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
2014-11-25晏青
晏青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总体呈现出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结构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贵州省工业正面临全新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双过半”的基础上,立足稳中求“变”、“变”中求大,积极抢抓多重利好机遇,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力争今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2017年达到1.8万亿元,2020年达到2.8万亿元,奋力实现新常态下全省工业经济再上台阶。
抢抓机遇积极应“变”
新常态下,贵州省工业发展除“要一如既往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坚决贯彻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还需从当前的一系列新变化中找准利好机遇,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方能有效驱动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
记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今年以来,贵州省工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变化,即新结构的变化、新市场的变化和新动力的变化。为尽快适应这三个变化,全省正着力从与之对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新一轮技术革命等方面挖掘新潜力,抢抓新机遇。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大力做好贵州省近海、近边、近江的大文章,主动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三个经济区”的合作;找准贵州省在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贵广铁路经济带“三个经济带”中的发展支点;加强与周边省份合作,并借力渝新欧铁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立与周边省份常态化合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对接小组,切实做到有专人分管、有班子工作、有协调机制。
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依托新的市场消费需求,把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重点承接市场需求好、关联配套强的深加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点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同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依托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贵州省与全国大致处在同一起跑线,需要充分依托贵州现有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并快速壮大其规模,加快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两道门槛”。
调整结构主动谋“变”
今年上半年,全省能矿产业占工业比重53.9%,同比降低2.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30%,一升一降,体现了贵州工业经济增长韧性增强,结构调整持续向好。
长期以来,贵州高度依赖能矿产业和白酒烟草等传统产业,工业总量的70%由煤炭、电力、烟、酒、建材等“傻大黑粗”贡献。适应新常态需主动谋“变”,贵州省提出“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对能矿产业,全省以加快推进“四个一体化”为总抓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要素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其朝着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快速转型。
黔西县黔希年产30万吨乙二醇煤化工项目,是全省首批“四个一体化”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脱硫装置钢结构主体工程近期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正式投产运行。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后不仅能将原料煤效益放大数倍,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标准,是具有标杆作用的化工类产业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全省首批19个“四个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已有17个子项目建成投产,贵州黔桂天能焦化200万吨/年煤焦化及化产精深加工项目1号焦炉已投入试生产,贵州金正大硝基复合肥及水溶性肥料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安顺黄果树铝业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18万吨电解铝产能实现达产……
在能矿产业快速转型的同时,要在新常态下持续做大全省工业经济“蛋糕”,还必须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又能在环境友好型、产业环保型上实现“双赢”。
机械制曲取代人工、数字化监控曲饼发酵、封闭数字化管道输送基酒……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高科技、现代化的生产改变了人们对于白酒传统工艺改革难的认知,贵州酒企开始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的“国际范”。
作为贵州省特色产业“五张名片”之一的医药产业,凭着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多年厚积的产业基础,正朝着规模化发展大步迈进。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医药产业的规划,到2017年,全省将实现中医药产业产值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中药材种植500万亩的目标。
同样,随着全省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新兴产业发展也风生水起,势头看好。
据省经信委最新提供的数据,上半年,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增加值同比增长36.9%,高出工业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产业总量规模达600亿元,同比增长64%,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2%,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1%。而根据全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3100亿元;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将占工业产值的1/3。
创优服务全力促“变”
“对国有企业的扶持措施尽量落实一点”,“中小企业现在融资难度大、成本高,希望省里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不久前,在贵州省“双服务”行动遵义服务组座谈会上,来自遵义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代表,纷纷就当前项目进展、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与省级职能部门面对面进行交流。
今年以来,为适应新常态,全省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双服务”大行动,通过省、市(州)、县三级联动,由省政府领导分别负责9个地级市(州)和重大企业与项目,实现对全省52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1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精准化服务全覆盖。
通过开展“双服务”大行动,不仅及时解决了企业和项目在落地、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机制,而且有效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省新开工项目3954个,建成投产项目1915个,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460个、累计完成投资369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为力保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平稳高速增长,9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全面启动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通过省级重点抓100户企业“立标杆”,市级重点抓1000户企业“强骨干”,县级抓10000户企业“夯基础”,在全省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力争2014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2017年达到1.8万亿元,2020年达到2.8万亿元。
省委、省政府明确8位省政府领导重点联系十个重点行业,24位省级领导与50位厅局长定点联系一百户企业,重点负责将100户企业培育成长为五十亿元以上企业,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以确保“百千万”工程收获实效、达成目标。
与此同时,明确市级领导重点负责将联系的1000户企业培育成长为十亿元以上企业,县级领导重点负责将联系的10000户企业培育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各级领导负责指导企业理清思路、制定目标,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企业主体、政府服务、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是贵州省看准时机、找准要害,以创优服务和环境为先导,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又一重要决策;是进一步做大工业、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步伐的重要手段,必将引领全省新型工业化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双服务大行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百千万工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不少企业负责人充满信心,随着全省服务水平日益提升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贵州投资兴业,他们越来越有信心。(责任编辑/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