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2014-11-27薛卫东李海龙张先锋
薛卫东 李海龙 张先锋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人民医院 惠州516029)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锁骨部位由于受到颈丛和臂丛神经的支配,常导致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出现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为使麻醉效果达到手术要求而增加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近年来,为避免大剂量局麻药物的毒副作用,在无须肌肉松弛的浅表手术中,针刺麻醉联合强效镇痛药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1]。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辅助针刺麻醉,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局麻药物的剂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86 例,女 34 例,年龄 16~66(43.8±22.5)岁;根据采用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麻醉。穿刺点选择斜角肌肌间沟顶点,向后下方缓慢进针,进针深度以出现突破感为准,当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时,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20 mL;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术前给予肌注0.1 g苯巴比妥钠和0.5 mg阿托品,然后静脉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将连接于电针器的毫针于颈外静脉和胸锁乳突肌交界处刺入皮下,逐渐加大电针刺激强度至患者出现麻木感的区域符合手术范围为止,用胶带将毫针固定。在患者患侧手背找到合谷穴,以相同的方法进针、调节电针刺激强度并固定。瑞芬太尼采用靶控输注泵进行靶控输注,起始血浆靶控输注浓度设为0.5 g/mL,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改变输注浓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VAS评分:0分为无痛;1~5 分为良好;5~10 分为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监测指标比较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15 min、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监测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监测指标比较 (±S)
手术结束时MAP(kPa)指标 组别 n 麻醉开始前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15min HR(次/min)SPO2(%)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0 60 60 60 60 60 10.02±1.56 10.31±1.48 101±22 101±22 97±3 98±2 10.41±1.37 10.32±1.65 110±21 90±21 97±3 97±3 10.36±1.49 10.04±1.43 111±20 92±22 98±2 98±2 10.54±1.24 10.19±1.24 105±22 98±23 98±2 98±2
2.2 两组患者疼痛指标比较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VAS评分,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VAS评分均>5分,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VAS评分均<5分,不存在明显疼痛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S) 分
?
3 讨论
锁骨骨折手术区域的主要支配神经是颈神经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和臂丛神经。颈浅神经主要支配区域是头颈及胸肩的后部,深支支配的区域则主要是前面及侧面,臂丛主要支配胸前区和肩部皮肤。对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手术区域主要由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支配,单独采用颈丛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如果联合采用颈丛和臂丛阻滞麻醉,则明显增加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极易产生局部麻药的毒副作用。近年来,为避免大剂量局麻药物的毒副作用,在无须肌肉松弛的浅表手术中,针刺麻醉联合强效镇痛药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对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较为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对患者进行麻醉。针刺麻醉起源于我国中医针灸学,是一种特殊麻醉方法,对人体组织器官基本无不良反应,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且无阻滞麻醉的毒副作用,曾广泛应用于临床[2]。研究表明,机体内源性阿片肽在受到穴位刺激时,能够释放并调控闸门机制,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而中医学认为,脑对脏腑经络具有主导作用,针刺穴位便是通过“调气”和“活神”作用实现镇痛效果[3]。而且联合治疗中,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该药物半衰期较短、起效速度快,在体内能够快速代谢,避免体内积蓄,故不会损害肝肾功能。患者对瑞芬太尼一般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能够达到清醒镇痛麻醉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瑞芬太尼起到了明显的镇痛作用。综上所述,锁骨骨折患者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针刺麻醉,能有效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用量,并且保证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对提高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1]黄旭,周杰,喻晖,等.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47-48
[2]王宝洪.针刺麻醉在颈部手术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7-238
[3]郭道心,刘波,吴成雁,等.针麻用于颈部手术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1,2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