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韩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

2014-11-27李明儿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3期

摘 要:称谓表示某种社会含义,它与各国的社会特征和语言文化密切相关。本文 根据Kroeber提出的亲属制范畴,就汉语称谓和韩语称谓的构成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 汉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整体与韩语类似,主要区别在于说话者的性别。汉语亲属称谓一般没有反映说话者的性别,而韩语亲属称谓则部分反映说话者的性别,其表现主要在平辈亲属称谓的使用上。这些差异是中韩两国社会特征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关键词:亲属称谓;汉韩对比;说话者;性别

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的词语形式,也是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的反映。本文根据Kroeber提出的亲属制范畴,就汉语称谓和韩语称谓的构成原则进行比较分析。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原则

冯汉骥(1989)指出汉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即“中国亲属称谓的构成依据两个原则: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划分,辈分的分层。通过这两个原则的结合,每一种亲属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整个系统结构中”。冯汉骥的这一分析框架理论来自于 Kroeber的《亲属关系的类分制》。Kroeber (1909)提出了存在于各种亲属制中的范畴,一共有八条,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同辈与不同辈之别

这一范畴可从整个亲属辈分标志的使用中准确地观察到。辈分不仅是亲属制中重要的结构原则,还是婚姻关系中重要的调节因素,以及面称使用中的决定因素。

第二、直系与旁系之别

这一范畴在整个亲属制中受到严格限定。

第三、平辈的年龄之别

这一范畴在亲属制中有部分代表。在“己身”这一辈上,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年龄之别。在上辈亲属中,只有男性亲属及其妻子有些分别;在下辈亲属中无此分别。

第四、亲属的性别

这一范畴在中国亲属制里通过性别标志的普遍使用来实现,在核心称谓中它占据了100%。

第五、说话者的性别

这一范畴完全没有反映。

第六、某亲属关系所从出的那一亲属的性别

这一范畴在中国亲属制里通过特殊标志的使用得到充分的表达。

第七、血亲与姻亲之别

这一范畴得到全面的反映。

第八、某亲属关系所从出的那一亲属的生命状况

这一范畴是存在的,但一般并未得到全面的反映。最常见的区别方式是用特殊标志来区分已故亲属和健在的亲属。

二、韩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

???(1992) 研究中也提到了韩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他将韩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分成了十二个原则,这十二个原则具体如下:一、排行之别,二、与话者的年龄比较,三、与相关亲属的年龄比较,四、亲属的性别之别,五、说话者的性别之别,六、直系和旁系之别,七、旁系的程度差异,八、(旁系亲中)血亲和姻亲之别,九、在特定父系亲属中,成员权利之别,十、主要亲属范围的区分,十一、婚姻或出生的合法性,十二、婚姻与否。??? (1992) 的研究中提出的韩国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是基于Kroeber(1909)、Murdock(1949)、Goodenough(1970)的构成原则而得出的结论,他分析了韩国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原则,对其中的一部分更细分化。如果运用 Kroeber(1909)的亲属称谓语构成原则对韩语的亲属称谓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知道韩语的亲属称谓是由以下的构成原则确定的,这几个原则分别如下:

第一、同辈与不同辈之别

这一范畴可以从整个韩语亲属的辈分标志的使用中准确地观察出来。辈分不仅是亲属制中重要的结构原则,而且还是婚姻关系中重要的调节因素。

第二、直系与旁系之别

这一范畴在整个韩语亲属制中受到严格的限定。

第三、平辈的年龄之别

这一范畴在韩语亲属制中有部分代表。在“己身”这一辈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年龄之别。在长辈亲属中,只有男性亲属及其妻子有些分别;在晚辈亲属中并无此分别。

第四、亲属的性别

这一范畴在韩语亲属制里通过性别标志的普遍使用来实现。

第五、说话者的性别

这一范畴在韩语亲属中有部分反映,在平辈亲属中有话者的性别之分,在长辈亲属和晚辈亲属中没有话者的性别之分。在称呼平辈年长者时,需要反映出话者的性别,例如:女性称“哥哥”为“??”,男性称“哥哥”为“?”;女性称“姐姐”为“??”,男性称“姐姐”为“??”;男性称“弟妹”为“???、???”,女性称“弟妹”为“??”,男性称“妹夫”为“??、??”,女性称“妹夫”为“??”等。

第六、有关亲属的性别

有关亲属的性别指的是某亲属关系所从出的那一亲属的性别,这一范畴在韩语亲属制里通过特殊标志的使用得到充分的表达。

第七、血亲与姻亲之别

这一范畴在韩语亲属制里有全面的反映。

第八、相关亲属的生死

相关亲属的生死指的是某亲属关系所从出的那一亲属的生命状况,这一范畴是存在的,但一般并未得到全面的反映。最常见的区别方式是用特殊标志来区分已故亲属和健在的亲属。

根据上面所述的构成原则,可知汉韩称谓的最大区别在于“说话者的性别”。“说话者的性别”范畴在汉语亲属称谓中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韩语称谓当中却有部分反映。

三、结语: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期后,由于引入了中国的文物制度,韩国的亲族体系逐渐地向父系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从十八世纪起,韩国的亲族体系趋向于和中国的体系相似(???,1991)。 汉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原则整体与韩语类似,主要区别在于说话者的性别。汉语亲属称谓一般没有反映说话者的性别,而韩语亲属称谓则部分反映说话者的性别,其表现主要在平辈亲属之间。如:女性称“哥哥”为“??”,男性则为“?”;女性称“姐姐”为“??”,男性则为“??”;男性称“弟妹”为“???、???”,女性则称“??”;男性称“妹夫”为“??、??”,女性则称“??”等。这些差异是中韩两国社会特征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冯汉骥著.徐志成译.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 : ?? ????? ??? ???[J]. ???????,1995.

[3]???、???、???.????? ???[M].首尔:??,2005.

[4]???. ??? ????[M]. 首尔 :???,1991.

作者简介:李明儿,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