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自由中创作并成长

2014-11-25刘婧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情绪

刘婧莹

〔关键词〕绘画治疗;自我疗愈;情绪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却能通过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反映内在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在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身的情绪反应大多不能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内心的情绪起伏经常困扰着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无法准确表达,不知道如何排解。如果这些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父母或者朋友敏锐观察,发现他们的负面情绪,加以疏导和排解,便 可以很快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周围没有这样敏感的发现者,那些处理自身情绪困扰的方法不多的孩子很容易沉溺在消极情绪中,长此以往,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特点。

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是孩子们的强项,他们的这种能力远远大于对言语的驾驭能力。在有限的时空里,简单的绘画涂鸦能让孩子们更容易地表达内心的情绪体验。他们用这种无意识的方式将自己感受到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内心体验投射在纸上。运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如果老师能够从旁引导,或许还能在小小纸张间化解困惑于无形。

在学校开设的课外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两年自我情绪宣泄和疗愈的涂鸦创作。两年的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看上去平铺直叙,不需要说出你的理解,只是体验其中,把无法宣泄的情绪用线条图形表达出来,这对于内向的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表达自己的机会,而对于很多内心浮躁不安的孩子来说,则平复了他们的内心冲突,增加了学习和生活的能量。

在小组活动伊始,我很想制定一些规则和要求,可是反思现如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觉得自由的状态才是孩子们更需要的,才能让他们发挥出更自由的创造力,因为他们已经被要求了很久、很多。于是,我只定了一个规则,那就是:这并不是美术课,所以无论在这个小组里你画了什么,你说那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别人没有权利挑剔和纠正。作为老师的我会保护所有人每一次创作的每一个作品。孩子们很喜欢这个规则,第一次活动,很多男孩子都只做了一件事情,在发放的A4纸上使劲地画圈,没有停笔,很流畅,画满了整张纸,没有任何特别的设想,也没有犹豫和停顿。当他们停笔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混沌黑洞,然后自得其乐。我无法给这样的过程定义,只感受到了放松和自在的快乐。

活动初始,孩子们总会有很多问题——可以这样吗?可以那样吗?每一个设限的问题都被我用“创作”化解。这是属于他们的空间,所有的创作都是特别的,只要你觉得舒服,可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所有。接下来,这个活动陪伴他们经历了开学的适应阶段、考试的焦虑不安、人际关系的起伏等,他们用不同的图形记录下内心的成长和改变。有两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初一刚入校的男孩,体态微胖,单纯却忧郁,每次到达活动地点,他都会趴在桌上。在加入小组的最初几次活动中,我总感到他对这里的一些抗拒。某次小组活动中,我发现他画了一个拄着拐杖、全身被纱布缠绕的小人儿。说实话,他的绘画能力很强,很卡通的小人儿,却让人

心疼。

在观察过程中,斟酌良久,终于我还是决定询问他:“这个孩子怎

么了?”

他仍然趴在桌子上,很难过地说:“这个孩子受伤了。”——很显然,伤得不轻。

我在内心挣扎着,下一句该说什么。“他发生了什么?”……面对这样腼腆的孩子,立刻去挖掘那是谁可能会让敏感的他马上产生防御。在他还没有意识到我已经闯入他的世界时,我给了他一个建议。我说:“那么,你能不能为他做点什么,让他能够好过一些?”

这个男孩没有抬头,他很专心——也许他正沉浸在伤心中,没有说话,只是停顿了一下,很快点了点头,然后我离开了他的身边。

十分钟后,我才又走回到他身边,不经意地,我看到了那幅图上的改变。在这个伤痕累累的小人儿周围,画满了一只只伸展的小手,围绕住了那个受伤的孩子。虽然男孩还趴在桌上,可是我纠结的心却轻轻地放下了。

我弯下腰小声问:“这些是什么?”

他说:“很多很多帮助他的手。”

我又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男孩说:“我觉得舒服多了,他没有那么孤立了,会好的。”

凑近了,我发现那些缠绕着的纱布有的已经被解开了。

现在的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每次考试前夕,我都能感受到学生的紧张和无意间流露出的浮躁。一次期中考试之前,一个初二的男生在纸上用2B铅笔画了一朵很大的向日葵。中间网状的花心被他涂成一片灰色,有深有浅。

我说:“这朵向日葵看起来似乎很特别。”

他抬头看了我之后,对着有光线的方向,拎起纸张的两角,说:“老师,你能看到我在里面画了什么吗?”

顺着他的指向,我看到那个深浅不同的灰色花心中,赫然出现一个大大的“苦”字。 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我发现,这些平时并不被老师特别重视的孩子,这些学习成绩平平,似乎并不那么在乎结果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原来这里另有玄机。”我试图用赞赏转移孩子对那个“苦”字的

注意。

“是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写了这个字。”他轻轻地放下那张黑白向日葵,然后抬头微微一笑,“快要考试了!”

在每次考前的活动中,总能有各种各样的表达让孩子们宣泄内心的紧张和对好结果的渴望。有的直接将标有100分的试卷画在纸上,有的会将考试的过程描绘出来,有写“某某某PK考卷的”,有在100分边上标注“help”的……那些愿望如此简单,又似乎很难实现。内心对好成绩的渴望,对成功的需要表露无疑。谁能说这些暂时成绩欠佳的孩子就是不上进的?他们又有多少机会让大人了解到他们的这份需要和面对可能失败的恐惧?

每一次的观察都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不设限,不干预,只是做一个陪伴者。我深深相信,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对自身内心痛苦和无奈的整合。因为每次活动后,这些孩子的脸上又多了一份平静和轻松。这种状态让我想到曾经在一次旁听案例督导的过程中,一位心理学前辈提出的问题:“在你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你能做什么?”总有些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但至少在绘画涂鸦小组中,我们有互相支持的力量,有自由无拘束的创造和表达,也许这就是我在不能做什么的时候,能给孩子们提供的东西吧。

当然仅仅宣泄情绪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改善内心的状态,更积极地面对学习中的不舒服。于是我在绘画涂鸦的间隙插入健脑操的练习,加强孩子们左右手的协调平衡能力,让表达过程更自由、更具个性。每节课先进行10分钟的健脑操活动,让身体预热。然后,给一个宽泛的命题。有时候如果感到孩子们的表达有困难,我还会用言语催眠的方式做个引导,给他们一些启发,让他们发现自己被压抑或者未察觉的内心感受。每次创作之后,还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进行小组分享,大家相互表达,互相支持。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衡量这么做的意义和结果,只是坚持着提供机会——维护好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安静、固执地做个坚守者。在如今社会压力不断,生活节奏加快的现实中,内心平和所产生的力量才能更大地激发每个孩子的内在潜能。那些浮躁、内心无法平静的孩子,在经历内在冲突的困扰时,消耗了大部分的心理能量。

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心理空间,用不打扰的方式让他们宣泄情绪,自我疗愈,是我这两年对于将绘画涂鸦技术应用在初中生心理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坚持。也希望多种心理技术可以更加不着痕迹地帮助到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提供更多自我发现和提升的心理辅导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苏州,215129)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