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公共美术课程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浅析

2014-11-25张振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职

张振国

摘要:本文以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的“中国美术赏析”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应由: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等五个基本面生成。

关键词:中职;公共美术;艺术欣赏;能力生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127-0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下称《教学大纲》)对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的任务要求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具体由哪些方面生成?笔者认为,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应由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等五个基本面生成。

一、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

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既是具体的横向审美活动,又是有机的纵向整体性活动。没有历史联系的轨迹,就难以准确地把握和定位每一件具体的作品。哲学家康德认为,吸收知识,除了借助人先天所具有的空间和时间模式来组织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外,还需运用后天形成的知识框架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在“中国美术赏析”单元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学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框架脉络如下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新石器

时代前期彩陶形器纹饰以具象为主,动物形象与纹样居多新石器

时代后期彩陶形器以抽象纹饰居多,且直线压倒曲线(续上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商周青铜器商代器物纹饰以非现实动物为主,具宗教巫术文化感。

周代型制较复杂,纹饰简化、平易,风格简朴奔放秦汉雕塑

(陶俑及石雕)造型以粗轮廓的写实为主,摈弃细节,多见直线、棱角和方形。

绘画以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多见,题材多样,

初步形成民族特色,是中国绘画史第一个发展高潮魏晋

南北朝雕塑

壁画雕塑人物身躯瘦削、神逸聪慧;而壁画一般环境苍凉,人兽形象飘逸,线条粗放唐代雕塑

绘画色彩绚烂华贵,线条流利圆润,构图饱满协调,气氛祥和愉悦,人物造型多见圆柔丰腴,世俗性、现实性特征较强宋元绘画

(山水成就

最高)北宋山水偏重全景式描绘,雄浑、辽阔。南宋山水多取微观小景,所谓“剩水残山”,风格秀丽、工致。元代以笔墨趣味的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而君临画坛明清绘画

工艺明初绘画题材贴近现实生活,笔法潇洒、秀润纤细;明末清初绘画突出主观意念,造型简练奇兀。工艺则纤细、繁缛、富丽

据表,学生对中国历史朝代的代表艺术及艺术特点有一个大致了解,具体鉴赏中,就能把握艺术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美学思想熔铸于所使用的艺术元素里,从而构成一个特定的审美造型和审美意境。“中国美术赏析”教学分析艺术品造型使用的艺术元素和技法,大致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审视艺术作品的构图。艺术家是否根据题材要求,把所要表达的物象按照一定的构图法则,如主宾、大小、长短、疏密、聚散、开合、呼应、虚实、浓淡等进行布局;是否突出主体,兼顾局部,主从相互映照衬托;构图有无处理好人物、景物和点、线、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绘画作品的题款、钤印是否完整;画作能否突出主题和美感,等等。

·问题探讨·中职公共美术课程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浅析其次,审视艺术作品的造型。造型包括绘画的平面造型,也包括陶、铜器、雕塑、工艺品等具有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立体造型。艺术家根据主题需要,绘画、制作各种可视形象,既可有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具体形象,也可以点、线、面构成抽象非具体形象。审视应指出造型的主题与主体、主体与局部诸关系是否协调和统一。

再次,审视创作中使用的运笔、用墨和设色等技法。艺术家创作中的运笔、用墨、设色虽各显特色或各具风格,但使用的艺术元素所形成的基本技法却大致相同:

技法名称技法特点运

笔勾运笔笔势顺向为勾,用线条画出物体轮廓基本上两笔勾成叫双勾勒运笔笔势逆向为勒。勾勒常用于工笔花鸟画皴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牛皮皴等;树皮的皴法主要有鳞皴、绳皴、横皴等点笔画、横、圆、尖、描“介”或“个”字表现山石、地坡、苔藓杂物或峰峦远树,叫“点苔”用

墨破墨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泼墨笔势豪放、挥墨泼出的画法积墨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设色浓、淡、干

湿、黑、白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生动地表现物象色彩此外,书法鉴赏时,学生要审视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书写过程和方法是否得当。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划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相互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相宜、全章贯气等。

学生只有构筑基本功,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才懂得该从何看、如何看,才能学有所长。

三、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

公共艺术美术教学开设信息化课境,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一环,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优点:

第一、教学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中国美术赏析”涉及数千年历史跨度,每个时期断面都涌现不少经典佳构。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时,往往挂一漏万。信息化课境以具体作品鉴赏过程为抓手编制课件、以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法编辑程序,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知识纵深度。此外,还以中国美术史框架脉络为线索,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技巧》《中国美术图典》等著述中挑选部分作品和评介段落,编辑成课件辅材阅读包,置放入在互联网学校公共艺术网站,开辟了让学生尽量“多看”的知识广度平台。

第二、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的精细水平。公共艺术美术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信息量大的全新教学环境。在这个课境中,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演示,使用远景、近景、特写等技巧深度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观摩南宋画家马远系列作品时,教师从中夹入赝品。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质疑《踏歌行》一画并非真迹:在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寒江独钓图》寥寥数笔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

第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强化了美育感染力。信息化课件采用音配画、画外音、画面字幕等多种手段组合。欣赏长卷《富春山居图》,配画音乐采用了舒缓、悠远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至卷末部分,配乐切换成苍凉、低沉的古琴乐曲《苏武牧羊》,凸显了画家创作时的遭遇和心境,学生从画卷营造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自然、旷达意境中,更领悟出画外的深沉。跨门类艺术一体化,加深了作品立体艺术感染力。

四、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美术教育既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促使情感不断升华,又能以人类社会形成的共同认知的、健康向上的主流审美标准评价艺术品。

主流审美观是进行评论的正确尺度。我们对艺术品的审视,以其能否产生美感,即人的感受、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心理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作一基本判断。美感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但与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联;人在产生美感的同时,生理上也产生快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美丑是非标准界定模糊,所以,美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育人特质,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生所拥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

运用主流审美观点从各方面评论艺术品:

1.发掘其内容美。艺术品的内容美,一般指有具体题材、主题健康,具有清新、生机、时代特色等美的特征,以及艺术家所处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艺术特色和风貌等。比如唐代艺术的华美富贵,宋代艺术的典雅秀丽,各有千秋;其情调、趣味、理想等都以美的形式表现而被大家认同。

2.发掘其造型美。艺术品的造型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色,刀、凿、斧绘或制,结构精巧。比如金朝武元直绘山水画《赤壁图》中近景峰峦造型用直线勾勒,突出其雄奇伟拔;远山造型用曲线轻描,极尽柔和悠远;陕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圆雕石佛头,依照当时美女扮相,面庞丰满圆润,秀丽端庄,凿工精美,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流畅、尺度相当,充分体现其古朴、典雅、淳厚的特质。上述造型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发掘其工艺美。绘画指技法和墨色的使用,而雕塑、彩陶等除了色彩之外,还讲究其载体制作技艺。在工艺范畴中,色彩是构成美术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金黄是宫廷使用的富贵色,北魏就见诸甘肃敦煌壁画,唐朝也散见器皿工艺品,五代及以后的画家不少以金黄敷设在绘画材质上作为底色,使画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在对比中,产生和谐、明快、热烈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工笔艺术品所显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出惊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耐力,使人产生美感。

4.发掘其材质美。艺术品材料如绘画用颜料、绢布、纸,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其本身固有的质地、肌理、色泽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可给人以美感,包括材料外观对人的心理效应,如纹理、色泽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和生理效应,质地、肌理所引起的触觉感受。因此,艺术品除了内容、造型、色彩工艺的完美外,还注重材质的特性。艺术品使用的材质,无论是自然或者是着意加工形成的纹理、肌理、色泽,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善于发现材料固有的美质并加以利用,是高明画家创作的一种手段,读者鉴赏也需着力发掘。

正确从各方面去感知和评论艺术品,是发挥其陶冶性情功能并得以延续传世的重要手段。

五、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不仅使学生从“多看”到“会看”,而且还要会“动手”。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参观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初步具有艺术品评介和鉴定、临摹和创作表现的能力。这是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立市”政策开展教学活动。2008年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政策,全市涌现文产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近万家,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宝安区中职学校附近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名家书画展,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这些实物真迹比照信息化网站平台,观摩学习环境氛围更为直观和贴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构想,激发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和热情。

2.参加艺术品的鉴赏拍卖活动。近年,央视和深圳卫视多次在宝安举办鉴宝节目,持宝人和观众都非常踊跃。学校经常与主办方联系,把鉴宝现场开辟为学生第二课堂。鉴宝会上每件文物或艺术品,持宝人和专家都详尽介绍了出处、历史、鉴定方法和价值,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积极组织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周边的F518时尚创意园、宝安艺术城、宝立方珠宝城等文产企业建立了实训合作基地。学生在这里运用课堂知识,进行水彩、油画、国画、动漫卡通等临摹或创作。有关单位还给学生提供了文化宣传创作阵地,宝安新乐社区请学生自行构思创作绘制数百米长墙面主题宣传画《建设幸福宝安》;宝安艺术城也邀请学生设计绘制了《科技深圳、文化深圳》的主题涂鸦墙。学生的创作,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

4.举办校内学生书画展。为了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学校举办“校长杯”艺术节学生书画展。学生按照要求提供了数百幅国画和书法原创作品。经评选,展出近八十幅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书画展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兴趣和勇气。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大致涵盖上述五个基本面。当然,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理实一体化,即学生通过“多看”实现“会看”的飞跃,教学双方的“教、学、做、思”融为一体,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逊.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捷人,卫海.中国美术图典[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第二、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的精细水平。公共艺术美术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信息量大的全新教学环境。在这个课境中,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演示,使用远景、近景、特写等技巧深度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观摩南宋画家马远系列作品时,教师从中夹入赝品。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质疑《踏歌行》一画并非真迹:在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寒江独钓图》寥寥数笔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

第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强化了美育感染力。信息化课件采用音配画、画外音、画面字幕等多种手段组合。欣赏长卷《富春山居图》,配画音乐采用了舒缓、悠远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至卷末部分,配乐切换成苍凉、低沉的古琴乐曲《苏武牧羊》,凸显了画家创作时的遭遇和心境,学生从画卷营造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自然、旷达意境中,更领悟出画外的深沉。跨门类艺术一体化,加深了作品立体艺术感染力。

四、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美术教育既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促使情感不断升华,又能以人类社会形成的共同认知的、健康向上的主流审美标准评价艺术品。

主流审美观是进行评论的正确尺度。我们对艺术品的审视,以其能否产生美感,即人的感受、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心理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作一基本判断。美感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但与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联;人在产生美感的同时,生理上也产生快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美丑是非标准界定模糊,所以,美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育人特质,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生所拥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

运用主流审美观点从各方面评论艺术品:

1.发掘其内容美。艺术品的内容美,一般指有具体题材、主题健康,具有清新、生机、时代特色等美的特征,以及艺术家所处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艺术特色和风貌等。比如唐代艺术的华美富贵,宋代艺术的典雅秀丽,各有千秋;其情调、趣味、理想等都以美的形式表现而被大家认同。

2.发掘其造型美。艺术品的造型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色,刀、凿、斧绘或制,结构精巧。比如金朝武元直绘山水画《赤壁图》中近景峰峦造型用直线勾勒,突出其雄奇伟拔;远山造型用曲线轻描,极尽柔和悠远;陕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圆雕石佛头,依照当时美女扮相,面庞丰满圆润,秀丽端庄,凿工精美,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流畅、尺度相当,充分体现其古朴、典雅、淳厚的特质。上述造型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发掘其工艺美。绘画指技法和墨色的使用,而雕塑、彩陶等除了色彩之外,还讲究其载体制作技艺。在工艺范畴中,色彩是构成美术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金黄是宫廷使用的富贵色,北魏就见诸甘肃敦煌壁画,唐朝也散见器皿工艺品,五代及以后的画家不少以金黄敷设在绘画材质上作为底色,使画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在对比中,产生和谐、明快、热烈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工笔艺术品所显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出惊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耐力,使人产生美感。

4.发掘其材质美。艺术品材料如绘画用颜料、绢布、纸,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其本身固有的质地、肌理、色泽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可给人以美感,包括材料外观对人的心理效应,如纹理、色泽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和生理效应,质地、肌理所引起的触觉感受。因此,艺术品除了内容、造型、色彩工艺的完美外,还注重材质的特性。艺术品使用的材质,无论是自然或者是着意加工形成的纹理、肌理、色泽,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善于发现材料固有的美质并加以利用,是高明画家创作的一种手段,读者鉴赏也需着力发掘。

正确从各方面去感知和评论艺术品,是发挥其陶冶性情功能并得以延续传世的重要手段。

五、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不仅使学生从“多看”到“会看”,而且还要会“动手”。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参观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初步具有艺术品评介和鉴定、临摹和创作表现的能力。这是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立市”政策开展教学活动。2008年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政策,全市涌现文产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近万家,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宝安区中职学校附近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名家书画展,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这些实物真迹比照信息化网站平台,观摩学习环境氛围更为直观和贴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构想,激发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和热情。

2.参加艺术品的鉴赏拍卖活动。近年,央视和深圳卫视多次在宝安举办鉴宝节目,持宝人和观众都非常踊跃。学校经常与主办方联系,把鉴宝现场开辟为学生第二课堂。鉴宝会上每件文物或艺术品,持宝人和专家都详尽介绍了出处、历史、鉴定方法和价值,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积极组织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周边的F518时尚创意园、宝安艺术城、宝立方珠宝城等文产企业建立了实训合作基地。学生在这里运用课堂知识,进行水彩、油画、国画、动漫卡通等临摹或创作。有关单位还给学生提供了文化宣传创作阵地,宝安新乐社区请学生自行构思创作绘制数百米长墙面主题宣传画《建设幸福宝安》;宝安艺术城也邀请学生设计绘制了《科技深圳、文化深圳》的主题涂鸦墙。学生的创作,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

4.举办校内学生书画展。为了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学校举办“校长杯”艺术节学生书画展。学生按照要求提供了数百幅国画和书法原创作品。经评选,展出近八十幅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书画展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兴趣和勇气。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大致涵盖上述五个基本面。当然,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理实一体化,即学生通过“多看”实现“会看”的飞跃,教学双方的“教、学、做、思”融为一体,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逊.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捷人,卫海.中国美术图典[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第二、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的精细水平。公共艺术美术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信息量大的全新教学环境。在这个课境中,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演示,使用远景、近景、特写等技巧深度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观摩南宋画家马远系列作品时,教师从中夹入赝品。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质疑《踏歌行》一画并非真迹:在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寒江独钓图》寥寥数笔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

第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强化了美育感染力。信息化课件采用音配画、画外音、画面字幕等多种手段组合。欣赏长卷《富春山居图》,配画音乐采用了舒缓、悠远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至卷末部分,配乐切换成苍凉、低沉的古琴乐曲《苏武牧羊》,凸显了画家创作时的遭遇和心境,学生从画卷营造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自然、旷达意境中,更领悟出画外的深沉。跨门类艺术一体化,加深了作品立体艺术感染力。

四、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美术教育既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促使情感不断升华,又能以人类社会形成的共同认知的、健康向上的主流审美标准评价艺术品。

主流审美观是进行评论的正确尺度。我们对艺术品的审视,以其能否产生美感,即人的感受、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心理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作一基本判断。美感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但与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联;人在产生美感的同时,生理上也产生快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美丑是非标准界定模糊,所以,美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育人特质,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生所拥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

运用主流审美观点从各方面评论艺术品:

1.发掘其内容美。艺术品的内容美,一般指有具体题材、主题健康,具有清新、生机、时代特色等美的特征,以及艺术家所处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艺术特色和风貌等。比如唐代艺术的华美富贵,宋代艺术的典雅秀丽,各有千秋;其情调、趣味、理想等都以美的形式表现而被大家认同。

2.发掘其造型美。艺术品的造型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色,刀、凿、斧绘或制,结构精巧。比如金朝武元直绘山水画《赤壁图》中近景峰峦造型用直线勾勒,突出其雄奇伟拔;远山造型用曲线轻描,极尽柔和悠远;陕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圆雕石佛头,依照当时美女扮相,面庞丰满圆润,秀丽端庄,凿工精美,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流畅、尺度相当,充分体现其古朴、典雅、淳厚的特质。上述造型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发掘其工艺美。绘画指技法和墨色的使用,而雕塑、彩陶等除了色彩之外,还讲究其载体制作技艺。在工艺范畴中,色彩是构成美术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金黄是宫廷使用的富贵色,北魏就见诸甘肃敦煌壁画,唐朝也散见器皿工艺品,五代及以后的画家不少以金黄敷设在绘画材质上作为底色,使画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在对比中,产生和谐、明快、热烈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工笔艺术品所显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出惊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耐力,使人产生美感。

4.发掘其材质美。艺术品材料如绘画用颜料、绢布、纸,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其本身固有的质地、肌理、色泽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可给人以美感,包括材料外观对人的心理效应,如纹理、色泽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和生理效应,质地、肌理所引起的触觉感受。因此,艺术品除了内容、造型、色彩工艺的完美外,还注重材质的特性。艺术品使用的材质,无论是自然或者是着意加工形成的纹理、肌理、色泽,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善于发现材料固有的美质并加以利用,是高明画家创作的一种手段,读者鉴赏也需着力发掘。

正确从各方面去感知和评论艺术品,是发挥其陶冶性情功能并得以延续传世的重要手段。

五、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不仅使学生从“多看”到“会看”,而且还要会“动手”。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参观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初步具有艺术品评介和鉴定、临摹和创作表现的能力。这是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立市”政策开展教学活动。2008年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政策,全市涌现文产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近万家,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宝安区中职学校附近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名家书画展,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这些实物真迹比照信息化网站平台,观摩学习环境氛围更为直观和贴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构想,激发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和热情。

2.参加艺术品的鉴赏拍卖活动。近年,央视和深圳卫视多次在宝安举办鉴宝节目,持宝人和观众都非常踊跃。学校经常与主办方联系,把鉴宝现场开辟为学生第二课堂。鉴宝会上每件文物或艺术品,持宝人和专家都详尽介绍了出处、历史、鉴定方法和价值,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积极组织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周边的F518时尚创意园、宝安艺术城、宝立方珠宝城等文产企业建立了实训合作基地。学生在这里运用课堂知识,进行水彩、油画、国画、动漫卡通等临摹或创作。有关单位还给学生提供了文化宣传创作阵地,宝安新乐社区请学生自行构思创作绘制数百米长墙面主题宣传画《建设幸福宝安》;宝安艺术城也邀请学生设计绘制了《科技深圳、文化深圳》的主题涂鸦墙。学生的创作,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

4.举办校内学生书画展。为了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学校举办“校长杯”艺术节学生书画展。学生按照要求提供了数百幅国画和书法原创作品。经评选,展出近八十幅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书画展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兴趣和勇气。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大致涵盖上述五个基本面。当然,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理实一体化,即学生通过“多看”实现“会看”的飞跃,教学双方的“教、学、做、思”融为一体,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逊.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捷人,卫海.中国美术图典[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猜你喜欢

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职班主任和家长合力应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沟通策略
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关于中职学校提高“中职升本”升学率的几点思考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从中职与自考衔接问题谈中职会计课程改革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