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毅夫”同台开讲的肇始
2014-11-27文丨鲁洪柯编辑丨安东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文丨鲁洪柯 编辑丨安东 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两人的姓氏不同,但名字一样。两人的出生地不同,却都和台湾有着不解之缘。两人耕耘的专业领域不同,但都是思想敏锐、才华横溢的知名学者。两人的职业不同,但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尽心尽力。汪毅夫和林毅夫,前者祖籍台南,是学富五车的历史文化学者,现任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后者是宜兰人,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04年3月10日晚,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汪毅夫与时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来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参加以“关注台海局势,心系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北京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国是论坛”。之所以选定这个主题,是因为当时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台当局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并利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机举办所谓“和平公投”,向大陆进行挑衅。台海局势成为北大学子们关心的焦点话题。北大团委、北大研究生会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准确把握校园脉动,结合各自优势,联合策划和举办了这场精心筹备的演讲会。曾在英杰交流中心发表过演讲的,有外国元首与政府首脑、著名作家与文学家、商界领袖和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他们相比,那晚的两位演讲人多了一份传奇意味。两位“毅夫”联袂登台,让北大学子们感到格外兴奋。400多名学生把演讲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记得那晚,两位“毅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围绕两岸关系开讲。林毅夫首先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台湾在上世纪50至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台湾经济起飞的真正原因,是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从农业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到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台湾得以保持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使台湾民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如果这个进程没有被打断,台湾的人均生产总值在不久的将来可望赶上美国。但令人遗憾地是,1996年以后,李登辉及其继任者陈水扁推行“南进”政策,阻挠台资“西进”,妄图人为切割台湾和大陆的经济联系。在台湾当局的政治干预下,台湾的经济资源不能向经济互补性最强的大陆转移,没有及时地实现产业的再次升级,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当时北大学子问道如何使台湾经济摆脱困境?林毅夫给出这样的答案,排除政治干扰,将台湾的资本、技术优势与大陆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和共同繁荣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也指日可待。
林毅夫讲完后,幽默地“引荐”他的同名朋友说:“七八年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福建社科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凭着才华和能力这么快就成为‘地方大员’了。”汪毅夫也愉快地回忆与林毅夫的交往。他透露,两人最初是通过交换著作开始往来,他寄给林毅夫的第一本著作是1994年出版的《台湾社会与文化》,并且恭敬地写着“毅夫兄校正,毅夫敬奉”,引来台下听众的会意笑声。
演讲中,汪毅夫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驳斥了“台独”分子鼓吹的所谓“台湾文化主体性”。他指出台湾文化源于大陆,寓于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即使是1895年之后,两岸的文化交流也没有停止。在5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日本殖民者推行同化政策,压制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但台湾同胞对日本的文化侵略进行了强烈抵制和反抗。台湾文化并没有变成东洋文化的一部分,反而保持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汪毅夫对中华文化在两岸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他认为大陆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品质,但“批判失其适度”也造成了一些伤害,如“文革”就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在台湾,中华文化百年来的发展呈现“传统的延续”,一方面,抵御了异族的文化侵略和强制同化,避免了过度的批判所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应有的批判,一些不应保存的文化品质也得以存续,如冥婚等。
在互动环节,北大的同学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踊跃发问,包括如何看待两岸关系“政冷经热”现象、台湾当局执意推动的“3·20公投”、吕秀莲大陆寻根祭祖返台后仍鼓吹“台独”,等等。两位“毅夫”认真倾听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演讲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两人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平实、条理清晰、富有哲理,既严谨又生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位名为“毅夫”的学术大师同堂开讲,获得热烈反响。9年之后,在全国台联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上,两位“毅夫”再次合作,为1100多名来自台湾岛内和海外的青年台胞奉上了丰盛的学术飨宴。林毅夫主讲中国经济形势,汪毅夫则以《闽南方言中的台湾故事》为题畅谈闽台文化渊源。今年2月,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学术报告会,邀请汪毅夫、林毅夫和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分别从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发表演讲,实现了“三夫”携手开讲。两位“毅夫”同台开讲的延续与发展,也成为学术传播与对台文化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