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壮悔堂文集》中的传记作品看侯朝宗的人生与心态

2014-11-27温翠娟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3期

温翠娟

摘 要:侯朝宗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作为社会名人的他对于重大历史抉择,有着典范试的意义;虽因乡试被认为“失节”,但从《壮悔堂文集》里的传记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最终依然回归到儒家的价值追求上。可以说,儒家的人格精神才是侯朝宗创作的命根所在,同时也是广大士大夫的创作之根。

关键词:侯朝宗;传记文;儒家精神

侯朝宗名方域,别号雪苑,河南省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卒于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享年三十七岁。在清顺治九年,侯方域三十五岁,他总结自己的一生为“平生可悔者多矣”,于是把自己的新书房命名为“壮悔堂”。尔后,又以此命名他的文集。紧承其后,又以“四忆堂”命名他的诗集。侯朝宗作为由明入清的遗民文人,他为何“平生可悔者多矣”?又为何“忆”?从侯朝宗的诗文中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情怀,他似乎在寻找某种精神家园。我们就由他成就最高的传记文来揭开侯朝宗的人生与心态。

一、侯方域对《壮悔堂文集》传记作品的人物选择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中“传”的作品集中在《李姬传》、《司成公家传》、《马伶传》、《贾生传》、《吴伯裔伯胤传》、汤御史传》、《太常公家传》、《徐作霖张渭传》、《宁南侯传》、《任源邃传》等十篇之中。这些篇目所载之人物都是侯方域所熟悉之人,又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重要事件密切相关,其中对一切人物持称赞态度:《太常公家传》中太常公是个正义之人;《司成公家传》中的司成公、《汤御史传》中汤御史是正直、刚正不阿的人;《贾生传》中的贾开宗 、《吴伯裔伯胤传》中的伯裔和伯胤、《徐作霖张渭传》中的徐作霖和张渭、《任源邃传》中的任源邃是十分注重并坚持气节之人;《宁南侯传》中的左良玉、《李姬传》中的李香君、《马伶传》中的马伶是是非忠贞分明之人。

二、侯方域的家世渊源、声誉及历史选择

侯方域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经历了甲申之变等重大历史变迁,不到一年,王朝鼎革,几易其主;由于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在汉人眼里,汉人统治的王权才算合法,是“治统”和“道统”的高度统一;其他民族统治的王朝都被视为“夷虏”。满族入侵的不可逆性,成为检验士人的试金石。清朝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往往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段使士人俯首称臣。所以,此时的士人将面临艰难的人生选择:出仕清朝——将保全性命,而引得一身骂名;不仕清朝——或将粉身碎骨,但留得青史身后名。在巨大的历史压力面前,注重出处的儒家士人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命运,也就等于选择了文化和价值追求。

寄托着众多志士文人的南明小王国被灭亡后,大多志士文人坚持着心中那一份高贵气节,始终不肯出仕清朝。他们中有作长期的反清斗争,如反抗失败后以身殉国的吴次尾、夏完淳;有拒绝征辟的,如削发为僧的方以智、隐居不出的陈贞慧、魏禧。性格懦弱的侯方域一直关心国事,常以节概自勉。其曾劝阻好友吴伟业不要入仕清朝,但梅村并没听进劝阻,而是当上了清朝的国子监祭酒,曾有诗句“平生有负候生诺”。

然而,顺治八年(1651),侯方域到河南应清朝乡试,中副榜。最终却成了他“失节”的缘起。

三、侯朝宗“失节”的缘由及悔意

侯朝宗中举之后虽没有仕清,,但这一乡试已俨然成了“失节”的依据。孟子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这些话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精神,是志士文人美好的奋斗目标,得志时造福于天下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就可以安详自得了。而侯朝宗由于乡试“失节”,似乎达不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而少有盛名的侯方域明知参加清廷的乡试会损伤其名声,又为何参加这一乡试?是为了荣华富贵而苟且生活?还是其他?

一直以来,侯方域在同时代人眼里都是关心时政,维护汉人王朝的,贾开宗就评其“方域豪迈,多大略,少本有济世志,尝与吴应箕、夏允彝醉登金山,指抨当世人物临江悲歌,二子以方域比周瑜、王猛”。侯方域本人也是十分维护汉人朝廷的,满清入侵中原之时,侯方域一直站在扶持南明王朝,抵御满清王朝这一立场。在他所处的兴平军降清之后,清廷用高官厚禄引诱,但他并没有为之动心,并与兴平监军王相业相约终隐不仕。后来地方官员曾多次推荐侯方域出山,都被他婉言拒绝。

对自己追求如此坚定的侯方域为何突然参加清廷乡试,他是否遇上了什么事?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提到:“朝宗作《壮悔堂记》时,其年三十五岁,即顺治九年壬辰。前一年朝宗欲保全其父,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后来竟有人赋‘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之句以讥之。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权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也。”

侯朝宗是以未完的卷子委婉的拒绝了清统治者的逼迫与请求。从这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朝宗是要保住名节,但还是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压力。实为名士的无奈与悲哀。而后,他因乡试之事而后悔不已。在晚年的《壮悔堂记》中写道:“时有所创,创辄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多矣!”无可否认,在侯方域后期的文章尺牍里,仍可以看到他对屈节事情的“壮悔”。

四、从《壮悔堂文集》中的传记作品管窥侯朝宗的精神价值选择

在“失节”已成为了事实之后,侯朝宗最终依然还是追求儒家的精神价值之“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中的“立言”。在其传记文中,体现着侯朝宗某种精神寄托。

《太常公家传》记录了三件事来突出太常公的正义。第一件是太常公因应震邀约拥戴郑贵妃代皇子一事而怒叱应震,并与之绝交;第二件太常公据实评论当前人,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第三件是太常公对权位高重的奸臣毫不畏惧,敢于冒魏忠贤的压力上书劝谏皇帝以阻止魏忠贤欲代祭祀行礼一事,并称魏忠贤为“宫奴阉竖”。

侯朝宗为儒家文人,家世显著,几代都为明朝高官,担当的是与权贵交恶、拯救黎民百姓的责任;侯朝宗多么想自己与太常公、司成公、汤御史一样通过政治成就自己的大业。而侯朝宗又是多么的不幸,身处在那样多变的社会潮流中,他的美梦破灭了。在内忧外患的时刻,他又想与徐作霖、张渭、伯裔、伯胤一样,英勇救国,与国家共存亡。他并没有那样的机会,所以只能把这种情怀寄予他们的身上。

《任源邃传》中塑造了任源邃这位入清后,义不屈膝于清,坚持抗清斗争,宁死不屈,固守节气的英雄形象。这正是侯方域想做但没做的事情。传记中记载当任远邃被捕,敌人要求其跪下时,“源邃睁目曰:‘若独非故明臣乎?我恨不杀汝,何跪为?乃断头而死。”真乃壮丽。在清军入关之后,侯朝宗也还抱有希望,想与任源邃那样不断战斗,但因种种因素,不仅没有完成抱负,还因乡试得到了“失节”的臭名。呜呼哀哉!壮志难酬!情何以堪!唯独寻找寄托之人!在文章的末尾,侯方域写道:“四大藩镇降三,江南将相握兵者亦或窜或降,而江阴尉阎应元独固守城八十日不屈死。”正寄托着自己与明王朝共存亡的爱国情感。

在《宁南侯传》与《贾生传》分别记左良玉与督府熊文灿不合,是因熊文灿曾经接受贼金而脱其围,左良玉轻视熊文灿以及记侯朝宗的朋友贾开宗,在做刘泽清军书记时,觉察刘泽清有降清意图,不肯就。对他俩不屈服于敌人表示高度的赞扬,同时隐喻着自己乡试一事的违心与无奈。

侯朝宗少时就已为名士,在中国古时候,少年才子总是与风流紧紧相连一起。朝宗年少就出入于勾栏瓦砾,对妓女、艺人等的生活都身份清楚。在南京期间,侯朝宗就结识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歌妓李香君。李香君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二人一见如故,不久在李香君的住处媚香楼结亲。《李姬传》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其中叙述三件事以歌颂李香君:一是规劝候生不要结交阉党余孽阮大铖;二是规劝候生不要学蔡邕失名节;三是信守诺言,拒绝阉党田仰的邀请。进而叙写李香君深明大义、明辨是非,不攀随权贵的品质。《马伶传》记马伶三年苦学技艺,歌颂其是坚持不懈、明辨忠奸,讽刺当朝奸相顾秉谦丑恶无比和作为阉党余孽的腐朽。

侯朝宗所写的传记人物处处有表彰之处,这和他的人生追求、政治立场息息相关。而且在作品中论述得十分突出。其在《贾生传》中赞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每度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与?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宁南侯传》侯方域曰:“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任源邃传》言:“呜呼!源邃功不成,节乃见矣!故明养士三百年,或得其报或否,岂在贵贱哉!”

失去故国的侯朝宗始终都站立在明王朝的立场上的,他通过太常公、李香君之口痛骂阉党余孽;通过徐作霖、张渭、伯裔、伯胤等与国家共存亡,反映了当时的民族斗争;通过马伶学艺一事,讽刺奸官嘴脸;这些,不仅仅出现在传记作品中,就是在整个《壮悔堂文集》里是处处可见的。由此可见,侯朝宗向往的依然是明代汉人统治下社会。

孟子曾经提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而在侯方域的一生中,虽因乡试使其带上了“失节”的帽子,在侯方域后期的文章中,仍可以看到他对屈节一事的“壮悔”,对反清复明的期望,寄托了他深沉的爱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可以说,侯朝宗一生光明磊落,虽因乡试“失节”,但在后期的光景里,一直还是通过“立言”来表现他的心态。从他的传记作品中发现,他不断的追求儒家的精神价值,寻找他的创作之源。这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

五、儒家文人的创作根本

明清之际的传奇作家孔尚任曾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了戏曲典范之作《桃花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有了《李姬传》的生花妙笔,才有了《桃花扇》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但是侯朝宗本人体现出来的儒家精神价值追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我们既看到了“虽妇人女子,亦知向往东林,究于天下奚补也。”同时又看到了侯朝宗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既为国奋战,血撒沙场,又在民族之路断亡时刻,进入道中,成就了儒家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

侯朝宗短暂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他文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政治与文化的选择,正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之所在,同样也是文人士大夫的创作之根本。

参考文献:

[1]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谢桂荣、吴玲:侯方域年谱简编(上) [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