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国华率领第18军进军西藏

2014-11-26王贵

百年潮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国华昌都拉萨

王贵

2014年10月是张国华100周年诞辰。虽然张国华同志逝世4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当年中共西藏工委书记、第18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他一直是进军西藏部队的领导核心,率领我们胜利进军西藏,并在西藏站稳脚跟。

1950年初,第18军受领进军西藏任务之时,我在重庆的二野司令部情报处派出的康藏情报站任见习参谋。到成都后,我站并入第18军司令部侦察科。从此,在张国华军长直接领导下工作,对张国华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领导第18军进军西藏

淮海战役结束后,以豫皖苏军区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下辖第52、53、54师),年方35岁的张国华任军长。

接着,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领导第18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浙赣战役、湘南战役,并进军大西南,参加成都战役。

1950年,成都战役结束后,第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川南地区。张国华已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主任,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毛主席在1949年冬先后两次电告西南局、西北局,准备解放西藏。1950年1月,毛主席从苏联莫斯科电告党中央,明确将进军西藏的任务交西南局承担。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刘伯承当即研究,选定了曾经远离领导、单独坚持豫皖苏根据地作战取得很好成绩、年轻有为的张国华率领的第18军。经上报党中央、毛主席同意,第二野战军立即电告结束了成都战役后返回川南的第18军在乐山一带待命、整训。刘、邓随即召第18军领导并各师主官赴重庆当面交代进藏任务。当张国华、谭冠三听到刘司令员、邓政委说到此项任务非常重要后,立即代表全军将士坚决、愉快地接受了进军西藏的任务。张国华说:“我们坚决完成这一任务,绝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对第18军的信任。”刘伯承当即表扬了张国华。接着,西南局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成立了一个统管西藏工作的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张国华任书记,谭冠三任副书记,副军长昌炳桂、副政委王其梅、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和全国政协委员天宝任委员,得到中央批准。

张国华、谭冠三返回军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思想动员。

第18军多年征战,辗转万里,来到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川南,指战员们都很高兴,准备在此安家、驻防,解决婚姻问题,过好日子。但是任务突然转变,要去遥远、荒凉、艰苦的西藏,消极情绪随之出现,甚至有人说:“张国华军长要到西藏当土皇帝去咧!”张国华听了笑笑说:“我去西藏不是当土皇帝,而是给西藏人民当长工。”1950年1月26日至30日,第18军在乐山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师以上党员干部和各团一个主官参加。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西南局、西南军区首长关于进军西藏的决策和部署,分析了形势、任务,布置了进军的有关准备工作,主要是思想准备,还有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王其梅、陈明义、刘振国和各师、团干部都表明坚决完成进军西藏任务,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会后,军首长们下部队做思想政治工作。张国华到第52师对排以上党员干部说:“过去我们能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一个省会,消灭几万敌人,就兴高采烈,觉得很了不起。而这次进军西藏,是以我们第18军为主,不只是解放一个省会,而是解放全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大业。西藏过去没有党的组织,现在由我们去那里建党,开创党的工作,这还不值得我们自豪吗?”“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是英帝国主义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足。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而不如帝国主义热心?”“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谭冠三在第53师党委扩大会上阐述了进军西藏的重大意义,对大家说:“我们进西藏,不要怕帝国主义不高兴,也不要怕找不到老婆。自古英雄爱美人,但美人也爱英雄。你作战勇敢,工作积极,不怕艰苦,能没有女同志爱你吗?川南参军的女青年多得很。今后你们里面会有很多好夫妻的。”王其梅、陈明义、刘振国等也都深入部队进行思想动员。刘振国还指示军文工团很快创作出了几首进军西藏的歌曲。这些歌曲越唱越提劲儿。当时我在军侦察科教唱并指挥唱这些歌。

3月7日,第18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张国华在会上宣读了进军西藏誓言:“我们是人民战士,是坚强的国防哨兵,光荣地受领了解放西藏,建设西藏,把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保卫祖国边防,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任务。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把握,为保证其圆满实现而奋斗。愿向党和人民宣誓:第一,坚定顽强,奋勇前进,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谁敢阻挠我们前进,就坚决、彻底、干净、完全把它消灭。第二,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少数民族政策,真正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藏族同胞亲密团结起来,共同建设西藏。第三,做好人马健康,加强团结互助,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环境越艰苦,我们越团结,不叫苦,不埋怨,大家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第四,爱护装具,爱护粮食,不丢失,不浪费,力求节约,减轻人民负担。”谭冠三充满激情地说:“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下达的命令,是对我们军最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我们的无上光荣。我们一定要发扬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胜利完成进军西藏任务。”会场上,广大指挥员呼喊出口号:“坚决完成进军西藏任务!”“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去!”“巩固国防,保卫边疆!”。部队中,请缨出征,争取在进军中立功、入团、入党的报告纷纷递交上来。第18军很快完成了从“川南安家”到“进军西藏”的思想转变。

建好进藏前进基地

张国华主持军党委会,研究决定派出先遣部队,前出至西康省北部的甘孜和南部的巴塘,做好进藏出发前进基地的工作。两路先遣部队统一由王其梅副政委、李觉第二参谋长组成的军前指领导指挥。

1950年3月,北路先遣部队由第52师吴忠师长和西藏工委委员天宝率154团并军直(主要是我们侦察科)、师直机关一部从雅安出发,于4月28日进抵甘孜。南路先遣部队由第53师苗丕一副政委率领157团并军直、师直机关一部,于7月4日从康定出发,8月2日到达巴塘,与平措旺阶领导的巴塘地下党会合。张国华遵照西南局、邓小平指示的“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原则强调先遣部队在康区首先做好团结藏族上层人士、同时影响群众的工作,消除历史遗留的藏汉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吴忠、天宝亲自拜访甘孜地区的孔撒、麻书土司、夏格刀登大头人和白利寺的格达活佛等,通过送礼、宴请、谈心,向他们宣传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部队尊重藏胞的风俗习惯,不进喇嘛寺,不动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编者注)、玛尼堆(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坛”——编者注)等。进入康定以西的藏区,我们侦察科在八美村(现属道孚县)购买藏民的柴草,按价付给现大洋,藏民开始不敢收,当我们将银圆交到他们手里时,他们又惊又喜,直说:“过去的军队一来,都是白烧我们送去的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要老百姓的柴草还给钱的。”吴忠号召开展“满缸运动”。这是冀鲁豫、豫皖苏部队的老作风,即部队借住老百姓家中,房东的水缸就保证由部队指战员每天挑满水,大家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最受藏民欢迎的是免费治病,以往藏族穷人得病没有条件进行治疗,如今碰上154团卫生队免费为他们治病,许多腹泻、感冒病人一服药便好。吴忠马上要各单位的卫生员都为群众免费治病,这一切,都使藏民惊讶不已。甘孜一位老大爷说:“国民党军、藏军我都见过,都是吃藏民、拿藏民、抢藏民的,只有解放军是给藏民、帮藏民、为藏民的,解放军真是太好了。”藏民开始称呼我军是“新汉人”、“菩萨兵”。《藏胞歌唱解放军》的歌曲在甘孜地区传唱开来。苗丕一率领的南路先遣部队在巴塘地区同样很好地开展了上层统战工作和群众影响工作,并吸收了平措旺阶领导的巴塘地下党员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盟员百余人参军。

康区的军民团结很快发展成民族团结。军前指上报了两路先遣部队的上述工作。张国华非常高兴,表扬了先遣部队已经“同藏族人民产生了感情,建立了很好的联系”,认为进军西藏的前进基地开始建立起来。

6月,张国华来到泸定、康定,除指导后方部队修筑通往甘孜的公路和汽车部队强渡大渡河外,更亲自做夏格刀登、邦达多吉等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他强调说:“夏格刀登是最大的实力派。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援,我们的进军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一定要争取团结这几位藏族上层人物。”

指挥打好昌都战役

张国华自受领进军西藏任务后,就在成都等地购买了许多有关康藏问题的书籍进行研究,加上向第18军政策研究室的一些西藏问题专家请教,他很快认识到:达赖是西藏最高的政教领袖,对达赖的地位应予以尊重;如果达赖逃亡国外,不应以班禅代替达赖;对西藏的贵族和僧俗官员,除死心与人民为敌、投靠帝国主义的分裂分子外,一般均应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对于喇嘛寺庙,根据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加以保护,对宗教活动不予干涉;对西藏现有的政权机构暂予保留,开始可成立军政委员会,待条件成熟时再成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央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张国华的这些思想,基本上都收入到第18军政策研究室于1950年3月上报西南局的《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中。西南局收到后,由邓小平亲自起草拟订了准备同藏政府和平谈判的十项条件,又称“十条政策”,得到中央批准。

“十条政策”于5月底下达后,张国华指示先遣部队向康区上层人士广泛宣传,得到他们的普遍拥护和赞同。先遣部队遵照军党委指示,随即大力开展对藏政府、藏军的政治争取工作。吴忠和154团郄晋武团长先后向藏政府昌都总督和金沙江以西的藏军部队主官写信。天宝和我们侦察科长去白利寺对格达活佛宣传后,格达活佛主动要求去昌都、拉萨向西藏当局说明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诚意和“十条政策”内容,劝说藏政府同中央谈判。同时,西北方向也组成青海劝和团赴藏。但这些都遭到英帝国主义怂恿藏政府中当权的亲英分子拒绝,并于8月下旬在昌都毒死了赤诚前往劝和的爱国活佛格达。当时,我们侦察科在金沙江东岸的德格,是第一个了解到格达活佛惨死于昌都的,立即将此重要情况上报到军部。此时,青海劝和团也在藏北遭到藏军扣押。中国驻印度使馆催促藏政府驻印度的官员,要藏政府迅速派人员去北京谈判,但也迟迟不见他们行动。我侦察科了解到藏政府从印度购来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从拉萨运到昌都和金沙江一线。藏政府还大力扩军备战。一切迹象表明藏政府已经关闭了和平谈判的大门,企图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凭金沙江、澜沧江和横断山脉天险,以武力抗阻我军进藏。以打促和的昌都战役势在必行。

毛主席于8月23日指示:“如我军能于10月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当然也有别种可能)。”据此,西南军和第18军开始拟订实施昌都战役的计划。张国华进行了如下考虑:

一、军事工作,贯彻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大歼灭战思想,采取正面进攻和战役大迂回相结合的战法,重点是迂回部队截断藏军退路。根据藏军部署北重南轻、兵力比较分散的特点,将我参战部队划为北、南两个集团;北集团由52师吴忠统一指挥,分成右、中、左三路,右路由52师副政委阴法唐率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担任千里大迂回的重点任务,直插昌都以西的恩达,截断藏军西逃拉萨的退路;南集团由53师苗丕一率157团经宁静县(今芒康县)出邦达,截断藏军可能向西南逃窜之退路。建议云南的一个团攻占盐井县等地,策应157团作战。归纳这五路进攻方案,张国华说:“不能搞成老虎打苍蝇,老虎打过去,苍蝇也跑了。”

二、政治工作,要求部队以坚强的、深入的思想工作,动员指战员吃大苦、耐大劳,克服地形险峻、高寒缺氧、负重行远等一切困难,开展思想、体力互助,坚决完成作战任务;同时切实执行战场纪律,对藏军俘虏实行特殊宽待,除武器弹药外,个人财物一律归己,对伤俘予以治伤;贯彻执行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护寺庙,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昌都人民见好面。

作战方案和军党委下发的《昌都战役政治工作指示》中,都包含了张国华的上述思考,甚至构成了这些方案、指示的核心内容。

后勤工作是张国华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进藏部队面对两个敌人:一是藏军;二是交通运输补给的极度困难,而第二个敌人要比第一个敌人难对付得多。先遣部队到达甘孜后,携带的粮食即将吃完,吴忠为此向张国华告急,154团和我们侦察科都开始挖野菜煮粥喝,有的连队甚至抓地鼠、捉麻雀吃,进入了“渡粮荒”状态。张国华曾为此犯愁并想尽一切办法予以解决,他指挥后方部队大力组织骡马向前线运粮食,近一个月的“粮荒”才渡过去。到8月26日公路通车甘孜,才运来大批粮食。然而从甘孜到昌都又有800公里之遥。昌都战役参战部队18000人,按每天每人吃粮一斤计,仅粮食每天就需18000斤,再加马料和其他物资,运输量很大。除号召指战员们加大携行量,尽可能多背粮食外,主要得请藏族上层人士出动大批牦牛运输。为此,张国华于10月3日同李觉一起前往德格县玉隆拜访大头人夏格刀登,提出请其帮助畜运3000万斤粮食至昌都。夏格刀登热情接待了张国华和李觉,爽快地答应出动6000头牦牛,并告请德格降央白姆女土司也出动7000头牦牛支援运输。张国华得到这一保证,才最后下定了打昌都战役的决心。同时,张国华、李觉决定,战后除留52师在昌都地区外,其他部队一律返回金沙江以东,以减轻前运粮物的压力。

1950年10月6日,我军发起昌都战役。除军侦察营在岗拖、157团在竹巴龙的强渡金沙江战斗比较激烈外,其他各部进展顺利。在甘孜坐镇指挥的张国华、李觉,日夜守候在报话机旁,随时了解前线情况。战役发起后第五天,张国华、李觉根据藏军与我部队一经接触、稍作抵抗即行溃逃的情况,判断藏军有可能全线溃逃,不会固守昌都,遂电令各部迅速前进,特别是阴法唐所部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兼程前进,务必完成战略包围任务,断敌退路。11日,当157团进至宁静县的古雪村时,藏军第9团代本(相当于团长)格桑旺堆率部起义,157团随即进占宁静县。16日,军侦察营奔袭觉雍,歼藏军180余人;17日,154团和青海骑支攻占类乌齐、甲桑卡后,吴忠判断藏军可能放弃昌都西逃,当即电令青海骑支务于18日、154团务于20日前占领恩达,截断藏军西逃的路。张国华、李觉立即摘转通令各部:吴忠同志的“上述部署完全正确,各团务必达成此部署”,又责令苗丕一督促157团率两营急速向邦达前进。17日,昌都总管阿沛从溃逃来的各路藏军官兵中得知我军早已渡过金沙江,逼近昌都。遂于18日率藏军2000余人从昌都西撤,到达拉贡时,方知恩达已被我军占领,退往拉萨的道路已断。这是由于青海骑支的前卫52师骑兵侦察连(配属青海骑支)连夜奔驰疾进,于18日按时占领恩达,随后骑支主力与154团也以36小时的连续强行军于19日、20日赶到恩达。阿沛所部藏军只好从拉贡南撤至朱古寺,并乱成一团。最后,阿沛派出两名官员与从拉贡南追的我军联络后,决定2700多名藏军放下武器,与我们和平洽谈。张国华在甘孜接到这一消息后,极为高兴。已经10天没有睡觉、仅有时在报话机旁打个盹的张国华,这才松了一口气,去睡了个觉,但却由此患上了高血压。

19日,156团先头部队进抵昌都,接着其他各部也到达。昌都遂告解放。此役共歼藏军主力四个团全部和三个团各一部,共5700余人,俘获藏政府并藏军中高级官员20余人及英国特务福特。参战部队严格执行了宽待藏军俘虏的政策,经过教育后,发给路费予以遣返,对伤俘给予治疗;严格执行了群众纪律,在强行军挨饿的情况下,也绝不拿藏民的粮食。3000多名被释放的藏军俘虏,在返回西藏的途中无一不称赞我军的宽大政策好。昌都地区藏族各界也盛赞我军纪律严明。这一战役,为争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奠定了基础。张国华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后来刘少奇同志赞誉说:“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

由于我军在藏区亲密团结各界藏胞,因而藏民积极主动支援前线,出现了忍着自己伤痛为我军伤员担抬架、赶牦牛运输的支前模范曲梅巴贞等许多先进人物。藏民的大力支前,是我军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和平进军拉萨

昌都战役前的9月8日,张国华在甘孜主持召开了西藏工委扩大会议,研究昌都解放后的工作事项,决定成立中共昌都工委,以王其梅为书记;成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以王其梅为主任,吸收昌都地区有影响的藏族上层为副主任、委员,作为带统战性质的过渡政权。以上均经西南局、中央批准。

据此,王其梅率部在侦察营、工兵营后跟进,于10月24日进抵昌都,遵照西南局、邓小平关于要“善于运用俘虏或投诚官兵及昌都区地方力量,开展政治攻势,以和平解决拉萨问题”的指示,昌都工委向进驻昌都地区的部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团结了昌都地区上下各界藏胞,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任帕巴拉(昌都寺大活佛)、阿沛、罗登协饶(察雅寺大活佛)、邦达多吉、平措旺阶、降央白姆、惠毅然(54师副政委)、格桑旺堆为副主任,另有委员26人。大受感动的阿沛等40名官员联名写信致西藏当局,力主与中央和平谈判。加上我军在昌都地区善待藏军俘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影响传到拉萨,初步稳定了原先听到在昌都战败消息而乱成一团的噶厦。在美国深陷朝鲜战争泥潭、无力多管西藏的情况下,噶厦反复权衡利弊,刚刚亲政不久的达赖终于在1951年2月决定派出和谈代表赴北京与中央谈判。

张国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和谈代表之一,参加了1951年4月至5月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和平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签订,中央关于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得以实现。当天下午,毛主席接见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等中央人民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时说:“好哇!办了一个大事,这是一个胜利,但还是第一步,下一步实现协议要靠我们的努力。”毛主席向张国华询问了进藏部队的情况,听了张国华的汇报后,叮嘱张国华:“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由此,“慎重稳进”成为西藏工作长期的重要方针。张国华还主动请朱总司令作指示。朱德欣然命笔,题写了《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八条指示。

张国华于6月经重庆返回甘孜后,7月1日告别了第18军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委陈明义并第53师、54师全体同志,同谭冠三、李觉、刘振国一道率军直属队从甘孜出发,阿沛同行,于7月18日到达昌都。根据西南局、西南军区着重解决运输补给困难、尽量压缩首批进入拉萨人员的指示,张、谭、李、刘等在昌都仔细研究了问题,决定:首先派出以王其梅为司令员兼政委的400余人先遣支队进拉萨,为后续大部队做准备,阿沛同行;前方部队分为两个梯队,军直属队与第154团为一梯队,首批进拉萨的人员控制在6000人以内;第52师机关率第155团、军炮兵营为二梯队,稍后从昌都出发,进驻太昭、嘉黎、则拉宗地区,共5600多人。7月25日,王其梅先遣支队从昌都出发。

完成以上布置后,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刘振国率军指、西藏工委机关及军直各分队共2500多人于8月28日从昌都出发,取小北路,经丁青、沙丁、桑达本贡、墨竹工卡进拉萨。第154团则从洛隆、边坝地区出发,取中路,经嘉黎、太昭到墨竹工卡附近与军指会合进拉萨。9月7日,张国华率部到达三十九族地区中心的丁青,三十九族地区将是第18军后方部队以畜力向拉萨运输的主要通道。张国华、谭冠三拜访了三十九族地区总千户霍尔甲色和当地大小头人,并宴请他们,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十七条协议》,还帮助调解三十九族地区和藏政府的矛盾,亲密团结了霍尔甲色等上层人士,取得他们大力支援运输的保证。9月15日,张国华率部从丁青出发,25日到达怒江边,用了三天时间南渡波涛汹涌的怒江。李觉亲自指挥人员、物资由牛皮船摆渡,50多匹骡马被江水冲走。在南岸的沙丁稍事整顿后,继续前进至念青唐古拉高寒地区的桑达本贡一带。

10月8日,张国华率部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海拔6000多米的冷拉山口,这是第18军部队通过的最高山。大雪覆盖整个山脉。行至半山腰雪地宿营时,因严重缺氧,干部战士普遍面色青紫,气喘头痛,80%以上口鼻流血,嘴唇起泡,重病号增多。在此严峻时刻,张国华镇定而有力地说:“当前是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和过去打攻坚战一样,最困难时,坚持一下,组织好火力和突击队,就可全歼敌人。但要重视困难,做好深入的思想动员。文工团同志在此时刻更要设好鼓动站。干部要以身作则,已和谭政委商量,军领导同志和团以上干部的骑马,除有病者外,全部抽出,让病号骑或驮背包。病号增多,要关心体贴,组织好收容队和医疗组,组织好体力互助,人扶、马驮,用抬架抬也要把全部病号抬过冷拉山。高原行军,我们已有经验,不要性急,一步一步慢慢来,定能胜利。”张国华的讲话,有力地鼓舞了指战员们。又经过半天极为艰苦的攀登,终于到达冷拉山口。张国华告诉大家不能多歇,停一分钟就多一分钟危险,要迅速下山。南坡很陡,道路全被大雪埋没,只能从雪坡上滑下去。张国华同李觉研究,由李觉指挥大家坐在背包上往下滑。李觉大声说:“同志们注意,滑行一定要坐稳,双腿伸直,身体端正,不能歪一点儿。”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向山下几十米处滑下去。张国华、谭冠三也抓着各自妻子的手共同滑下去。

到达山下,医生前来为张国华量血压,结果显示160mmHg。医生让他马上服降压药。张国华却说:“我没关系,请你们注意战士们的身体。”

从冷拉山南麓出发,向西南行军,经过唐普松多、直孔提,于10月19日到达墨竹工卡,21日到德庆会合154团,24日渡过拉萨河,与9月9日先期到达的王其梅先遣支队以及从北京经印度、亚东来藏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会合。

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东部隆重举行欢迎第18军的仪式。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李觉、刘振国、平措旺阶和噶厦的然巴、拉鲁、阿沛、饶噶厦、夏苏等噶伦在主席台上,检阅了以分列式通过主席台的第154团。然后张国华率部队入城,受到拉萨僧俗官员、民众和各界藏胞共2万多人的热烈欢迎。

从甘孜到拉萨,张国华率部行军3000多里,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完成了进军拉萨的行军。

争取在西藏站稳脚跟

我军进驻拉萨,但脚跟并未站稳。西藏反动上层利用我军运输补给的严重困难,妄想困死、饿跑我军的企图,在张国华拜访司曹(代理摄政)鲁康娃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国华亲往鲁康娃家,代表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向其送礼。鲁康娃不仅没有出门迎接,甚至坐在垫子上没有站起来,大声对进来的张国华说:“你就是张国华吗?很好,你们打了胜仗,来到拉萨。但是以后饿着肚子跑回去,那可比打败仗还难受!”见其气焰嚣张,张国华同工委诸领导研究决定,当前西藏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争取在西藏站稳脚跟来进行,主要是:

一、压倒一切的任务是修筑公路,争取早日通车拉萨,从根本上解决补给运输问题。这主要由后方部队完成。

二、前方部队要按毛主席9月13日的来电指示进行生产,立即投入冬季开荒。

三、大力组织运输,这也是后司的任务。

四、通过上层统战工作,争取从西藏当地购买部分粮食。

1951年11月中旬,军首长们完成拜见、走访、宴请藏政官各重要官员等必要礼仪后,就召开部队开荒生产动员大会。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刘振国在主席台上的几条木凳上就座。张国华首先讲了进驻拉萨后的严峻形势和开荒生产的重要意义,然后讲了今冬立即抢时间开荒的理由。他说:现在土还冻得不是很硬,可以翻挖,经过冬季翻挖的土块,土中的虫子冻死,明春一块块翻过冻土化冻,土质变松,有利于春播。错过这个时间,再冷就挖不动了,会影响明年的春播。接着是谭冠三讲话,他目光炯炯地扫视我们以后,用浓重的湘南口音响亮地说:“同志们!开荒生产,是我们在西藏长期的、经常的政治任务和战斗任务!”会后不久,谭冠三就率先带着部队去西郊搭帐篷开荒,接着张国华、李觉、刘振国等也去了。大家在半饥半饱中抡镐蹬锨,开展劳动竞赛。到12月13日,共开荒2300多亩,为次年生产出部分粮食和基本达到菜蔬自给打下了基础。

1951年10月,准备当年冬季修通大雪山雀儿山段公路的陈明义,在甘孜召集第53、54师等部队的同志开会,大声问:“前方部队在西藏挨饿,我们怎么办?”大家响亮地喊道:“坚决打通雀儿山,把公路修到昌都去!”接着,第53师并带一个工兵团在雀儿山东坡,第54师并带一个工兵团在雀儿山西坡,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以惊人的毅力,烧挖冻土,打钎炸石。终于在年底前打通了雀儿山,保证了1952年把公路修通到昌都。

1952年2月,以第18军为基础,加上从云南进藏的一个团和从青海进藏的分队,成立了西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阿沛、饶噶厦、昌炳桂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谭冠三任政治委员,范明、王其梅任副政治委员,李觉任参谋长,刘振国任政治部主任,陈明义任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2年3月至4月,拉萨出现了由鲁康娃等反动上层支持的“人民会议”组织,公然反对《十七条协议》,反对改编藏军,反对成立军政委员会,要求我军撤出西藏。“人民会议”分子在市区张贴、散发传单,搞游行示威,割断我军电线,呼喊“汉人滚出西藏去”,打骂我军战士,侮辱我军女同志,朝爱国人士打石头、吐唾沫、写恐吓信,包围张经武代表驻地。甚至枪击阿沛住宅,搞得拉萨谣言四起,商店关门,局势异常紧张。对此,西藏军区在军事上作了应变准备。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遵照党中央、毛主席、西南局的指示,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取守势,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求得和平解决。在工委邀请藏政府官员的会上,针对鲁康娃“在昌都,藏军被你们消灭,我们还有仇恨,现在又要改编藏军,我们接受不了”的狂言,张国华驳斥说:“昌都战役时,你鲁康娃并不在那里,没有资格谈这一战。中央原本想和平解决,但藏政府拒绝和谈,还把劝和的格达活佛害死了,我们才被迫以打促和,敲开了和谈大门。《十七条协议》是经达赖喇嘛噶厦同意的,你竟然反对,企图撕毁!”鲁康娃被驳得自知理亏,无奈只得谎称自己和“人民会议”没有关系。遵照中央关于集中打击最顽固的鲁康娃等极少数,争取达赖同意撤销鲁康娃的“司曹”职务,团结大多数上层人士,力求和平消弭骚乱的指示精神,张经武于4月8日只带翻译和随员,冒险登上藏军和武装僧人密布的布达拉宫,当面与达赖喇嘛交谈,成功争取了达赖下令撤销鲁康娃的“司曹”职务。再经过张经武、张国华等的一系列说理斗争,噶厦下令取缔“人民会议”组织。

在平息“人民会议”事件的这场较量中,我们取得胜利,坚定并壮大了上层爱国派,争取了中间派向爱国派靠拢,孤立了顽固派。由此带来了数年相对平静、顺利开展西藏各项工作的局面。张国华为此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

1953年以后,后方部队从昌都向西继续奋力修路,突破怒江天险,劈开然乌沟石峡,将康藏公路修到波密地区。经工委、军区开展统战工作,达赖喇嘛同意,当年组成以谭冠三为主任、索康噶伦、李觉、刘振国为副主任的军区噶厦联合筑路委员会,领导从拉萨—林芝沿线两侧人口比较稠密的48个宗(县)、溪(庄园)出动的近9000名藏族民工与前方部队的第155团和军炮营一道,由拉萨向东修路到敏拉山下。再经1954年后方部队与前方军民共同努力,两支修路大军胜利会师巴河桥。1954年又快速修通了青藏公路。1954年底,康藏、青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毛主席亲笔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撰文说:“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必然会促进西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康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必然会随着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地改善与提高,这对于加强和巩固祖国的统一,增强汉藏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必然产生巨大的作用。”

12月25日,在拉萨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通车典礼。满载筑路功臣、模范和粮食物资的350辆汽车,从康藏、青藏两条公路汇集于布达拉宫广场时,受到西藏党政军民3万多人的热烈迎接。张国华在大会上讲话说:这两条公路的修筑成功,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公路通车拉萨,使反动上层妄图困死饿跑我军的阴谋彻底破产。工委、军区宣布:我们在西藏站稳了脚跟!(编辑 王 雪)

(作者是第18军司令部侦察科原参谋)

猜你喜欢

张国华昌都拉萨
拉萨舰,入列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卷绕王”张国华:一辈子,一件事
拉萨姑娘美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时间之河
家有贤妻解心忧,厅官放胆狂贪2000万
TWO DAYS IN LHASA 拉萨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