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治九年长江洪水题刻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4-11-26王帆楚宜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题刻洪水

王帆?楚宜

摘 要: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是长江水患一直是影响长江流域发展的一大危害。在历史上长江多次爆发特大洪水。而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爆发的洪水是其中破坏最严重,记载最清晰的长江流域大洪水之一。此次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在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历史学习的作用之一便是以史为鉴,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同治九年洪水的题刻,进一步了解关于同治九年洪水的一些重要信息,从而为今后长江洪水预防和治理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同治九年;洪水;题刻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在长江流域,特别是在嘉陵江流域, 爆发了特大洪水。这是长江流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这场洪水主要是特大暴雨所引发的,由于大巴山及其附近地区、嘉陵江中下游、渠江、三峡地区均普降暴雨, 而汉江流域、洞庭湖区、都阳湖区也连续下雨,导致长江水面暴涨,从而引发了这次特大洪水。川、鄂、湘、赣、皖省的许多县份都遭水淹, 灾情极其严重。

这次特大洪水爆发的研究,对于了解长江流域洪水的具体情况和现在我们应对、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于这次洪水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县志、碑刻当中。因此本文拟从同治九年的洪水题刻入手,来了解这场洪水的具体情况和分布范围。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长江水位到达历史最高水位,这次洪水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危害巨大,对于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持续时间与洪水水位

关于这场洪水持续时间记载较为详细的有江北沙湾河街石刻记载:“同治九年, 决午岁, 大(水) 淹此, 六月十三日起, 六月二十退。”巴县何家湾石刻亦载:“同治九年, 庚午, 闰十月, 六月十七日, 木润水到此。小河浪至母猪岩, 上浪大口塘,二十一日退。”综上可知,这次大水持续时间是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六月十三日到六月二十一日。

奉节碑林中“大隋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碑左側补刻的碑文记载:“同治九年六月十六日大水为灾,高于城五丈余,此碑被淹,中州吕辉来全奉节令,重拭装典吏何鼎元同观记”。现存这些文字是洪水后补刻碑上,说明了这次洪水的高度是“高于城五丈”。又据涪陵龙兴场下桥石刻:“水涨长江贯小溪,戊申曾涨与滩齐。迄今八十单三载, 涨过旧痕十尺梯. 观涨人题。庚午年, 六月二十日, 水涨至此。”说明了这次洪水的高度是“过旧痕十尺梯”。这也说明这次洪水超过以前洪水水位记录很高。

(二)同治九年洪水的灾情

同治九年的长江持续时间长、洪水水位高,因此它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据《合川县志》记载:

前嘉庆、壬戌、乙亥、道光、壬寅大水,事不常见,而水势亦相伯仲,从未有如同治庚午岁者,是年六月大水入城,深四丈,余城不没者,仅北郭一隅,登高四望,竟成泽国,各街房屋,倾圮几半,城垣倒塌数处,压毙者数十人……二百余年来从未有之奇灾也。

又据《合川县志》记载, 清人陈在宽目睹这场大洪水后写到:

道光庚子年,水没上半城,至州署大堂止。州署背山踞地甚高,涨至此阁,城街巷所余无几。……迟半月,水始落,街道欹侧,房庐倾塌大半,未倾者,污淖充塞,腥腐逼人……历两月之久,满城精华一洗成空,十余年来未复元气。……纵横数十里不见村墟。田土数千亩拥成沙堆不辨轮郭。

这只是记载合川一个县城的状况,但足以以小见大,说明这次长江洪水对于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三)洪水的范围

1870年7月特大洪水,不仅使上游地区沿江城镇受灾,还使中游广大平原地区的江堤决口,洪水横溢,沿江城镇多被淹没,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极大地损失。遭灾范围之大,灾情之重,为数百年所罕见。主要受灾地区为重庆、湖北等省。

重庆:据江北洛破平桥观音阁石刻记载:“庚午, 洪水至。”庚午即公元1870年;据涪陵南沱白洞溪石刻记载:“同治九年, 庚年, 六月二十, 水淹至。又据万县龙宝黄岭石刻记载:“同治九年, 庚午岁, 六月二十三日, 水安(淹) 此。”这仅仅是举了个别的例子。据统计关于重庆地区洪水题刻有80多处,这说明当时候重庆地区的受灾情况是很严重的。

湖北省: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洪水泛滥的重灾区。根据记载松滋河口被大水冲决,长江洪水直泻洞庭湖, 洞庭湖区居民全被淹没;北岸监利河口堤决, 湖南北部也一片汪洋。宜城县志记载:“ 汉水溢,襄堤南北俱溃”。此时长江干流稀归江也暴涨, 毁坏民居无数。宜昌城内外,也被被淹没。据《清史稿》记载:“石首、监利、嘉鱼、咸宁、蒲场、江夏(汉口)、汉阳、钟祥、荆门、京山潜江、天门河阳、黄破、孝感、云梦、应城各州县, 均因各堤漫溃, 田亩淹没, 人民迁徙,。”

由此可知,上游区受灾范围系干、支流沿江城镇。中游平原区受灾范围广大, 粗略估计宜昌至汉口间平原、湖泊、洼地受淹约3 万多平方公里。较1931、1935、1954年的灾害范围都大, 灾情之重为历史上罕见。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2]王应元:《涪州碑记目》,《石刻史料新编》.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86年

[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

[4]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三峡湖北段沿江石刻》(丙种2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题刻洪水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造化钟神秀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又见洪水(外二首)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南方丝绸之路的奇花:天威径古道
洪水来了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