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11-27徐幼浓许云南
徐幼浓 许云南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中心卫生院 慈溪315318)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成为中老年致死或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0月~2013年月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6~82岁,既往有卒中病史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类型、梗死部位、既往病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80 mg+血栓通粉针5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0.5 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1.3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指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1]。(2)实验室指标:血糖、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变化,头颅CT或MRI。(3)随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以内或者增加。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l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适,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涉及众多机制,血液浓缩、血小板功能亢进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已构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而脑梗死的形成又因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致相应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坏死。如不能及时灌注或保护治疗,可使梗死灶周围仍有活性的半暗带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功能缺损[3]。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微循环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奥扎格雷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血栓烷A2(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4~5]。注射用血栓通是由植物三七提取,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调节血管收缩功能,改善梗死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
脑梗死是一种多病理机制的疾病,短时间内难以明确发病机制,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抗梗死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笔者观察,奥扎格雷和血栓通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脑血循环,减少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有助于脑梗死后微循环的改善。二者联合应用,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杨柳,邵平阳,邵永堂,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3,8(3):137
[3]邵国富,朱颖,包仕尧.不同种类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药物作用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6):424-426
[4]张剑宇,彭岚,刘冬柏.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472-473
[5]郝茂林,冷振璞,刘振华,等.TIA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及奥扎格雷对其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1):82-84
[6]王忠全.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7,16(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