
习近平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毕加索说:“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象。”文学艺术的创作有其自身规律。尊重文学艺术规律,尤其要求我们切忌拔苗助长、催肥催生,更不能简单地将物质生产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手段生搬硬套到精神产品的创作和推广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正如习总书记尖锐指出的,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文化企业和作者将文艺创作当作了赚钱的工具,将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的,一切以“博眼球”和尽快变现为最高标准,以媚俗为荣,作风浮躁、粗制滥造、故弄玄虚、庸俗不堪,满身铜臭,斯文碎了一地,没有半点人文气息。
“如今文艺界存在的媚俗现象比较泛滥,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低俗现象,让我感到很痛心。”参加了座谈会的作家阿来对媒体表示。
“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丝都欢呼鼓掌。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样的作品是有经济效益了,但是社会效益呢?”李雪健说。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及时而深刻的提醒。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
“我们常说文学创作是个体劳动,这当然没错,但我们也得承认,每个人都有迷失的时候。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这方净土也出现了不少乱象,不少作品因为表现欲望、寻求刺激、追求商业利益,‘开卷有益这一个古老成语,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嘲弄。”麦家对媒体表示。
“我深刻体会到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信任和爱护。同时,也感到肩头压上了沉甸甸的担子。”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李军说。
“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总结性发言。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多次脱稿,停下来,富有深情地回忆他年轻时阅读文学作品的经历、感受、见解。“他读书之多、感悟之深、感情之浓,让我这个‘专业读书人都感到汗颜,因为有些书至今我都没有读过,有些书虽然读过,但也没有他有见地。可以想见,这些书曾经深深地感染过他,滋润过他。所以他相信文艺的力量,相信‘文化人的重要性也就不足为奇,也就自然而然,因为这些是他亲身感受。”麦家说。
“总书记对文学艺术很熟啊”,参加了座谈会的作家阿来之后还跟周边的人说,很多古今中外知名作家的名字、作品他都知道。阿来觉得,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观点跟他本人的感受比较接近,“文艺观念的形成并没有那么大的冲突,并不是觉得以经济上的胜利为胜利,这个是共识。”
“实际上,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对文艺的认知有偏差。”阿来表示,“文艺不只是从事文艺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对所有人都有引领的作用。”
“我个人的创作一直扎根于军事特情领域,从小说到影视,具有广泛的受众。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我的作品也被总书记关注到了。”麦家说。
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麦家回忆,习近平当时说:“我看过你的《暗算》《风声》,你是谍战剧第一人,歌颂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但是现在也有不少谍战影视剧不尊重历史,给观众造成了不良影响。”
“我觉得这些现象在我们文艺创作中,确实普遍存在,打开电视机,你会看到大量的雷剧、神剧,对历史和英雄一味地戏弄,毫无原则地丑化、神化,这些作品对青少年读者来说很容易对他们产生误导,让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麦家说。
“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新的时期下,我们应适应观众新的文化需求,带给观众更好的艺术作品。”从事60余年戏曲工作的中国剧协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结合《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的创作实践,谈起戏曲工作者在创作演出中努力践行传播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谈到电影领域的竞争问题,以往有观点认为进口几部外国大片就觉得是挤占了我们的市场,很纠结。但分析后,中央认为利多弊少,一定范围会有冲击,但反过来会激发国产影片的发展,现在看来,不仅没有造成国产电影产业的萎缩,反而刺激了发展,更有竞争力了,这说明对开放持积极主动的姿态是正确的。
“文艺产生的那天,本身的特性就应该是这样的,中国文化经历这种市场化考验不长,但是西方经历了市场考验,文化也并没有消失。”作家阿来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现在在文艺政策上一个整体的方向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即文化的自信,文化的传承,这个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改革开放,同时也要借鉴和吸收。
重塑批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形象地阐明了文艺批评家的工作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撰文表示,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流行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中国人创作的文艺作品好与不好,本民族的读者、观众说的不算,必须用西方当代文艺理论来评判,人家说好才算好,这种奇怪现象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诟病。
时下的文艺批评,还面临着艺术标准与商业标准的博弈。一些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选择,不是从艺术的立场出发,而是从商业的立场出发,哪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就追踪哪些作品;对文艺作品的评判,以点击率、收视率、销售量为依据,认为有了好销量就是好作品,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
张江认为,面对市场,批评家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以批评家的良知和担当,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在大量潮水般涌来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集中的精品佳作淘选出米,推介给人民大众,造就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才是批评的价值所在。当下的一些批评家恰恰把立场搞反了,将商业标准凌驾于艺术标准之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批评家不是引领市场、引导消费,而是沦为了市场的推手、金钱的奴隶。一个时代的美学风尚,不应该是市场消极选择的结果,而应该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合力创造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一个批评家的良知和纯度,就体现在他将艺术标准置于商业标准之上还是之下。endprint
在当下文艺批评场域里,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声音微弱,批评理念、判断标准混乱,文艺批评本身也面临边缘化趋势和公信力不足的问题,这和当下一些批评家批评精神缺失、批评锋芒消退,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沦为表扬和自我表扬,甚至是庸俗化、工具化的吹捧和造势有很大关系。
“人民大众需要具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搞理论装点、简单套用,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甚至良莠不分、颠倒是非,这样的批评丧失了批评的精神和品格,令人失望。批评的精神是为文艺负责、为大众负责的精神,是批评家淬炼自我、与人民共进的精神。重塑批评精神,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才能真正成为主导,文艺批评才能重新找回失却的地位,文艺的成长才能蓬勃向上。”张江说。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就思想文化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包括最近在孔子诞辰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以及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讲话。近期这一系列讲话显示,目前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在国家领导层的议事议程上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这些讲话不仅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广泛了解和深度关注,也提示人们,思想文化领域在当代中国发展战略层面有着特别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工作深刻关系到新时期之下的人心向背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文化问题事实上是改革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由于中国改革转型进展迅速,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形成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究竟如何理解和叙述这些变化,真可谓人言人殊。改革转型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分化,进而形成社会意见的多元分化,另一方面时间的流逝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这些看法。中国发展变化太快,很难按照现成的理论或说法来解释现实,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的系列讲话便展示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传统文化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新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多元要素,文艺为人民服务等等,都兼容并包,熔于一炉。这是对目前的多元社会意识状况的及时回应与有效吸纳。包容不同的文化要素,给予这些丰富的要素互相碰撞、调和与整合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过快地将它们整合进一个稳固的框架里,无疑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力和活力,也有利于社会共识和社会向心力的形成。
由于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丰富和多元的形态,社会意见的繁杂状况就不可避免,问题是分散的相对弱势的基层群众的声音往往较难表达出来,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鼓励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更有利于社会基层大众的充分表达。对于以社会大多数作为执政基础的执政党而言,保护社会讨论的充分展开,鼓励“沉默的大多数”发声,从中获得吸纳多数民意推进改革发展的契机,是巩固执政地位和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机制。这也是文艺“反映好人民心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政治机制,在“沉默的大多数”自己缺乏表达能力的时候,是否有足够多的艺术家帮助他们表达,便非常重要了。
因而,在社会意识多元并存的状况下继续强调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对文化力量的召唤。目前这种召唤有着强烈的方向意识,也不回避事实存在的一些争论,并主动回应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例如,鼓励各级干部敢于对各种现象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做不表态的绅士。这种正面的召唤和对直面争论的鼓励,是执政者在众声喧哗时代确立文化领导权的基石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此次文艺座谈会清晰呈现了重视文化领导力的战略意图。
本刊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光明日报》等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