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家访“五字诀”
2014-11-25朱培垓
朱培垓
家访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效地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教二十余载,实践中深感,有效的家访贵在念好“五字诀”。
一是目标要“明”。教师应该明确家访的总目标是实现“两增进”“两树立”“两提高”,即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可信度。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家访都应有更细致更具体的子目标,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避免家访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注意每次家访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宜,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二是准备要“足”。教师上课需要备课,家访亦然,访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好“家访课”。一要“备学生”。要对被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缺点等了如指掌,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拉近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使交谈更融洽更深入。二要“备家长”。要多渠道、多途径地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主要包括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脾气性格,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观念等等,找准与家长交谈的切入点和话题。三要“备流程”。在全面掌握上述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家访目标,针对家访对象,对家访的过程作必要的流程预设,避免交谈杂乱无序,漫无边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衣着仪表、精神情绪、表达方式、谈话技巧等等。
三是方式要“活”。笔者从有限的家访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家访方式和策略。
1. 预约式。即家访前通过学生或电话与家长联系,确定家访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新接班级,我常用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互通学生在校在家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建议,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等等。
2. 邂逅式。即在双方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无意中见面并进行谈话、沟通、交换意见的家访形式。这种情形下,家长大多没有戒备心理,能够让教师获得一些真实重要的信息。比如,我曾经教过一个三年级女生,老是一副郁郁寡欢和自卑无助的模样。我想了解她,帮助她,却找不到很好的时机。一个节假日的清晨,我在集市上碰到了她。她提着一小篮子青菜,跟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身后。就在她要躲避我的时候,我叫住了她。很快,我知道了老奶奶是她的外婆,她的父母离异,又各自成了家,她跟着外婆过。原来症结在此。之后,我给了她许多她不易察觉的关爱与呵护,不断地激励她找回自信,找回本该属于她的童年快乐。慢慢地,她走出了心理阴霾,得到了健康成长。
3. 邀请式。即在家访前,让希望老师家访的学生递上纸条,上面写明要老师家访的理由、需要老师和家长做怎样的沟通、家访的时间等。这样,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便于教师在家访时,多考虑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家长谈话,使家访更有针对性,更受学生欢迎。
4. 探访式。即针对问题学生对教师家访的反感与抵触心理,巧妙地寻找理由,登门探访,捕捉教育契机,与家长共商教育良策的一种家访方式。我班上有个“刺头儿”,大错偶犯,小错不断,与家长通过几次电话,作用甚微。音乐课上,恶作剧惹哭了女教师后,我决定去他家家访。为了不让他察觉到我的用意,引起他更大的对抗与不满,我想了个法子。我有个远房亲戚与他同在一个地方。这天放学后,我让亲戚带我来到他家。老远就看到他正在屋旁的草垛边起劲地玩耍悠悠球,只见两只悠悠球上下翻飞,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宛如有无数只蝴蝶飞舞在他的周身。我感到惊诧,这孩子还有这一手绝活!他发现了我,一丝怔忡过后,便招呼我进了屋。我跟他说,走亲戚刚好路过,还调侃了一句“我跟你还有亲戚缘呢”,他笑了,显出了难得的腼腆。我从悠悠球这个边缘话题谈起,赞赏他的球技,再过渡到规则,一步一步地让他陷入我设置的“圈套”——要讲纪律,要有约束感。这次家访效果出奇的好,他没有狡辩,没有油滑,只有认同和默许。虽然后来他还是时有违纪犯规,但勇于认错,诚恳改过的行为令人刮目相看。
5. 联动式。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邀约几个科任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体家访,同方向、同村组居住的学生家庭都会访到,这样,我能从中较全面、较客观地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性格、习惯、爱好、特长以及亲子关系等综合情况,这些情况为我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提供了参照与依据。这是一种轻松和谐的家访形式,学生没有压力,无需戒备,无拘无束;教师无需说教,能适时巧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并传授方法。家访途中,一路谈笑风生,欣赏田园风光,亲近自然,融洽师生、生生关系,消除隔阂,加深感情,一举多得。
6. 网络式。近几年来,我带的班上的留守学生超过了半数,父母外出打工,年末甚至几年才回家,照顾孩子的都是些年迈的老人,他们精力不济,知识有限,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缺位的,大多是放任与溺爱。而从人的成长与教育的规律来看,亲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和发挥这个作用?网络互动成了最好选择。我每接一个班,都会向学生及家长告知我的电话、QQ、邮箱、博客,方便联系,每个月我都会主动地通过网络与班上每个留守学生的家长至少联系一次,通报学生情况,征求他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意见,提醒他们多抽空和孩子联系、沟通、交流,并给他们支招,提建议。
教无定法,家访不可能有定式,因人因势,灵活运用,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是沟通要“诚”。家访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投入真心真情。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家访时多赞赏学生,尤其是有第三者在场时,更要以表扬、肯定为主,让家长因孩子的出色表现而有荣耀感和成就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替家长着想,不抱怨,不推卸,与家长一起研究、商讨解决办法。交谈中,教师要诚恳、亲切、谦虚、礼貌,不居高临下,不自以为是,不夸夸其谈。要注意表达技巧,说话要字斟句酌,逻辑严谨,条理分明。评价学生要有真实可信的素材,力求客观全面,恰如其分,要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和对家长的尊重。
五是走访要“勤”。教育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家访应回归教师工作常规,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问题生,教师更要勤做跟踪性、持续性家访,深入了解、观察其变化,细致分析、诊断其原因,努力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迅速转变,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