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双龙河口海堤工程设计
2014-11-25李英
李 英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1 工程概况
双龙河发源于滦县茨榆柁南,流经滦南县青柁营、油盘庄、邢洪林、安各庄,由解庄子处入唐海县境,经曾家湾和丰南县的黄米廒,沿唐海镇、十农场和四、十一农场边界,穿七农场至嘴东入海。双龙河入海口的右侧规划为嘴东工业园区,本工程在嘴东工业区临海侧新建海堤2.5km,以保护嘴东工业园区的安全。
2 工程设计
2.1 堤线布置
海堤堤线起点位于方舟造船厂右岸下游码头末端,沿规划的港池边线向西、向北延伸与排水渠闸连接,然后继续沿原规划的港池边线向南、向西延伸,总长2.5km。
2.2 设计标准
根据海堤防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按照SL435—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和《河北省海堤建设方案调整报告》,该段海堤工程的防潮(洪)标准为50年一遇,确定海堤工程等级为2级。
2.3 横断面设计
2.3.1 断面型式比选
海堤采用土石混合堤,具有抵御风浪、潮水冲击性能好和适合海浪作用条件下施工等优点,堤身填筑采用吹填袋吹填和填土筑堤相结合方式,外海侧平均低潮位以下采用抛石防护,平均低潮位以上堤身采用砌石防护。
根据地质条件、涂面情况和工程的开发目标,拟定3种外坡(临海侧)型式进行比选:①单一斜坡式;②组合式,即上部陡墙式下部斜坡式中间带平台复式断面;③带宽平台的直立挡墙式。
3种结构型式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
表1 海堤临海侧结构型式优缺点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区现状有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工程区常年风浪较大,水位变动剧烈;②工程区目前位置较偏僻,管理难度较大,需提高堤身牢固性,降低维修频率。
在信息方面,基层政府掌握着关于这个社区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低保家庭户数等所有基本信息,社工组织唯有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取得社区的一手资料,为以后开展社工服务提供便利。同样的,在合法性方面,对于社工组织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合法性资源应当来自于行政(政府)、法律(司法部门) 和社会(公众)⑥。社工组织作为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它的合法性主要有赖于政府把自身的合法性让渡或传递过来。
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和堤防的适用性分析,组合式方案有效结合了斜坡和挡墙的优点,在堤身稳定、抗风浪、施工、维护管理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选定本工程的断面型式采用组合式断面方案。
2.3.2 断面设计
海堤典型断面图如图1。
图1 典型横断面
2.3.2.1 外坡结构
海堤采用组合式断面,即上部为陡墙式下部为斜坡式中间带平台的复式断面。自防浪墙顶高程起至3.0m高程为1∶0.5浆砌石挡墙,挡墙高3.1m,墙顶高程5.5m,基础厚0.6m,墙顶设厚10cm的C20F200素混凝土压顶。陡墙在高程4.6m处设准80mmPVC排水管,间距4.0m,作为墙后堤顶路面排水通道。消浪平台以下为1∶3斜坡,斜坡及消浪平台采用干砌石护面,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厚60cm、60~100kg干砌块石,厚20cm碎石垫层,450g/m2土工布。堤脚设抛石护脚,护脚顶高程0.8m,抛石护脚表面理砌平整,护面顶宽4.0m,护面与涂面以1∶2边坡衔接。
2.3.2.2 堤身填筑
堤身填筑采用吹填袋吹填和回填土方相结合方式,设计高程2.2m以下采用吹填袋吹填筑堤,以上采用回填土方压实筑堤。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和淤泥质土,压实度不低于0.92。
2.3.2.3 堤顶结构
堤顶设防汛巡视道路,宽5.0m,路面设计为泥结碎石结构,路面以2%坡度向外倾斜汇水,通过浆砌石挡墙的排水管向外排水。
2.3.2.4 背水坡结构
海堤内侧为填海造陆区域。由于海堤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背坡冲刷较小,设计陆域吹填高程以上边坡采用植被防护,坡比1∶2。
2.3.3 地基处理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海堤基础下分布着厚1.5~3.0m的淤泥及淤泥质土。淤泥层土性极差,地基承载力仅40kPa,根据堤防断面结构形式分析,地基以上荷载不小于90kPa,故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对天然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地基承载力、沉降等要求。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抛石挤淤法、塑料板排水固结法和桩基础等。各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优缺点如表2。
表2 几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根据本工程区的土层分布特点,软土层分布在表层,且深度不大,因此推荐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既经济又方便施工。
3 结语
堤身断面采用上部为陡墙式下部为斜坡式中间带平台的复式断面,消浪效果较好,断面较经济。
堤身采用吹填袋吹填和回填土方相结合方式填筑,适应工程区建设条件,施工方便。
[1]SL435—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
[2]JTS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S].
[3]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滦南县2011年海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3.
[4]胡永安,孙立宏.抛石挤淤地基处理法在饱和淤泥基础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