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正龙法拳术述略
2014-11-26郑昆明
郑昆明
流传于泉州一带的少林寺正龙法拳术,属少林龙、虎、豹、蛇、鹤五拳之一。
据介绍,少林寺正龙法拳术系由清雍正年间少林寺铁珠长老所传。古拳谱说:“此法系兴化府,仙游县人姓朱名三,字世德,在六十兄秘授传出少林寺所学正法六条,化为十九条参用秘诀……”据此,朱三即是俗家第一代传人。朱三先传吴申天,后到古田再传第二代彭德成。德成传第三代彭金山。彭金山传第四代洪山曾步墀等。曾步墀到古田南洋村、利洋村和杉洋乡等地传一姓姚者为第五代。姚氏传余贵、余来正、余让达等为第六代。余让达传黄高森、许矮明、崔达年等为第七代。崔达年传何水清、郑胜标等为第八代。第九代则有依土、刘品墉、杨飞龙、李燕清等。
少林寺正龙法拳术从余让达起分为两个流派,即传古田黄高森、许矮明等为一路龙法,称直上清溪,传福州崔达年为二路龙法,称太子游龙门。从师承的谱牒看,流传于泉州一带的正龙法拳术,当为太子游龙门一脉。
据古谱《少林寺正龙法拳术》介绍,少林寺正龙法拳术之所以“谓龙者,行动绵软起伏势也,横进蟛蜞”。正龙法拳术演练起来,犹如“浪里真龙常滚,水摇动身速,马似真龙,谓黄龙滚水之势”。它“身软如绵,转动如龙,性猛刚烈,智则有余,两脚轻漂,滚奔最速”,“进时狂风扫柳,退时枯叶旋风。进似双龙抢珠,退似猫儿戏鼠,行动有起伏之势,转身有屈曲之势”。
简言之,正龙法拳术具有发声震脚、催气发力,手法多变、发力短促,腿法少而起脚低,动作快而多变,门户紧顾,不蹦不跳,只进不退,横进蟛蜞,脚马稳固,活步灵腰等特点。而论势要求,古谱则提到在演练正龙法拳术时,应该“肘坠腕起身存,肩圆开合振动马”,“两肩如龟肩,顶窝前胸,背弯如虾,能屈能伸,弹力起,腰解似龙”。要求夹膀保身,手守子午,出手变“龙珠”,手打三寸劲,出手忌直,“左手动,借右足之力,右手动,借左足之力,脚有前三后七,先顾自己,后相他人”。后脚不伸直,伸直死根基,叫做“两脚解马似猴”。强调踢脚不过膝,因为,起脚三分虚。
正龙法讲究吞、吐、浮、沉。吞者存也,吞如龙戏珠,乃以柔克刚之意;吐如虎出林,乃进有英勇之气,人不能犯;浮如云霞映岫,为轻轻实实之意,神气安然之理;沉如水流而下,水纹旋转而不泻。
古谱介绍,“其法重上事下,运上事下,侧左防右,侧右防左,机手循环,巧凭眼力,妙在心思也”。在运动中,“门路出入,进一门而入,退一门而出,双追双赶,快捷神速。呼吸内中,运气生力”。前辈总结少林寺正龙法拳术有“天斗、地斗、人斗”等一百技手,“铁闩开城门,日月脚,踏牛脚”等十大名脚,古拳谱也总结有十种步形,称为“十匹名马”,计为“一字马、浮云马、蝙蝠马、三才攻身马、纯浮飞彪马、双龙抢珠马、踏品三角马、连环马、飞轮马、水面船浮马”。
据介绍,正龙法拳术的拳套并不多,分上、中、下三盘。古谱《少林寺正龙法拳术》也只录载一套拳术。但该书指出:“论全套拳术其妙,注意研究勤练,黄龙滚水,运气弹力,脱轮奔马,真可保身而无患也。”因古谱罕见,特抄录该套路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步,双凤朝阳照身机,化出三才马,一进一退,追赶法。
第二步,天斗机,中盘飞身撞,进退,飞彪纯浮弹力马也。
第三步,双龙抢珠,照身撞,变出猫戏鼠之身势也。
第四步,付拳、抱桃、攻身撞,顾左顾右,起伏之身势也。
第五步,接膊,朝搜宗身撞,吞身弹力,变出十字手。
第六步,地斗炎身,棍吞身,速马滚水之身势也。
第七步,蝙蝠手,蝙蝠马,换马躲避法,一起一伏挨身撞。
第八步,滚地雷,三才,飞马,滚水势由下滚上,宗身起。
第九步,反攻,攻身撞,直进中门,飞轮马,他人难顾其身,变而不及。
第十步,两牛斗力,中拦手,臂起两肩,如飞凤落洋,从上罩下,变出老牛伏地,起如虎出林,伤人最捷矣。
由于历代拳家的广泛传播,练习少林寺正龙法拳术的人,目前已遍布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