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共赢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体系构建
2014-11-27陈胜利
陈胜利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第一课堂无法单独完成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高校在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培养方案,不断强化两课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以及两课堂体系的构建,实现高校与社会共赢。
关键词:共赢;高校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体系构建
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现状分析
从2014年5月1到2014年6月30日,对南京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00份,发放回收率为98.04%。参加调查的学生,其中男生170份,女生330份。现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第二课堂活动的含义和内容
调查是否清楚第二课堂的含义和内容,非常清楚的71人,占14.2%;清楚的198人,占39.6%;一般了解205人,占41.0%;不清楚的26人,占5.2%。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
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看法:看法一: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有104人,占20.8%;看法二:认为第二课堂重要尤其社会实践模块更重要的占83人,占16.6%;看法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的270人,占54%;看法四:二者关系无法说清的占43人,占8.6%。
(3)能否主动参加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长期参加的有31人,占6.2%,经常参加的有152人,占30.4%;选择性参加的有305人,占61%;几乎不参加的有有12人,占2.4%。
(4)能否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者有冲突,但仍尽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人占比例最大,达到了35.4%,可以较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其次,达到20.6%,少数同学则很难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40%左右的同学则能在保证处理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前提下选择参加部分第二课堂活动。
(5)认为学校、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最大问题
39.6%的同学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有相应的指导老师,16.6%的学生认为组织资源不足,学校、学院与学生之间交流不足、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超过半数的同学对第二课堂学术科研部分不满意,约17%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学术科研氛围较差或很差。
根据上面调查现状,说明一直以来,第二课堂充当着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角色,第二课堂被定位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校教育的附属 ;课时安排与时间分配的存在很大冲突;第二课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独立进行,缺乏互动,协调性不足,"两张皮"现象严重。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型、技能型,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有针对性、社会相关性,传统的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意味着高校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指导性需求和非指导性需求 ,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主旋律。当前高校相对单一、滞后性的、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广泛、复杂的职业素质需求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化、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与高校有限的培养条件间的矛盾,是当前教育的两大矛盾,解决好这两个矛盾,实现高校与社会共赢,需要高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作用。
2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育共同承载,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教育整体,靠单独任何一方都不行。所以需要结合二者的教育因素,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高校的育人功能。
(二)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统一,学生选择范围小,不利于因材施教,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普遍性需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课堂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学生主体,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技能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充分应用,但第二课堂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一课堂则提供了相应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二者双向互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方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
(三)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课程内容具有传统型、滞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当中来,形成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活动。
(四)建立系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教学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要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培养方案中,结合第一课堂,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第一课堂学分管理,针对学生相应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学分制,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的学分制体系,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高校育人的效果,让大学生实现终身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任永方.面向"共赢"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探析[D].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论文20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