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书香 放飞梦想

2014-11-25黄峰攀

新教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书香课外阅读读书

黄峰攀

新时期,在城乡接壤处聚居着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们纷纷把孩子带进城。但因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家长没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行,更有甚者阻止孩子看课外书。如何促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有书读,喜欢课外阅读,会阅读,是我们当务之急的工作。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 故事“诱”读。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应利用阅读指导课、班队课、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讲一些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把精彩的片段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借机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成果“励”读。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阅读指导课赏读、交流读书心得,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我是出彩小导游”活动;举行“同年段同读一本书”PK大赛,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创建校刊《霞光》,登载孩子们的美文佳作;利用国旗下讲话、校门口的LED进行宣传表扬。

3. 榜样“激”读。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通过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孩子: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从孩子的身边入手,在学校、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热爱书籍,积极向上。

二、教给方法,学会阅读

1. 教会读通和读懂。首先应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上下工夫。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阅读菜单”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我们设计的“阅读菜单”:一是“生字新词”。设置了“我会拼”和“我能懂”两个项目。“我会拼”主要让学生主动地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我能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生词进行解释,并注明理解词语的途径和方法。二是“阅读印记”。设置了“个性批注”和“日积月累”两个项目。“个性批注”主要是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去领会,并在旁批注,教会释疑。“日积月累”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摘抄,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答疑解惑”。让学生思考后提出不懂的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2. 教会精读和泛读。在阅读实践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文章和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精读,熟读成诵,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广泛涉猎。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外读物,孩子们如何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教师当然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和喜好硬性地规定必须阅读哪些书,孩子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浏览、略读、跳读、速读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3. 教会链接和拓展。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介绍说,他一般只花一学期的1∕2的时间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阅读教材外的内容。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 “依标扣本”,链接课外。利用早晨课前十分钟落实学生阅读情况,与学生一起谈作者、谈内容、谈感受,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自觉找来跟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书来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

4. 教会品味和欣赏。阅读欣赏课的开设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学时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优美的语言,汲取丰腴的营养。我们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欣赏:(1)形象美;2)结构美;(3)语言美;(4)手法美;(5)音画美。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升华,进一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

三、优化资源,广泛阅读

1. 家庭阅读资源。家庭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彻底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学校组建家长读书委员会、发放读书倡议书、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讲座、请家长到校参加各种读书活动、交流教育孩子读书的经验等,增强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意识,极大地促成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学校阅读资源。不断充实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与质量。要求学生看的书,教师必须先看,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介绍好书并与学生展开讨论。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放在校园网站上介绍给学生阅读。开设“班班通”,在同年段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利用网络进行读书评论,营造了学生读书的氛围。

3. 班级阅读资源。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本人担任学校负责人后,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为50多个班级配上图书柜。图书柜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进行交换阅读。鼓励学生订阅报纸杂志。各班教师根据本学段、本班学生的特点推荐美文打印出来供学生欣赏;每个月开办一次“课外书跳蚤市场”活动,不同班级、年段之间的学生把书拿来交换。

4. 社区阅读资源。霞林街道办事处 “书香溢霞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后,社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力求打造一个学习进取、奋发有为、温馨和谐的书香型社区。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同样享受着社区居民的待遇,沐浴浓浓的书香氛围,极大地推进了“校、家、社”三位一体携手创建“书香溢霞林”的进程。

四、师生共读,推进阅读

1. 选好共读的内容。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如解放儿童的心,保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特性,正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当然,不同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的选择应该以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依据。

2. 师生共读的方法。低年级阶段,如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到带动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充分利用早读或辅读课等平台,轻松愉悦地与孩子一同诵读。这样,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渐渐地,学生读书有了兴趣。

五、说写结合,提升阅读

1. 说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书读了,如果还能说出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顾,一举两得。为此,我们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说”的平台,如 “讲故事”比赛、 “读书交流会”、 “新书推介”……

2. 写出来。课外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但如果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写读后感,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写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让学生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但我更主张“自由写”“创新写”。

总之,我们要把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各方教育凝聚为一体,让务工子女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改变,在阅读中提升。让他们守望书香,放飞梦想!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书香课外阅读读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