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火艾灸对亚健康人群阳虚证调养作用研究*
2014-11-26钟旭敏林湖广吴文锋曾丽莎韩丽娇
聂 斌,钟旭敏,林湖广,吴文锋,王 玲,曾丽莎,韩丽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广东广州510095)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亚健康人口比例已占到全世界人口的75%[1]。阳虚证是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亚健康人群中阳虚体质为多[2],目前西医对亚健康阳虚人群调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祖国传统医学却能发挥它的优势和特色。笔者对35例亚健康阳虚体质人群采用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并随机对照,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入选人群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扶阳火艾灸组(扶阳组)和单纯火疗组(单纯组)、中药对照组(中药组),每组各35例。其中扶阳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0岁,平均48.3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9.3个月。单纯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9岁,平均48.8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9.6个月。中药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47.9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9.1个月。3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慌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退,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可判断为亚健康状态。
1.2.2 阳虚体质的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3月2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阳虚体质诊断标准。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阳虚质转化分≥40分,即可判定为阳虚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阳气不足的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根据判定标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阳虚质转化分≥40分,其余7种体质转化分<30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亚健康状态并且符合阳虚体质的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持续3~18个月。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免疫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严重糖尿病、肿瘤患者除外。
2 治疗方法
2.1 扶阳火艾灸组
扶阳火艾灸步骤:①扶阳药酒制作:将附子、干姜、炙甘草、川芎等中药各100 g,放入5000 g白酒中浸泡1个月,过滤装瓶。②中药扶阳药膜制作:将20 cm×50 cm大小吸水纸放入扶阳药酒中浸湿后稍拧干,放入保鲜袋封口备用。③让患者俯卧躺好,露出背腰部,先在背腰部中心位置平铺中药药膜,覆盖督脉及膀胱经。④毛巾用热水浸湿后拧干,紧贴皮肤、中药药膜铺好,后做防火墙(先上后下),再在湿毛巾上加铺一条干毛巾。⑤沿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铺艾绒,并沿背腰部干毛巾喷洒扶阳药酒,喷洒95%酒精。⑥点火(之前先告诉患者感觉较热了可提醒示意),烧约20 s。⑦扑火(患者感觉到热后3 s扑灭),扑火后要把毛巾盖在患处,自上而下点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⑧患者感觉背腰部热感渐减,喷洒第2遍扶阳药酒、酒精(点火扑火方法同上),重复点按经络。⑨重复以上过程6次。⑩把毛巾、扶阳药膜取下,取时顺手把汗擦干。⑪在背腰部涂擦扶阳药酒,后覆盖保鲜膜,约1 h取下。隔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
2.2 单纯火疗组
单纯火疗步骤:①让患者俯卧躺好,露出背腰部,先在背腰部中心位置平铺毛巾,毛巾用热水浸湿后拧干,紧贴皮肤、覆盖督脉及膀胱经。②做防火墙(先上后下),再在湿毛巾上加铺一条干毛巾。③沿背腰部干毛巾喷洒95%酒精。④点火(之前先告诉患者感觉较热了就提醒示意),烧约20 s。⑤扑火(患者感觉到热后3 s扑灭),扑火后要把毛巾盖在患处。⑥患者感觉背腰部热感渐减,喷洒酒精(点火扑火方法同上)。⑦重复以上过程6次。⑧把毛巾取下时顺手把汗擦干。⑨背腰部用毛巾保温约1 h取下。隔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
2.3 中药对照组
给予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8丸(约1.5 g),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以上3组疗程间休息1周,观察时间为2个疗程。
3 评价指标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5]为工具,CMI量表分成18 个部分,共有195 个问题。涉及四方面的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每一项目均为两级回答,凡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者,记0分。受试者自评。
阳虚质量表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中阳虚质量表对阳虚质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分数越高表明阳虚质倾向性越明显。
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4]拟定。显效:阳虚质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遇寒凉、劳累复发;无效:症状无变化。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3组调治前后CMI量表评分比较
从表1可见,3组调治后亚健康组躯体症状、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分值均有下降,且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3组疗法均对亚健康者的心理、身心健康有改善作用。扶阳组分值下降比单纯组及中药组快(P<0.01),表明扶阳组疗效优于单纯组及中药组;单纯组及中药组分值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单纯组及中药组疗效相仿。
6.2 3组调治前后阳虚证改善情况
从表2可见,3组调治前后阳虚证转化分均下降,提示3种干预措施均可改善亚健康人群阳虚体质。扶阳组分值下降幅度比单纯组及中药组快(P<0.01),表明扶阳组改善阳虚证疗效优于单纯组及中药组;单纯组及中药组分值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单纯组及中药组疗效相仿。
表1 治疗前后CMI量表评分比较
表2 治疗前后阳虚证评分比较
6.3 3组治疗阳虚总疗效比较
3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扶阳组优于单纯组及中药组(P<0.05);单纯组及中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治疗前后阳虚证疗效对比 例
7 讨论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表现出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及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是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与心理失衡的状态群[6]。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中医药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整体观”、“辨证论治”和“治未病”思想为防治亚健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7]。阳虚体质为临床常见中医体质,发病易倾向于虚寒证、寒湿证和血瘀证[8]。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9]。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最早提出了阳气的重要性。此后的诸多医家都围绕阳气与扶阳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认为在阴阳的关系中,阳气不足,人体卫外功能就下降,百病乃生。但长期以来多专注于扶阳理论及内服药物方面的研究,对外治法、基础研究、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较少。扶阳火艾灸着眼于研发新的扶阳疗法,不拘泥于内服药物,融合了各种中医扶阳方法,将艾灸、特制扶阳药酒、火疗、推拿结合在一起,发挥中医综合调整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背为阳,腹为阴,督脉行于脊背正中,为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汇聚之处,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督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与五脏六腑经气相通。督脉阳气借助足太阳膀胱经得以通达五脏六腑,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本研究施灸部位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通过刺激督脉及足太阳经将药气、能量导入体内,疏通阳经脉络,可激发人体阳气,使其推动、温煦、卫外等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亚健康状态所出现的阳虚不足进行调整,“以平为秘”,使机体的自身调节增强,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也有效避免内服药带来的副作用、针刺带来的痛感和畏惧感,是目前安全、绿色、高效的扶阳疗法。
[1]赵益业,林燕钊,赵彩琼,等.亚健康状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中医养生学防治[J].江苏中医药,2008,40(10):9-11
[2]杨志敏,黄鹂,杨小波,等.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89-59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0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5]邹杰,石鹤峰,蔡永敏,等.亚健康评价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9,22(2):62 -64
[6]李万林,黄靖字.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254 -257
[7]胡先明,白丽霞,赵杰,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44 -146
[8]姚实林.阳虚质临床辨治浅析[J].新中医,2007,39(11):92-93
[9]王琦.“治未病”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与技术[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