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汴河某跨河桥梁桩基方案探讨
2014-11-25王红军周军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分院安徽蚌埠233000
王红军,周军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分院,安徽 蚌埠 233000)
0 前 言
随着沿河区城镇经济不断发展,跨河桥梁对推动当地经济和加快城化镇建设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跨河桥梁设计既要实现其交通功能,又要考虑通航、美观并与城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从而对地基基础要求更严格,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及场地地质条件
该跨新汴河桥梁全长约530m,主桥跨径为3×35+(60+200+60主桥)+3×35m,设计为梁拱组合体钢箱拱桥,桥面宽22.5m。见图1(a)桥梁墩位布置。
桥址区地形平坦,未见活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度中等,频率较低,整体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本次勘察查明,在勘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上覆土层第①~⑦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均夹铁锰质结核、砂礓石,下伏基岩为震旦系灰岩,在2#、6#(右主墩)墩位处钻孔揭露古溶洞(充填物粘土),棕黄、棕红色,坚硬,含砂礓石、铁锰结核、风化碎石等,洞高分别为11.40m、4.49m。具体特性及分布见表1、图1(b)。
2 岩土工程评价
该桥梁主跨墩位跨过主河道,桥墩均位于河滩地。上部土层①~④层工程性质一般,承载力一般,地层不均匀;⑤~⑦层工程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⑤、⑦层厚度大,层顶埋深稳定,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⑥层厚度一般,层顶埋深有起伏,可作为桩端持力层;⑧层灰岩顶板埋深较为稳定,基本位于高程-35.0m附近,该层上部强~中风化带中岩溶微发育。该段钻探过程中漏浆严重,岩芯蜂窝状溶孔发育。2#、6#墩位处钻孔揭露有全充填溶洞,充填物为粘土、粉质粘土夹风化灰岩碎块,最大溶洞高达11.4m。总体上右岸岩溶较发育,强风化带下线较深,桩端不宜坐落于该层强~中风化带上。
图1 (a)桥梁墩位布置图 (b)桥址处工程地质剖面图
4 桩基方案优化
由于下覆基岩风化带内局部存在古溶洞,基岩埋深大,风化带复杂,不建议采用嵌岩桩。⑤、⑦层厚度大,层顶埋深稳定,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本文以桩长30m、40m、45m、50m及桩径1.00m、1.50m、2.00m的端承摩擦桩为例,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式5.3.3-1、5.3.3-2分别进行计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见下表2。
不同条件下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 表2
通过分析比较,桩径每增减0.5m,单桩承载力容许值相应增减近55%~70%;桩长每增减5m,单桩承载力容许值相应变化12%~14%。随桩径增大,桩端承载力所占比例增大明显,随桩长增大,桩端承载力所占比例降低。
桥址处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1
综上,所有墩位处桩基均选择摩擦桩,以⑦层为桩端持力层。2#墩位处荷载相对较小,考虑古溶洞埋藏浅,可采用40.0m桩 长、2.00m 桩 径;5#、6#左 右 主 墩 处 荷 载 较 大,采 用45.0m~50.0m桩长、2.00m桩径,若承载力仍不满足要求可考虑嵌岩,但不计算桩端承载力(作为安全富余);其他墩位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40.0m~50.0m桩长、1.50m~2.00m桩径。
5 结 论
在上覆深厚覆盖层的岩溶微发育区的桩基工程,优先选择较大桩径,当承载能力相差较少、古溶洞埋藏较深、上覆岩体较好且安全厚度较大时,考虑经济合理性,可嵌岩,但不计算桩端承载力。
在该桥梁桩基方案的比选过程中,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不同桩径、桩长情况下单桩承载力容许值,在同等地质条件下,桩径对单桩承载力影响更明显。
[1]JTG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