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栗子的香味
2014-11-26郑自华
郑自华
入秋以后,申城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栗子的香味。
中国是产栗子大国,栗子中以良乡栗子最佳。有意思的是,我最早知道的不是良乡栗子, 而是一个叫良乡的人。事情是这样的,我进烟糖公司的时候,是“文革”初期,单位里有个营业员叫毛良乡,专卖水果,那时市场食品短缺, 水果除苹果、生梨外,基本就没有什么其他品种。毛良乡的业务水平很高,绝活之一是削水果皮。水果削皮并不稀奇,但他不仅削的快,而且果皮紧紧地包着果肉,不会散开,更绝的是,这削出来的水果皮宽度一模一样,一根到底。他的水果摊前总是挤满了人,大家都喜欢看他水果削皮表演。“文革”结束以后,掀起业务比赛高潮,毛良乡参加市里业务比赛,得了第四名, 之所以未进前三甲,是因为削出来的皮占整个水果的比重稍多了些。我当时感兴趣的是他奇怪的名字,后来才知道,他父亲是栗子大王, 炒得一手好栗子。每年秋天,他父亲便推着小车, 沿街叫卖,只要半天时间就销售一空,而其他卖栗子的往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看着那些失望的眼神,他父亲总是说:“明日请早 !”印象中毛良乡父亲的小车曾经过我家门口,可惜的是, 那时家里穷,没机会尝过栗子。
尽管穷,但也不妨碍我对美食的追求,我藏有10 多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菜谱,在食品短缺时期,经常翻看菜谱,也算解个馋、过把瘾。那些菜谱中都有栗子的具体做法,如1960 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菜谱( 第九辑, 上海专辑)》,一共收录了82 道名菜,其中就有“桂花栗子”。名菜有栗子,而下里巴人的《大众食堂菜谱》也有成都的“板栗烧肉”。美食里有栗子,零食糕点也有栗子,《上海糕点制作》一书在“糕点”栏就介绍上海食品厂的“鲜奶油栗子蛋糕”。
秋天的上海,栗子绝对是主角。上海的秋天不是从落叶开始的,而是从栗子香味开始的。忽如一夜栗子来,好像是集体行动,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栗子的。弄堂口,一只铁锅放在煤气罐上,栗子和着石子在铁锅里翻动, 那是简陋摊点的现炒现卖。食品商场的拐弯处开了一扇小门,里面放着一个小小的玻璃柜台, 2 个穿白大褂的营业员正在忙碌,炒好的栗子正源源不断送过来,这是柜台;而一些栗子专营店早就摩拳擦掌了,店堂门口铺着好几个大大的匾,几个老阿姨正在将不合格的栗子剔出来, 半自动化的滚筒不停地运转着。不论是摊头、柜台还是专营店,总能看见“栗子大王”或“正宗良乡栗子”的广告语。街头到处是这样的场景: 不少人手里捧着纸袋装的烫栗子,然后急不可耐地剥开栗子送进嘴里。吃栗子是会互相影响的,香味会勾起“馋虫”,那甘甜粉糯的感觉还在回味中,回到家里,一份栗子做的菜肴香喷喷地端了上来。即使桌上没有这道菜,隔壁人家的栗子香味也会慢慢飘过来,让人抵挡不住这诱惑。
如今,民间关于栗子的美食有了更多创造发明,栗子鸡、栗子肉、酱爆栗子肉丁、栗子焖羊肉(牛肉)、栗子烧鸡、板栗烧鲤鱼、栗子爆胗肝、香菇炒栗子等,那么多的栗子想拒绝都不行 !
前不久,读到朱自清先生回忆在伦敦见到卖栗子的文章:“偶然会碰着提着篮子卖落花生的(巴黎也有),推着四轮车买炒栗子的,教人有故国之思。花生栗子都装好一小口袋一小口袋的,栗子车上有炭炉子,一面炒,一面装,一面卖。这些小本经济在伦敦街上也颇古色古香, 点缀一气。栗子是干炒,与我们‘糖炒的差得太多了。”不曾想到的是,栗子的香味早已漂洋过海,在伦敦、巴黎的上空也弥漫过,尽管这香味不太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