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35kV—500kV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2014-11-25刘英龙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日益增加,国家电网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维护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成为电力网络安全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35-500kV是现阶段输电线路中最常用的电压,其运维管理效果效果直接影响着运行质量。本文先对输电线路35-500kV运维管理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又针对这些现状对其运维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
输电线路的运营维护是管理电力网络安全的关键,输电线路分布范围较广,具有所在地区条件多变、恶劣和环境复杂的特点,输电线路作业对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和工具的要求均较为严格,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整修、大型检修的新型要求,因此,应构建专业性较强的生产中心,编制科学、可行的运维管理方案,切实保障输电线运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输电线路35-500kV运维管理现状
对于输电线路35-500kV运维管理现状的分析是研究运维管理模式的基础,也是首要工作。
(一)人为损坏。近年来,人们肆意砍伐树木、森林火灾、违规施工、爆破取石等安全事故在某种程度上损坏了输电线路,由于工作疏忽、故意损坏、缺乏电力保护意识等导致输电线路的损坏,这逐渐演变成制约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输电线路裸露在外,人为损坏的可能性较大,此类问题在人口密集地区更加显著,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将其全面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进而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设备自身缺陷而引起的故障。设备自身缺陷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内部金属元件磨损、线路中断而引起的故障,也有可能因接管处温度较高引起跳线等问题。
(三)自然外力破坏。闪电与大风、冰层覆盖是最为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其中雷电会产生巨大的热电效应,带来严重的破坏力。输电线路遭遇雷击后,产生雷电过电压,削弱了设备的绝缘强度,有些还会对电子设备中的敏感设备造成损害,同时,沿着传输线路进入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中,对其构成安全威胁,因此,应强化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在低温天气,水分结冰覆盖在线路表层,电力系统的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热胀冷缩,冷冻的电线杆发生收缩在大风中左右摇晃,一旦承受不住将会断裂,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会损伤电线、铁塔、绝缘子等。因震荡、覆冰引发的输电线路倾倒、跳闸和线路中断等事故将会严重损害电力系统和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四)鸟害。鸟害是继雷击和自然外力对输电线路威胁程度排名第三的灾害,伴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强化和相关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其中鸟窝和鸟粪是引发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鸟类停落在杆塔横担上面或者在其周边飞翔时,其粪便呈现流体状,同时部分桥接导体与杆塔间的绝缘,引发闪络。另外,当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潮湿的条件下出现闪络,通常鸟害故障具有一定的继发性。
二、输电线路35-500kV运维管理对策
(一)加强巡视,设立标志牌
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人员应认识到日常巡视的重要性,它在维护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巡视也是查找故障的有效手段。这需要人力的共同合作,提供充足的人才,将故障数据、现场检查、巡视内容和定性分析结果等各项工作面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解说,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禁止出现因工作不到位而遗漏疑点现象的发生。留意输电线路自身的所有部件和重点故障,观察周边环境,一旦发现可疑现象和故障信息等,应及时收集检测,并详细记录故障发生位置周边环境,为事故分析提供资料。
标志牌的设立主要包含线路标志牌和安全标志牌,其中线路标志牌代表着线路的地下走向,安全标志牌发挥着警告提示的作用。
(二)人为损坏的输电线路运营管理
政府与执法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大对于人为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另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电力法律法规,提升居民的电线维修和设备保护意识。输电线路的运行检查人员应严格、及时检查沿线附近的基础设施建设,禁止大型机械在输电线路保护区域中违法建筑,对于仍旧违法操作的,政府应下达相应的整改通知或者上报给机关,对其进行依法处理。
(三)设备自身缺陷引发输电线路损坏的运营管理
为做好此类运营维护管理工作,应提升相应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防控电力元件缺陷管理,明确缺陷原因,全面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详细记录缺陷,指派特定的人员追踪设备缺陷,形成闭环管理,采用定期消缺、轮换等方式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自然外力破坏的输电线路运营管理
对于闪电、大风、冰雹等自然外力引发的输电线路运维故障,应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系统设置传输线路,稳步提升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着重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绝缘等工作,并有效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针对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运营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工作进行中,应强化巡视和观察工作,严格检查地段杆,确保电线杆受力均衡,同时还可以借助融冰等技术,规避结冰现象的出现。
(五)鸟害破坏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
驱鸟和设置遮挡物是较为常用输电线路鸟害防治措施。其中驱鸟措施具体是指在杆塔顶端张挂红旗、涂抹红油漆、装设风铃以及风车等,这种方法便于操作,但其长期防范效果较差。安装防鸟刺,可有效控制鸟类栖息位置,防范效果良好,然而设备检修相对困难。遮挡措施主要包含盘径较大的瓷绝缘子和硅橡胶散盘,该种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鸟类在绝缘子周边的活动范围较大,无法完全防范。
结语
在新时期电网管理体制的推动下,需要在现有的输电线路35-500kV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革,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密切结合实际工作特點,明确运维管理现状,从试点单位出发,逐步改进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模式,保证国家电网的稳步运行,进而强化电网。
参考文献:
[1]高俊伟.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2.
[2]万红云.浅析220kV 输电线路运行中的运维管理[J].通讯世界,2014.
作者简介:
刘英龙:男 籍贯:广西崇左 出生年月:1986年4月 学历:本科,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送电线路带电检修与运行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