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ood技术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2014-11-26郭俐宏穆敬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鼻唇面神经面瘫

郭俐宏,穆敬平,陈 雄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两型在病因和症状上表现有一定的区别[1]。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2],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3]。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噼”或“口眼歪斜”等范畴。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以致口眼歪斜[4]。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凉、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所致[5]。如未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中医临床常采用电针为主的综合疗法,且越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越有利。近年康复医学采用Rood技术进行治疗,证实对该病有一定临床效果,但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笔者在临床上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的电针与现代康复技术中Rood疗法相结合,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并与单纯电针及Rood疗法进行对照比较,以观察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 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5例,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Rood疗法组及联合治疗组,各25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确定诊断标准[6-7]: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牵引;④或舌前2/3味觉障碍,或听觉障碍,或乳突部疼痛,或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及出现疱疹,或泪液、唾液减少。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周围性面瘫患者;②近1个月内未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③否认过敏体质及无药物过敏史;④自愿加入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肿瘤、手术、外伤、耳源性等原因造成的周围性面瘫;②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如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意外等;③年龄小于10周岁或大于70周岁;④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⑤不同意和不理解该实验的治疗方法或方式者;⑥有电针及Rood治疗禁忌证者。

1.5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①在治疗过程中因外出等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未按医疗方案、医嘱执行者;③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④提前治愈而无需继续治疗者;⑤自行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电针组单纯应用电针治疗,Rood组单纯应用Rood技术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电针和Rood技术联合治疗。

2.1 电针治疗

针刺主穴:阳白、牵正、四白、地仓、下关、合谷、颊车、翳风。主穴每次可任意选取5~7个;配穴加减:风寒加双侧风池;风热加双侧曲池;抬眉困难加患侧攒竹;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选32号1~1.5寸的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0.5~1寸,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G-6805电针仪,波形选择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穴位选取攒竹和阳白、地仓和下关两组穴位连接电针,通电后可见面部肌肉向患侧后上方牵拉[3]。每日1次,每次30 min,7日为一疗程。

2.2 Rood疗法

①触觉刺激:用手轻轻触摸患侧面部皮肤,以引出受刺激面部肌肉的回缩反应为宜,也可采用较柔软的小毛刷在患侧面部的皮肤上做3~5 s的来回刷动,休息2~3 s后再进行下一次,每块小肌肉刺激约1 min左右。②中温刺激:将热敷袋(温度37℃ ~40℃)放在面部热敷5~8 min。③牵拉和挤压:用双手向患侧后外方快速,轻微地牵拉面肌和咀嚼肌群,牵拉的同时并轻轻的挤压被牵拉的肌腹。④叩击:用手的第2~4指末梢轻轻叩击患侧皮肤,频率30次/min左右,共叩击5 min左右。⑤手法和机械刺激:用双手放在面瘫侧的颜面部及眼睛周围,诱导患者做舌唇、下颌的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运动训练,包括舌的前伸、上卷、两侧摆动,唇的闭合张开,闭唇鼓腮、唇外展内收及下颌的上下震动、蹙额、皱眉、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15~20次。⑥以上治疗方式可重复多遍,每次治疗总时间控制在1 h左右,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量表的相关内容进行评定。治愈:双侧面部肌肉对称,额纹出现,患侧眼睑完全闭合,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额纹出现,患侧眼睑能闭合,鼻唇沟稍浅,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笑时口角稍歪斜,吃饭时无存食,面神经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额纹稍浅,患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静止时面部外观不对称,面神经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经3~4个疗程治疗后,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

3.3 结果

3组病例经相应方法治疗3周后,电针组愈显率为64%,总有效率为92%;Rood组愈显率为56%,总有效率为88%;联合组愈显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和Rood组。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多由于面部突然因寒冷刺激,或因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受压,使局部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水肿,而出现面神经麻痹,产生一侧面肌瘫痪的症状,即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皱眉困难、眼裂闭合不全、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等一系列症状。

电针疗法是面瘫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研究发现[8-9]电针治疗是通过对人体穴位的电脉冲刺激,使面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血流得到充分恢复,使患侧面部异常的新陈代谢得以恢复和改善,局部的内环境紊乱趋向正常,新陈代谢恢复,瘫痪的面肌也得以恢复至正常。电针治疗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且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刺患侧阳白、颊车、地仓、合谷等面部腧穴可以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面口合谷收”,可祛风通络;翳风穴处即是面神经出茎突孔处,不断的透达到深部的病所,起到温补气血、活血逐痹的治疗目的;牵正穴在咬肌中,浅层有耳大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咬肌动脉分布;电针还具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Rood疗法[10-11]又称为多感觉刺激疗法,感觉刺激对运动的重要性得以重视,即通过温和的触觉刺激、轻叩、机械刺激、表面温度刺激等快速刷擦刺激C纤维,活化末梢(r2纤维的末梢),诱发肌肉的运动,15~30 s有效,30~40 min时疗效达到高峰;轻触摸面部的皮肤,可以引出受刺激肌肉的回缩反应;轻叩皮肤可刺激易于兴奋的低阈值的A纤维,引起皮肤表层运动肌的交替收缩,通过这种易化梭外肌运动系统引出快速、短暂的应答;牵拉和挤压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使r传出神经激活,改变该皮肤区域下面的肌肉张力并促进其收缩;手法和机械刺激如抗阻吸吮、闭唇鼓腮、皱眉、吹口哨、示齿等这些动作的运用,可以加强面部周围肌肉的运动与协调。通过以上刺激手法加强面部肌肉如口轮匝肌、咬肌、眼部周围肌肉的肌力,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电针与Rood技术的合理结合使患者的显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明显缩短了治愈疗程。因此,电针结合Rood技术的综合疗法是值得推崇的,但是其治疗的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笔者认为,联合治疗既可弥补针灸治疗恢复运动功能及远期疗效差的不足,又能增强体外Rood技术的即时反馈效应和远期疗效,且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其将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消除患者痛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1]于芳.针刺拔罐治疗面瘫15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9):87-88

[2]向贵武.针刺结合灸法治疗100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2):37 -38

[3]刘红.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J].中医中药,2012,10(1):230-231

[4]陈良华.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J].光明中医,2011,26(9):1861 -1862

[5]何敏.针灸-红外线照射治疗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7,36(6):548

[6]李艳慧,龚东方.针灸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14

[7]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11

[8]黄晓媛,李崖雪,孙申田.不同电针波型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91 -92

[9]潘华,李宇然.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77 -79

[10]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230

[11]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01-411

猜你喜欢

鼻唇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